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l李大春

<p class="ql-block">  重游我工作半生岁月的云南民族大莲花校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从1981年初至2009年退休,在云南民族大学有28年工作中有27年是在莲花校区度过的,对民大莲花校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里我目睹见证民大发展、成熟、壮大的过程。 退休以后,有很长时间我都想回去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看,现在变得怎样了。 在 2018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乘着学生不上课的时间,去云南民族大学大附属中学游览游了一番。 到了云南民族大学民大附中大门口。学校大门还是原来典型性有代表性的大门,还是保留原来仿照毛主席的字体写的“云南民族大学”六个大字。看着十分亲切、熟悉。 学校门卫很尽职,不让我进校区。我花了好大功夫才说通门卫大哥,让我进去看看我过去工作的地方。 我的走在校园的大了道上时,给我的感觉:今天的云南民族大学附中与我当时工作的民大不能同日而语。这时才发现完全变得我都不认识了,现在民大附中给人的感觉是焕然一新变,得更加有超前感、时尚感! </p> <h3>  由云南民族大学与昆明呈贡新区合作兴办的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2014年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揭牌,当年首次对外招生,首批共招收初一年级6个班和高一年级6个班共360名学生。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选址于一二一大街云南民族大学莲华校区内办学,依附着云南民族大学成熟的基础配套设施,与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比邻。同年学校对莲花校区进行全面改造和装修,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设置在呈贡区于同年待在呈贡主校区建成完工后,而后搬迁到昆明莲花校区。 民大附中依托云南民族大学成熟的办学理念,共享大学文化师资等资源,办有大学气质的高中,有学者型的名师、优办师学治校,从筹建开始,就一直受到百姓关注。两校区周边皆毗邻多所高校,人文气息浓郁,科技信息集中,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云南民族大学附中莲花校区是一所全日制具备包括学生住校条件高初完全中学。</h3> <h3>民大附中学校大门完全保留原来民大标志建筑,没有任何改变。</h3> <h3>附中走道已经变成了级别很高档的柏油路面,可以看见路面上清晰地画着道路功能分区线。停着公交车是从昆明到呈贡雨花校本部交通车。</h3> <h3>这是在校内看民大附中大门的背面。</h3> <h3>  原来大学行政大楼装修的颜色很鲜艳,大楼门前与原来大学门口布局稍微有些变化,把路中间的水池取消了。现在可能是附中的行政大楼,因为有门卫守着没有进入看看……<br></h3> <h3>  民大行政楼两侧有两个阶梯教室,根据位置分别叫东西阶梯教室。这间教室由教务处管理,是学生上大课必选的,要使用这教室,还得预约到教务处管理员处拿钥匙。我上班时每天都要经过东侧的东阶梯教室门前道路,走向工作地理化大楼。</h3> <h3>  阶梯教室是到我们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必经的道路。</h3> <h3>这幢三层楼大楼好像没有名字,也属阶梯教室,我们学院也经常用到这些教室,这是三层楼阶梯教室近景。现在也是装修一新。流露出满满时代感。</h3> <h3>  从阶梯教室侧面走道,就是通往我所工作的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大楼。</h3> <h3>  理化大楼是分为南北两个单元楼房。左边属于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占有这幢大楼的九层。学院除四楼属于教室和学院办公场所外,其他楼层都是实验室,五楼是无机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六楼是分析化学实验室七楼是有机化学实验室。还有三楼应用化学实验室二楼是大型仪器实验室。一楼就是电脑室和电教室。 靠南面的有十层是物理与计算机学院的教学大楼,基本使用情况与我们学院的差不多,他们第十层属于地下层设有配电房和我们学院应用化学实验室。</h3> <h3>大楼要上几台阶才能走到理化大楼的门厅。</h3> <h3>这是理化大楼门厅,理化大楼右边是物理学院,左边是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原来门厅的两边乎挂满各类门牌。有化学物与生物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种机构实验室牌匾,今天我感到好奇,怎么一块牌匾都没有挂着?</h3> <h3>  大楼左边是化生学院的实验室和电教室就在大楼一楼我经常进出逗留的地方。化生学院早年就办了一个实验室性质的电脑室设在化生学院一楼,当时考虑到管理和帮助优秀的贫困学生生活困难,每年都会从当年新生挑选几个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的、经济有困难的同学到电脑室协助管理,我当时是电脑室的实验员,有机会和到电脑任管理员多届同学成为了好朋友,至今都保持联系,这是的一个难得的精神财富。