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发小、老同学、“虎子”猫邻居</b> 看到《美篇》养猫联盟发起征文:“和‘养猫人‘们分享你的经历和经验,聊聊你和它的有趣日常吧!”后,不由联想起小时候家中喂养猫留下的一段难以忘怀的小故事,几番提笔又放下,最终形成今天这篇文章,与众美友分享。 谈起养“宠物”,人们大都会联想到:但凡有养“宠物”者,一般来讲,应该是一个生活过得比较滋润、衣食无忧、幸福感比较强的家庭才配拥有的奢侈“标签”物,而我的家庭却是一个例外。 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谈起。<br> 1970年初,一纸调令将我的父亲调往新组建的河南灵宝基地兵站。 <i> 我的幸福一家人</i> 作为随军家属,我们一家人也跟随父亲离开了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市,落脚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地区灵宝县一处偏僻的大山沟,入住在部队大院里,这一呆就是6年,一直到父亲转业被安置到地方工作以后,我们一家人方才离开山区,结束了部队大院的生活,当然,这都是后话。 <i>笔者来到当年部队大院家中房屋原址处</i> <i> 老同学相聚走进部队大院</i> 众所周知,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作为军人家属,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过着搬来搬去、居无定所、飘浮不定的生活我们已习以为常,至今有时会隐隐约约浮现出小时候经常搬家的情景。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中描写的女主人公—安杰,跟随丈夫江德福由青岛繁华的城市举迁来到偏僻孤岛,就是众多军人家属生活的真实写照。<br> <br> <i> 老同学相聚在部队大院</i> 谈到我们家养猫,可谓纯属偶然,也可理解为必然。偶然不得不说,长久以来我们对猫的印象不好,认为猫就是好吃懒做的“化身”。记得小时候,母亲常给我们讲《猫和狗为什么是仇家》的故事一样,其故事内容在我们内心已经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在这里,由于本人讲述的故事偏长,建议美友可以忽略。 <i> <b>传说中《猫和狗为什么是仇家》的故事,讲述的是:</b><br> 从前,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猫和狗经常在一起玩耍,自然就成了一对好朋友。这户人家的丈夫经常在外打工,又怕妻子乱花钱,就会把钱锁进箱子里,然后带上钥匙出外干活谋生,而妻子在家无事可做,便会经常到街上闲转悠。</i><br> <i>说来也巧,有这么一天,有个员外到集市上去赶集,想给闺女买一对金耳环做嫁妆,恰巧碰见这家妻子在街上闲转,员外看到这位妻子戴着一对金耳环,非常好看,就不停地夸奖,正好这家妻子没钱买零食,就把这对金耳环摘下来,顺手卖给了员外,两人皆大欢喜。</i> <p class="ql-block"><i> 后来丈夫回到家中,发现妻子没戴金耳环,就追问金耳环的去处?妻子如实告诉丈夫,说她把金耳环给卖了,并把卖金耳环的钱拿去买了零食吃了。听罢此言,丈夫非常生气地说道:“你如果不把金耳环给我拿回来,我就休了你!”吓的妻子即刻哭泣起来,而在一旁的猫和狗看到此种情况,等待男主人外出后,就主动上前安慰女主人说:“没事,你不必担心,今晚我们两个就想办法给你把金耳环拿回来就是了,这样,你丈夫就不会休你了。”</i></p><p class="ql-block"><i> 到了夜晚,猫和狗就奔着员外家去了。路上,它们途经一条小河,爱耍小聪明的猫就对狗说:“你背我过河,等回来时,我再背你过来”。憨厚听话的狗也没多想,便痛快地回答道:“行!听你的”。就这样,猫爬到狗的背上过了河。然后它们就来到了员外家,悄悄地爬到窗前往屋内看,只见员外在对女儿说:“我给你结婚准备的金耳环已经放在你的箱子里了,你要保管好,等你出嫁的那天你再戴上”。