<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提升广大一线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进一步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10月19日至21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全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教研员系列培训活动的第三期培训,泰安群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并进行了积极研讨和总结。</p>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学目标由“教书”向“育人”转变,教学过程由单一“低阶思维”向多元“高阶思维”转变。而要实现上述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就要进行系统性变革。此次培训活动恰恰从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入,分别从“大单元视角下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课堂评价与评价任务设计”纬度对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演示。</p> <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是符合当前教育形势,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和育人效果的科学教学形式。大单元教学重在依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这需要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以“教课本、教知识、教应试”为特征的传统观念向“重学习、重效率、重发展”为导向的思想理念。来自华东师大的朱教授以“运用示意图,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等具体教学案例,深入浅出的展示了如何分析教材与学情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实践大单元教学等诸多接地气、很草根的现实技术性问题。同时,在问题的寻找、分析、突破和梳理中渗透新课程新课标理念。</p> <p class="ql-block"> 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落实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还要落实在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中。由教向学、由教学向育人转变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也要重心下移,与时俱进,要重点思考:学生应到到哪里?学生在哪里?学生当前的状态与期望的状态存在什么差距?朱教授以这些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切入口,介绍了“表现性评价与评价设计”的相关内容。朱教授分别从表现性评价的含义、特征、意义、类型以及评价设计的意涵、类型、构成要素以及设计进行了详实而具体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形式也顺应“新课程、新课标”理念,“新”字当头,一改往常“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形式,别出心裁,采取“参与式培训-小组研讨”的方式,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贯彻问题导向思路,群策群力,呈现了问题的认识、分析、解决和展示全流程。小组成员能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全过程的同时也让线上培训的各位老师受益匪浅。</p> 群组学习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大家带来了一番全新感受。对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形式、流程和评价有了更为深刻而具体的认识。接下来,泰安群组将乘着新课程和新课标实施以及此次活动的东风,扎实工作,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奋力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