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语教一班第三组识字教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 对韵歌</p> <p class="ql-block">  识字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来郎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这样以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组长:陈白娣</p><p class="ql-block">组员: 李瑞、毛红丽、李江梅、徐娜、陈白娣、罗婷、宋雨苹、穆之华</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讲课人:李江梅</p> <p class="ql-block">  小李老师针对“虫”的间架结构,详细讲解“虫”字在田字格中的特点,并充分示范其笔顺,带领同学们书空笔顺,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识字,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结合生字组词,并把词语运用到写话中,积累小朋友们写话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第二位讲课人:李瑞</p> <p class="ql-block">  在识字教学里面,小李老师声音洪亮、语言幽默、课堂气氛活跃,带领同学们认识了独体字“云”。给同学们讲解了笔画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在教学过程中懂得让同学们书空,在写生字的时候能够巡视,随机指导学生书写,就是声音能再洪亮一点就好啦!</p> <p class="ql-block">第三位讲课人:毛红丽</p> <p class="ql-block">  毛老师在进行山字教学时,让同学们齐读“山”字,观察“山”的字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平时见到的山的形状和今天所学的“山”字有什么联系。正确识记“山”的笔顺规则,可以让同学们起来分享自己是利用什么办法记住“山”字。充分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想法。不过在写字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唱独角戏。</p> <p class="ql-block">第四位讲课人:陈白娣</p> <p class="ql-block">  小陈老师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有趣,通过识字游戏让同学们经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建议: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些,后面时间控制稍紧。</p> <p class="ql-block">第五位讲课人:宋雨苹</p> <p class="ql-block">  小宋老师根据《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中出现了12种事物。“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南方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的发音影响,容易把“风”读错, 老师做了重点示范。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小宋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着读,在反复朗读中掌握字音,把握与感受《对韵歌》的情感韵律。</p> <p class="ql-block">第六位讲课人:罗婷</p> <p class="ql-block">  小罗老师在教学时读出了节奏和韵味,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感受到了汉字的音韵节奏之美。教学时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等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丰富了课堂的趣味。小罗老师做的不好的就是与学生互动不够,有待加强。</p> <p class="ql-block">第七位讲课人:徐娜</p> <p class="ql-block">  娜娜老师在讲解课文时,通过对词语的解释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写话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新词。不足之处在于写话时用的时间过多,教学进度有点拖拉。</p> <p class="ql-block">第八位讲课人:穆之华</p> <p class="ql-block">  穆老师在教学中声音洪亮,语言幽默有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虫、云、山”这三个字,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常规训练形式多样化、趣味化,这节课会更好。我们小组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生字的方式可以多样些,例如:故事引入,猜字谜等。学生的课堂常规也需要加强训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孩⼦,要求会写的⽣字每个4遍,要兼顾到每个不同学习能⼒的孩⼦,对于个别学⽣进⾏单独辅导时,可以先让⼀些能⼒较强的学⽣互相教授,形成主动学习的状态。</p>

学生

教学

讲课人

同学

识字

老师

对韵歌

生字

山字

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