小姐说:“知道了”。等员外和小姐都睡熟之后,猫对狗说,你在外边等着我,我现在进去拿金耳环。然后,猫就钻进小姐的房间里,来到了放金耳环的箱子前,但见箱子锁着,正发愁如何打开箱子时,碰巧过来一只找食的老鼠,猫立刻眼前一亮,一下子上前就把老鼠给捉住了。老鼠赶忙求饶放过它。猫就对老鼠说:“你只要把箱子咬个洞,能把里面的金耳环给我取出来,我就放了你。”大家知道,老鼠天生就是一个打洞的好材料。很快,老鼠不费力气地就把箱子咬了个洞,然后钻进去把金耳环取了出来交给了猫。没料想,猫还是把老鼠给吃到肚子里了。</i></p><p class="ql-block"><i> 当猫拿到金耳环以后,就立即和狗一起往回返,当来到了刚路过了小河边时,猫对狗说,你看河的下游有一棵老柳树刚好倒在河里,那里河面比较窄,我背你过河去。于是猫和狗就来到了柳树旁,当狗刚趴在猫背上时,只见猫四爪奋力跃起一跳,就跳到了漂浮在河里的树干上,而笨重的狗却从猫的背上掉了下来,不慎落在了水里。此时的猫全然不顾落入水中的狗,而是急忙跑回主人家中把金耳环交给了女主人,说是它想办法把金耳环给取回来的。</i></p><p class="ql-block"><i> 女主人接过金耳环,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即刻把猫抱在怀里,尽情的玩耍,还给猫许多好吃的。</i></p><p class="ql-block"><i> 过了许久以后,落在河里的狗才好不容易地爬上了岸,有气无力的回到主人家中。见到失魂落魄的狗,女主人非常生气的说:“你这么长时间干什么去了?你看人家猫多有本事,亲自把金耳环给我拿回来了,你说你还能干什么?”闻听此言,狗什么都明白了,猫已经把全部功劳记到自己头上了,只好狠狠地瞪了猫一眼,然后垂头丧气的走到屋外。</i></p><p class="ql-block"><i> 从此以后,猫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用夜晚出去抓老鼠了。只要有好吃的,主人都会拿给它吃,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猫一般都不抓老鼠了,这都是那时主人给惯坏的;而狗就惨了,主人经常会把不吃的残汤剩饭丢给它吃,甚至把小孩子拉的屎也让狗吃。时至今日,我们常会听到的骂人的一句话:“狗改不了吃屎!”就是从这儿来的。当然了,这个故事和骂人语,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可信度不高。即便如此,狗对主人仍然是不离不弃,看家护院,忠诚有加。所以,今天人们把猫就比喻成“好吃懒做”的“化身”,把狗作为“忠诚”的“象征”。也就是从这以后,猫和狗就结下了“仇”,成了一对“冤家”。</i></p> 所以,家中要养猫,从内心来讲,我们家是排斥的,甚至持抵触态度。但为什么又讲是必然呢?在这里,又不得不啰嗦几句,还得把话题拉到我们当时的那个年代。<br> 但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食品、生活日用品等物资都比较匮乏。<br> 我们部队大院驻扎在山沟,营房依山而建,周边除了大山就是山地、田野和农村,部队附近二里地左右,有一个小火车站,那里设有一个粮店,是唯一指定我们凭“粮本”去买供应粮的地方。那时的粮食是按人、定量、按月供应的,凭“粮本”才能给予供应,成人和儿童定量均有所不同,而且粗粮和细粮是四六比例,往往所供的粮食各家各户都不够吃。即使你有钱也买不到,谁要是敢私下买卖粮食,那是违法行为,是要按“投机倒把”“治罪”的。 <i> 兄弟三人和晚辈来到部队大院当年家中房屋原址处</i> <div> 今天讲这些事,年轻人不可能理解,也不相信。总体来讲,那时人们生活都比较艰苦,家家穿衣吃饭都是省吃俭用,加之部队大院周边老鼠比较多,当家中无人或夜深人静时,老鼠便会结伴祸害家中食物,正所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想消灭老鼠,办法很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首选灭鼠之“神器”非猫莫属。