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一直是上世纪中国的梦,而钢铁生产也一直成为中国工业化之路的象征。 1957年11月,毛主席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 但到8月底,全国总共才生产了450万吨钢,于是中央提出“全民大办钢铁”、“以钢为纲”的口号。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景象: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炼钢铁。 为了完成钢的生产任务,北戴河会议提出“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全党全民办钢铁工业”的方针。 具体分配了各地区、各部门在钢铁生产和相关指标的任务,强令按时完成,对没有完成生产任务和调拨计划的主要领导人给予处分。 最后演变成全民砸锅砸铁炼钢、全民伐木烧炭炼钢。 大炼钢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大跃进时期发行的“钢铁储蓄”存单,生动地反映着“大炼钢铁”这一特殊年代的历史面貌,许多存单上直接印有“钢铁储蓄存单”。 而绝大部分存单以“支援钢铁生产”命名,还有不少存单取名“支援地方工业建设”。 河南省活期存折上的炼钢图 钢水淹死美国狼 钢铁卫星存单 支持钢铁元帅升帐 为支持三大元帅升帐,两个先行开路而筹集资金。 湖南省常德县冲天人民公社信用部发行了四期“支援钢铁生产有奖储蓄”存单。仔细观察这四期存单上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三期存单面值均为二元,且印有“支援钢铁生产”口号;而第四期存单的面值已改成了一元,并去掉了“钢铁”二字。 广西宁明县支行发行的“钢铁储蓄存单”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炼钢情景。该票上画着一位双手高举“工”字钢的工人,他的身后是一座土高炉,二位工人光着膀子扛着矿石登在跳板上,一人往炉内倒入矿石,另有三人在炉膛口拨弄炉火。 这些照片和票证真实演绎着许多令人不堪回首的悲剧与闹剧,但它毕竟是历史,它将以史诗般的一页苦难升华为史诗般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