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是我们第三次到太原,前两次都是行色匆匆,这次要把没去过的地方补上。无意间在网上发现了太原县古城,离太原市区只有二十公里,在太原市西南方。大家一致同意先到这里去转转。</p> <p class="ql-block"> 近10:00到达太原古县城外。天空布满阴云,但温度适中,很舒服。</p><p class="ql-block"> 导览图上是这样介绍的:“太原古县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原来太原县城,在尧帝时就有了,国号“唐”。西周初为唐封地,其子燮父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秦汉时期设晋阳县。隋开皇年间又增置太原县,一直至五代十国北汉时。要这么说,此城真是历史悠久啊。</p><p class="ql-block">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平北汉下令焚毁了晋阳故城,别置平晋县城于汾东,(今太原市小店区一带)。后又选择在东北方向十余公里的唐明镇(今太原老城区)修筑城墙,兴建了太原府城。</p><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平晋县城被洪水淹没 。1375年开始在汾河以西,晋阳古城遗址上的南关村建立太原县城。明清两朝,太原俯城和太原县城并存,二者具有隶属关系。因战乱等原因明城多处毁损成残垣。明灭亡后,淸顺治、康熙至乾隆多次对古城修缮、加固,对护城壕疏浚并植柳,使古城雄姿依旧。</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太原老城区被称为太原府城,晋源镇被称为太原县城。其时,沿用了1200多年的太原府被撤销,继而产生了太原市这一名称。而太原县则改名为晋源县。</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原古县城几经磨难,能留下众多古迹实属不易。其古老建筑及其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古时的战乱城毁,民不聊生,而今我们已数十年远离战争,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和平年代。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永远不要战争;愿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西门上的望翠是太原古县城现存最古老的匾额,有近六百五十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城门洞,厚厚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在城内看西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中的鲁班殿。</p> <p class="ql-block"> 窑神庙,顾名思义是供奉主管煤窑之神的处所。背倚城墙而建,由山门、正殿、北厢房等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窑神庙又名九峪会馆,由西山九峪(虎峪、冶峪、开化峪、风峪、明仙峪、马房峪、柳子峪、黄楼峪、南峪)的窑主、窑民们集资而建,既是供奉窑神之所,又是西山各煤窑的集聚处。窑神庙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它的修复让我们了解了明清两代太原西山煤炭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 尽管老胳膊老腿,还是爬起了城墙。</p> <p class="ql-block">终于爬上城墙,城墙好宽啊竟然有8米,比一般的街道都显豁亮。城墙四方有门楼4座,城墙上四角各有角楼一座,还有望楼37座。站在城墙上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城内外景色一览无余。查百度得知这城墙高13米,有四、五层楼那么高,真应了那句俗话“站得高看得远”哪。</p> <p class="ql-block"> 在城墙上俯瞰城内。</p> <p class="ql-block"> 在城墙上看南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 从垛口看城外</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看南门外的宝华阁</p> <p class="ql-block"> 下得城墙来到凤城南街,远远看到前面的钟鼓楼,街上行人稀少,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啥打扮?一身古装衣裤鞋帽,内穿一件现代的白衬衣,古今结合呀!</p> <p class="ql-block">十字街中心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仿古打扮的小贩。</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晋言居的老醋坛好大。</p> <p class="ql-block">寂静的小巷,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店似乎是卖手编特产的,但竹子并不是北方盛产的植物啊。</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隆恩寺又名西寺,最早创建于清道光(1820年)之前,是一所佛教建筑。</p><p class="ql-block"> 进山门为前院,院内东建钟楼、西建鼓楼,迎面为天王殿,又称“过厅”,内塑四大天王像;后院正殿规模宏大,塑释教佛尊像。隆恩寺山门有砖雕头拱、仿瓦顶铺设、云形图案装饰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卖鏊糕的摊位。照片左下角的鏊子是做鏊糕的工具,是用生铁浇铸的。发酵后的小米面用鏊子烤熟后即是鏊糕,可好吃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群年近古稀的老人,爬过城墙后已觉体力不支,饥肠辘辘。时已正午,赶快去补充能量,东街没到,留待下次再转吧。记住,我们这次车停在望翠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