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地理组参加市城区教研活动

赖峥

<p class="ql-block">  10月19日,赣州市城区地理教研活动在赣州中学举行。赖峥老师带领我校老师前往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徐勇前(左一)、王先红(左四)、赖峥(*)(右三)、叶新莲(右二)、陈玉连(右一)</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讨。赣州中学陈娟老师展示了《水来未必土掩——以赣州城区的排水系统为例》。</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从单元教学的背景分析、目标与线索、过程设计与实施、特色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p> <p class="ql-block">  她将高中地理必修1中“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和选择性必修1中“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进行了融合重构。基于真实情境,透过地理视角,生成问题链条,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  第一课时</p><p class="ql-block"> 围绕“水从哪里来?”,由两个任务组成。</p><p class="ql-block"> 任务1:“探究赣州古城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①什么是内涝?产生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哪些?</p><p class="ql-block">②绘制示意图,标出水循环环节、类型,并描述水循环形成过程。</p><p class="ql-block">③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指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p><p class="ql-block">④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赣州古城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任务2:“赣江洪水期江水从哪里来?”</p><p class="ql-block">①什么是陆地水体?其由哪些组成?</p><p class="ql-block">②以河为例,说明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赣江的爱与恨)</p><p class="ql-block">③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p><p class="ql-block">④赣江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课时</p><p class="ql-block"> 围绕“水往哪里去?”,主要探究赣州古城与新区治理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p><p class="ql-block"> 任务1:赣州古城治理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p><p class="ql-block">①古城因河兴起,说出古城布局特点?</p><p class="ql-block">②面对古城洪涝,能否“水来土掩”?</p><p class="ql-block">③根据福寿沟建设、排水,推测古城地势特征?</p><p class="ql-block">④福寿沟平水期如何工作?</p><p class="ql-block">⑤城墙、城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⑥福寿沟洪水期如何工作?</p><p class="ql-block">⑦水窗、暗沟、池塘的工作机制?</p><p class="ql-block">⑧思考福寿沟工作机制体现了哪些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任务2:赣州新区治理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p><p class="ql-block">①什么是海绵城市?</p><p class="ql-block">②城市中央公园的人工湖有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③福寿沟在现代海绵城市中有哪些优点?从净、滞、渗、排、蓄、用,六个方面分析。</p><p class="ql-block">④从现代城市需要来讲,福寿沟还存在哪些不足?</p> <p class="ql-block">  单元作业:设计微型海绵体</p><p class="ql-block">1.考察校园植被、建筑、道路等,</p><p class="ql-block">2.设计微型“海绵体”</p><p class="ql-block">3.召开交流会,讨论人类如何与洪水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  说课结束后,各校老师对本课设计进行了交流研讨。</p> <p class="ql-block">  市教研室廖建平老师指出,大概念单元教学需要具备合适的条件。一是具有适宜开展的环境;二是具有研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师;三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廖老师强调,教学设计应直击核心概念,立足要稳,选材要准,探究要狠。用科学精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决科学问题,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的双放大,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目标。</span></p> 编辑:赖峥

赣州

水循环

福寿

古城

洪涝灾害

哪些

老师

教学

水体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