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中探索物质的国际名片———忻州七中化学公开课纪实

王宇琦

化学式的奥秘 <p class="ql-block">  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我校化学组紧紧追赶课改的浪潮,立足本校学情,发挥最大优势,于本周四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p> 群策群力展集备风采 <p class="ql-block">  闫志强校长及化生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公开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对王宇婷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设性的建议。</p> 课堂实录 <p class="ql-block">  王宇婷老师以“夜话冷知识”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一氧化二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化学物质,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对温室效应有推动作用,全球每年因一氧化二氢泛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美元,气态氧化氢能引发严重灼伤,常被用于各种残忍的动物实验,并在多种杀虫农药中均有添加,恶性肿瘤细胞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人体过量摄入会出现多尿、甚至中毒,吸入肺部后还可致命。</p> <p class="ql-block">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已经学过的化学符号并提出问题:这些化学符号有何共同特点?明确了化学式的定义后引导同学们分析化学式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对化学式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以水的化学式为例,王老师与同学们一同总结了化学式的意义。进而又以二氧化碳为例,练习了化学式的意义,加深了同学们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p> 甜蜜挑战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以蔗糖化学式的意义为题,设置了甜蜜挑战,优先挑战成功者得一个棒棒糖。“甜蜜挑战”激起了同学们挑战的欲望,同学们争先挑战。</p> 小组活动展合作风采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事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2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物质名称和化学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给下列物质分类。</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拿着卡片积极讨论,课堂由此推向高潮。王老师在同学们讨论期间进行巡回指导,与同学们积极沟通交流,明确他们的困惑所在。</p> <p class="ql-block">  通过分类同学们将这些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进而又将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以及稀有气体单质。同时总结了它们的写法以及读法。</p> <p class="ql-block">  针对以上知识点,王老师及时带领同学们进行练习,练习题链接中考,有一定深度。</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颇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课堂小结。最后王老师展示了分层作业。</p> 观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课后王老师及时对本堂课进行教学反思。主评教师丁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节课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给甜蜜的奖励充分激起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建议:在讲化学式意义时,可以再多加几个练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副校长连翠云指出:视频导入激发了兴趣,设疑问难激发了思维。同学们动手操作,及时练习巩固了知识,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公开课。同时连校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1⃣️课堂板书要与课堂节奏同步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综合性的核心素养目标为设计依据。</p> <p class="ql-block">  课改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相信在我校“121”教学模式(文科的四环节主体探索模式和理科的七步教学法)的正确指引下,我校的教研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七中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