无奈之下,我们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养起了猫,起名“花狸”。</div> 刚开始喂养猫,我们对猫的捕捉能力表示怀疑,我们担心喂养出一只像我家邻居“虎子”猫那样的馋猫、懒猫,别看它长得肥头大耳,虎背熊腰,可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就是躺在家里睡大觉、在阳光底下晒太阳,甚至到别人家中偷吃东西,有趣的是,我家邻居、猫的主人在给别人炫耀他家的猫怎么好、从来不偷吃别人家的东西时,就让我们逮了个正着。 故事讲述到这里,有读者就会问了:你讲你家的猫,干嘛要扯上别人家的猫?我想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br> 居住在部队大院,最大的好处,是每个家庭基本上不用置办家俱。记得部队为我们家提供有一个棕绳双人床、一个木板双人床、一个木板单人床和一个三斗抽屉桌,对我们家来说,已经足够用了。<div> 那个年代,每个家庭也没有多少可用的衣物和可值钱的东西值得存放,虽然每家子女比较多,兄弟姐妹们穿着也比较简朴,基本上都是小的穿上面哥哥、姐姐们穿过剩下来的旧衣物。男孩子更多的是穿父亲的旧军装,一是穿军装“神气”,和地方上的孩子们相比有一种“优越感”;二是节省了家中置办衣物的费用。我本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就是穿着父亲的旧军装长大的,即使工作有了收入还在穿,直到婚后才脱下军装。<br></div> <i> 父亲转业后一家人合影</i> <i>兄弟三人合影</i> <i>兄弟三人合影</i> <i> 笔者本人</i> <i> 笔者本人</i> 我们家中唯一的一个私有财产,也是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只老式皮箱,每次搬家它都跟随着我们,几十年了过去了,至今仍保留在我们家中使用。 自从家中喂养了“花狸”之后,我们家也就再也没有老鼠来家中祸害诸如米、面、食物、衣物等生活用品了。家中的米面口袋再也没有被老鼠咬过的破洞,吃剩下的食物再也不用担心被老鼠偷吃,甚至连老鼠屎都看不见了。<div> 起初,我们曾以为是因为家中养了猫,老鼠害怕,所以不敢到家中来搞“破坏”了,直到亲眼看到我家“花狸”的“战利品”后,便被它具有的真本领和能力折服了。</div><div> 我家“花狸”优点很多,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卫生,捕捉老鼠能力超强。</div><div> 每到夜晚,“花狸”就会离开家中,出外捕捉老鼠去了,往往凌晨四、五点钟,我们听到家中有动静时,便就知道家中“花狸”回来了。打开电灯观望,就见它已将捕捉住的大、小老鼠正摆在家中空地处玩耍。有时我们担心活蹦乱跳的老鼠会跑入家中,想亲自把老鼠捉住弄死,往往也只能是徒然,因为你要抓老鼠,“花狸”就会立即把老鼠叼到口中,当你一离开,它又会把老鼠从口中放出,继续和老鼠逗着玩,直到把老鼠咬死或玩死为止,然后再把老鼠吞入口中。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发生。无奈之下,索性我们也就不管了,任由它和老鼠摆“龙门阵”了,反正最终的结果是老鼠葬送在“花狸”的口中。</div><div> 吃完“美餐”之后,“花狸”就会很彻底地打扫完战场,把地面上剩下的杂质吃干净,把自己的四爪、面部、身体舔洗干净,然后跃上床,爬到主人的被褥上睡大觉。 </div><div> 遇到寒冷的冬天,假如我们还没有起床,“花狸”就会用面部一侧来蹭主人的面部,小声发出“喵喵”的叫声,这时,还在朦胧睡梦中的我们只好撑开被子,让它钻进被窝来,然后始终得给被窝留出缝隙,供它呼吸。这个时候我们可就惨了,就得时刻约束自己了,具体讲,就是胳膊腿不敢翻动了,否则“花狸”就会在被窝里扑着我们正在活动的胳膊腿玩,让你睡不踏实。</div> <p class="ql-block"> 劳累了一整夜的“花狸”,白天的时光就会在家睡觉以及和家人玩耍。家中桌面摆放的食物包括肉食、海鲜品,它也不会去动。