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声声知夏尽,秋叶点点醉春城。秋日的寒风驱不散学校的朗朗书声,也难以阻挡老师们学习的脚步,2022年10月19日,在游成李校长的带领下,工作室四位老师齐聚五华区云铜小学,开展了首届春城名师游成李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三次活动。活动期间,四位老师依次开展了生动有趣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课后,专家范老师在现场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br> 以下是活动内容:<br> 第一节课由五华区云铜小学的钱光美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我能行》,课堂伊始,钱老师便让同学们在视频《我是否能行》中进行了高效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通过“大拇哥送给同学”、“大拇哥送给自己”两个讨论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发现身边同学和自己的优点,第三个活动“我哪里还不行?”让同学们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猫咪学本领》的故事中发现别人身上的不足,并结合教材《我也能行》,引导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在观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视频体验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信加努力等于成功的道理,本节课的“抽签大挑战”让整节课达到高潮,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挑战克服困难。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乐。 第二节课由五华区先锋小学王玲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美丽中国是我家》,整堂课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王老师从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的身份入手,结合国庆节的事例,让学生感悟爱国的重要意义,接着引导学生从国旗、国徽的图案意义,了解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把爱国落实到日常生活相关的行动上。接着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问过辽阔的国土,丰富的物产,把学生的爱国情落实在建设和守护美丽中国的行动中。最后,王老师鼓励学生分享中国的先进人物、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不应停留在口号上。整堂课循序渐进,不仅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与活动性,还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大美中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第三节课由五华区先锋小学唐玲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119”的警示》,一开课,唐老师便出示一段具有冲击力的国内外火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灾的危害,接着,唐老师着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活动体验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正确拔打报警电话”、“火灾逃生方法”的活动体验中,寓教于乐,用有趣实用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火场逃生的紧迫,学习火场逃生方法技巧,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还学会了知识。最后,通过师生归纳小结整堂课的知识点,整理防范火灾的措施,再让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现代化消防的梦想。 第四节课由五华区武成小学张诚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张老师从生活场景导入,由“班级物品是否能带回家”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班级物品的归属进行思考,接着,游戏“公私分明”让学生在找公物的过程中,感受公物给同学们带来的便捷;以调查活动,探究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背后的行为是什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表演和互动中换位思考,从观察、对比中烦死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最后小组为单位展开“我们如何爱护公物”的讨论,共同商讨出保护公物的办法。 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后,到场的专家范老师对几堂课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建议。首先,专家对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出了肯定的意见,表扬老师们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科的“活动性”,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中习得知识,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寓教于乐,由点及面地展开教学。接着,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提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建议,鼓励老师们深挖教材,利用身边的资源拓展教学素材,在教学中体现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人。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图片:曾淑梅、李美榕、唐玲、张诚、钱光美、王玲玉</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编辑:张娜</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审核:李美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终审:游成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