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走丢的“龙凤绣花鞋”……

百草园

<p class="ql-block">   公元2006年,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意气风发!重庆市首届工艺美术作品行业评比降下帷幕。“山城绣娘”——蜀绣新人刘继惠,其作品“龙凤绣花鞋”因构思新颖,制作巧妙,让评委大师们特别是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的大教授们眼前一亮,顺利斩获银奖。这是刘继惠老师作品的第一次参评参展,小试牛刀,便初露锋芒……本次直辖后的重庆最专业而盛大的行业大比武,高手云集,评比公正、专业、权威!</p> <p class="ql-block"> 细细打探,这位文静的蜀绣新人还真有些来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作品非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参加评展后已被人收藏,目前没法联系上收藏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出品人注</span></p> <p class="ql-block"> 刘继惠老师生于1954年,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艺术熏陶。2006年,初入蜀绣行业,师出名门。先后成为四川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李尚余和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胡惠琴的得意弟子。</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15px;">苏葆桢画作绣品之一:</b><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据刘老师讲,她的恩师私下透露,绣品源自苏葆桢大师临摹之作。文革期间下放重庆市桃花刺绣厂劳动的苏老师,通过关系将博物馆明代名画借出临摹……此幅蜀绣用了100多种针法,经两位大师的高徒刘继惠老师历经两年精绣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 10年磨一剑!十多年来,刘继惠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把全部的业余生活扑在蜀绣上,以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和一双灵巧的双手,刻苦学习,潜心钻研领悟蜀绣技法。在大师的指导下,她博采众长,融汇贯通,较好地掌握了蜀绣针法,她擅长绣制花鸟等各类题材。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不挂头衔而货真价实的民间工艺大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刘继惠老师的两位大师级恩师一直认为,她非常有实力获评重庆和全国的工艺美术大师,对她寄予厚望。而刘老师却至今秉持自己“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坚持不懈,修炼内功,不断完善自己,逐日精进刺绣技艺技法。她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目前,刘继惠老师的蜀绣</span>作品已经成为国内高资群体定制的生活必须品和藏品,还远走异国他乡……真应了名师出高徒的名言啊!</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15px;">苏葆桢画作绣品之二:</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苏葆桢大师的这幅花鸟图作于1990年,有可能是苏老师为重庆市挑花刺绣厂的绣娘们留下的最后一幅绣稿,很可能是苏老师的存世遗作。绣制这幅作品,运用了多种针法。为了表现花和叶的鲜活、重叠,运用了渗针、抢针、打子针,而在绣制小鸟时则运用了羼针(chan掺杂之意)、施针、滚针虚实针等</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刘继惠老师的主要作品有《紫藤鸳鸯》《喜鹊闹梅》《樱花鹦鹉》《花开富贵》《童趣》《大熊猫》《郁金香》《茶花小鸟》等。</p> <p class="ql-block"> 刘继惠老师因绘画基础功底厚实,文学、音乐综合素养好,鉴赏审美情趣较高,挑花刺绣悟性特强。她一生钟情于苏葆桢老师的画作,尤以两幅表现大师苏葆桢名画绣品(《樱花鹦鹉》《花鸟图》)完美、传神、灵动地诠释演绎了苏画的精髓,深得两位恩师啧啧夸赞和喜爱,受到业界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 蜀绣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是中国著名刺绣流派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与蜀锦共同享 有“蜀中瑰宝”美誉。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中国四大名绣。</p> <p class="ql-block"> 蜀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驰名中外,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07年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蜀绣技法独特,至少有12大类120余种针法绣技,其中晕针是蜀绣中应用最普遍又最具特色的针法,也是区分蜀绣与其它剌绣流派的主要标志之一。晕针善于表现物象的质感,能将物象的光、色、形绣得惟妙惟肖。&nbsp;</p> <p class="ql-block"> 蜀绣不仅有双面锈,还有制作难度较高的双面异色异形绣,其技艺特点是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虚实得体。在绣品中则表现为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平齐光亮生动逼真,让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尽管目前国家已经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了,遗憾的是,由于国力还不足够强盛,类似深藏民间并得到大师真传、有真才实学的工艺师们,多数人并不能进入国家工艺美术机构,端上铁饭碗为国家效力;加之国内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购买力不足,他们中好多人如散落人间的珍宝,有待相关部门去发现和挖掘。现在的她们,仍要为生计奔波,只能凭一腔热血,利用业余时间,并不都能潜心全力地研习创新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做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作品非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参加评展后已被人收藏,目前没法联系上收藏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出品人注</span></p> <p class="ql-block">   “近日(新华社北京2017年1月25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第一次以两办名义向全国印发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给广大的民间工艺师们送去了春风和暖流……</p> <p class="ql-block">   出 品 人:劉繼惠</p><p class="ql-block"> 攝 影:李國輝&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 字:李國輝 劉繼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編 輯:自由靈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美 篇 號:4784851</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轉發是最高獎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敬請拍磚指正,感恩閱評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苏葆桢大师生前创作照(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国辉,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高级园林工程师。重庆市北碚区人。笔名百草园、雾都视界、渝州唱晚、自由灵魂等。一生酷爱文学创作,《房地产市场报》特约记者。至今在四川畜牧报、重庆工人报、重庆日报、国家级权威专业杂志及融媒体等发表报道、杂文、散文、学术论文上百篇。目前任重庆市社科联知名刊物《老龄风采》执行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重庆市北碚区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市北碚区作协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都市作家》微刊专栏作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