他们中间有很多同学经过电脑室工作的锻炼,不但为学院做出奉献,这份工作是他们在走想工作单位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谈到此事,都感受到受益匪浅……</h3> <h3>这是实验室主任王红斌与当年电脑室工作的同学合影。</h3> <h3>这是理化大楼门厅内的电梯间,我上班时大楼就有电梯间,但是从理化大楼盖起来从来就没有使用过。这时的电梯间能正常工作,我乘坐了一次,很舒适一秒钟就从一楼到了四楼。现在的中学生真幸福。</h3> <h3>这是四楼和电梯间相对一件办公室。在这间办公室里,我在学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学院2003年9月的教师节、2006年学校学校55周年校庆活动,200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报工作,协助学院领导处理一些学生生病和遇到困难,教师申报职称等工作为学院做出应有贡献。也给我退休后生活带来无限的回忆、遐想,丰富了我人生的经历,给我留下很多难以忘怀记忆和得到学院领导同事的认可的快感。</h3> <h3>这在里从我办公室出来四楼走廊和上下楼的楼梯,左边分别是院长办公室和书记办公室,不知道怎么搞得没有留下几位领导的办公室的照片。</h3> <h3>原我们化学系的领导王美行老师。</h3> <h3>原任化学系主任陶广书老师。照片左起第二排第三人陶广书老师。(因没有他的工作照片,只有找了集体照,照片提供董学畅)</h3> <h3>2006年4月12日,在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会上戴云院长向专家和各级领导汇报工作。</h3> <h3>2006年6月27日董学畅教授(原化学系主任、校特聘教授和硕士点首席教授)在学院一楼的电教室学生毕业答辩会上作报告。</h3> <h3>2007年5月8日学校工会领导与我们学院的党委书记陈林书记和副院长杨敏座谈并发给我们学院优秀工会组织的奖状。</h3> <h3>学院领导和办公室秘书与校领导在校园谈论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事宜…</h3> <h3>院领导在电教室讨论相关申报重点实验室的是事宜。</h3> <h3>院领导在2006年9月22日在学校会议室听取领导、专报告后,对评审结论商讨整改意见……</h3> <h3>院领导轻松地走在校园的小道上……</h3> <h3>副院长杨敏老师在2005年6月25日,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作报告。</h3> <h3>生物专业的陈毅坚老师在2005年10月22日上实验课。</h3> <h3>有机化学教师王炯</h3> <h3>生物学教师孙静賢。</h3> <h3>实验室主任王红斌老师在上实验课。</h3> <h3>实验室副主任陈明红老师在生物实验室。</h3> <h3>陈毅坚老师在申报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评审会上。</h3> <h3>2003年9月29日学院全体教职工在民大的网红打卡地合影留念。</h3> <h3>学院领导和部分教职工合影。</h3> <h3>2002年1月份在学院部分教师在实验室做实验。</h3> <h3>我们学院的新生代。当时我们学院新引进新型人才。</h3> <h3>学校图书馆的大门口有块标志性石块,上面刻有1955年5月1号周恩来总理视察我校时,亲笔题写的“为我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红色大字,这里是学校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前有一片不少广场,有一段走廊和若干节石阶梯。是学生教师拍照打卡典型地点。</h3> <h3>从图书馆往东看去可见通往学校行政大楼一条很有特点石板铺成一条不宽走道,两边有石围栏还有两排樱花,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给人带一片粉红,使人心旷神怡。</h3> <h3>走道两边石板有石围栏,经常有同学在石围栏上休息和玩耍。</h3> <h3>理化大楼对面是电教大楼和学校博物馆。</h3> <h3>学校博物馆。</h3> <h3>这是西阶梯教室。</h3> <h3>经过学校本部的西门,对面是学校的西苑,学生宿舍和校医室都在那边……</h3> <h3>这两张照片是:前化学系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照片提供者:董学畅老师,在这里表示感谢。</h3> <h3>  那天,我在民莲花校区逗留了两多小时,我没有想到,我原来工作的地方会变得那样美丽,那样使人浮想联翩。使我心潮澎湃,我们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起家的时候大约在1981年。化学系的前身是民族大学物理系的一个教研室。而后从物理系独立出来成立了民族大学里的化学系,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系主任书记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都是在油毛毡和胶合板盖起来的简易房里。那时的学生也能吃苦,我不知道现在的同学能不能理解个能坚持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学习生活。 看着今天的中学生用的校园是我们当年大学生用的校园。而且经过重新装修的民大附中比我们当时搬迁到呈贡雨花校区时条件又強了很多。我想今天的中学生真的很幸福,他们是赶上好时代,他们的明天会更好!</h3> <h3> 在我准备资料和撰写这篇美篇的过程中,得到了我的老领导的指点,修改,提供了他们珍藏的珍贵照片,在这篇文章结束特向戴云、董学畅、王红斌老师表示诚挚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