如果饿了,它会朝着主人“喵喵”两声,我们便会领会它的意思,就会拿出家中的馒头,放入口中嚼碎后放入手中喂它吃,但大部分“花狸”进食的食物是靠它自己“自力更生”获得的。</p><p class="ql-block"> 当“花狸”需要大小便时,它会自动来到火炉旁、也是家中专门为它放置有炉灰的簸箕上去“方便”,然后用两只前爪反复多次地扒炉灰,以便把自己的粪便掩埋覆盖好,直到闻不到臭味为止,方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在家中无论你怎么和它玩,“花狸”都给予配合。但只要离开家中,即便在家门口外就别想了,你叫“花狸、花狸”,它会停住脚步,但只要你上前,它就后退,和你保持一定距离,反正是不让你抓住它,不让你抱它,旁人要是想亲近它,连门都没有,“花狸”会立即爬到门前高高的白杨树上或屋顶上,离生人远远的。家中如果来了客人,“花狸”会立即条件反射般的从床上的被褥上弹跳到地上,立即钻入床板底下,直到客人离开后方才回到原处。</p> 俗话讲:“哪有猫不吃腥?”我家“花狸”就是个“个例”。<div> 因此上讲,家中的食物、肉食,偶尔家中会有海鲜等,我们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摆放在桌面上,也不用罩起来。有时为防万一,家中会把做好的肉食放到桌子的抽屉里,因为有几次我们外出回来后,发现家中肉食有动过的痕迹,对家中的“花狸”是否表里不一,曾产生过质疑,故此才会选择了这么一处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没料想自认为这么“安全”、“隐蔽”的地方,竟为邻居“虎子”提供了方便。</div>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外出回家后,听见桌下有动静,拉开桌下的布帘一看,邻居家的“虎子”正直立起来,从我家抽屉后面的空隙处,用它的两只前爪抓起肉食,正有滋有味地填入口中吃。可乐的是,“虎子”从来不惧人,即便被我们逮了个正着,也没有害怕、退却的意思,还在慢腾腾的嚼食,还继续在我家抽屉后边钩肉食吃,直到被我们阻止后,方才极不情愿的、大摇大摆的离开我家。 “虎子”最令人吃惊的——我家炉灶正在蒸馍,当馍快要蒸熟的时候,它一巴掌竟将锅盖拍到地上,把热馍扒落,两个前爪交替滚着烫爪子的蒸馍,一溜烟就没影了…… 当大家谈论此事、自然是前仰后合、笑声不断,“虎子”的主人、我的发小、老同学、邻居一家也是乐不合口,“王婆卖瓜”,不攻自破。</p> <i> “虎子”的主人、我的发小、老同学、邻居</i> <div> 读到这里,有美友朋友便会发问,你家中无人时,“虎子”是如何进入到你们家中的?回答这个问题,其实 很简单,因为当时部队大院只有一栋3层的办公楼,其余都是平房,我们家厨房的窗户常年都是半开的,一是通风需要,二是方便我们家“花狸”出入,自然“虎子”到我家也就方便多了。</div> <i>当年部队大院唯的一栋3层的办公楼</i>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大院的孩子们,准确的说,现如今基本上都是退休老头、老太太了,当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一起,故地重游,谈论起孩提时代的幸福时光时,我家的“花狸”和发小、老同学、老邻居家的“虎子”的故事,也是我们对美好往事回忆中,一件不可不谈的众多有趣故事之一。 <i>当年的老同学和大院孩子们相聚一起</i> <i>当年的老同学相聚一起</i> <i>当年的男同学相聚一起</i> <i>我和“虎子”的主人、我的发小、老同学、邻居共叙友情</i> <i>我和“虎子”的主人、我的发小、老同学、邻居参观部队历史展览馆</i> <i>当年的老同学相聚一起在母校前留影</i> 人和动物接触时间长了,都是会产生感情的。我家“花狸”猫伴随着我们家由部队大院到地方,直至离去,相处大约有六、七年时间,度过了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岁月时光,今日回想起来仍流连忘返,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