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之秘

玮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滇越铁路,这条被称为“百年铁路活化石”的国际铁路,建于1903一1910年,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第二条国际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轨距仅为1米的铁路,它记载着中国革命和民族崛起的历史,它承载着一部中国工业文明的发端史。滇越铁路全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路段464公里。滇越铁路作为一个历史丰碑,工程浩大可以和苏伊士及巴拿马运河媲美。今年暑假,我们到建水旅游,从建水驱车近百公里专程来到蒙自,参观碧色寨滇越铁路公园,探寻滇越铁路与碧色寨车站之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修建了碧色寨车站。通车后云南85%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都在碧色寨集散中转,此地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及滇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希腊人的哥胪士酒店,美国人的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英国人的亚细亚水火油公司,越南人的安南咖啡馆。碧色寨成为中西商业和文化的交流地,其商业繁华程度被世人誉为“小巴黎”、“小香港”。碧色寨也因此闻名中外,在历史上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碧色寨车站是滇越铁路唯一特等站,现保持通车时原貌,有历史建筑80余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过)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寨子与车站一西一东,建筑风格一中一洋,形成了它独有的景观,讲述了它们曾经的辉煌及中西文化在这里的奇异融合。作为半殖民地旧中国在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址之一。2013年,碧色寨火车站(含11处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色寨原名壁虱寨,地处犁耙山的缓坡上,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的小山村。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至此,火车站与小山村同名后,赫然耸现,声名远扬。1936年,云南人自主修建的民营个碧石铁路全线通车,这里有2个火车站,米轨与寸轨在此换装,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有法、英、美等国的公司和30多家国内商号,商贾云集;有云南最早的邮政局、网球场、酒店等设施;最繁忙时有2万多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是云南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和贸易集散地。滇越铁路是云南铁路工人的揺篮。在这里呈现的是一幅赏心悦目、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卷。是一部长篇纪实史诗,不经意间翻开任何一页,都会获得沁人心扉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碧色寨因路而兴,因路而衰。在沉寂多年以后,成为《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芳华》等影视剧的拍摄地。随着这些影视剧的热播,名扬海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逐年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稳步增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色寨是古时候从蒙自到草坝、大庄、开远驿道上的必经之地。原来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09年4月15日,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把火车站建在这里。驻足远眺,蒙自坝、草海坝和长桥海的四季景色、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才有了“碧色寨”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从此,火车站与这个小山村同名,在当时的国内、外地图上赫然显现,声名远播,名扬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自大清邮政总局碧色寨分局”。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到碧色寨,蒙自邮政总局也设立了碧色寨邮政分局。在办理邮政业务的同时,还代收货款、代售印花税票、代付军人抚恤金等业务。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昆明邮政分局改为总局,蒙自总局改为分局。开通了昆明一宜良一开远一蒙自一碧色寨一河口一越南老街一河内一海防的国际火车邮路。1921年,个碧石铁路分段通车,同时开设了邮运业务。在抗战期间,碧河段火车邮路全线中断,改为步班邮路。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逐步恢复了火车邮局。1951年,碧色寨邮局撤销,改为邮电营业处。1959年改为邮电服务点,归草坝邮电支局管辖,到1986年撤销。在77年间,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当年的“限滇省贴用”、“法国客邮”、清朝邮票、民国邮票,盖有“滇越”、“个一碧”、“蒙自火车”的邮戳和邮品,也成为见证碧色寨邮政局辉煌岁月的翔实史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舍”这里是精心策划,合理布局,改造提升以后的梵间人文艺术酒店的特色餐厅。以提供蒙自过桥米线为主,还可以应客人的要求,加工制作菊花米线、小锅米线等特色小吃。餐厅环境优雅,窗明几净,设施齐全,能让每一位入住梵间人文艺术酒店的客人,以及来碧色寨的旅游者品尝到正宗的特色美食和饮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色寨里相距不到200多米处,有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2个火车站,米轨和寸轨2条乌黑铮亮的铁轨,构成了“双站双轨”核心区。有百年水塔、“水鹤”,消防栓,换水筒上的法文还清晰可见;有34幢大小不一的法式建筑,是当年法国员工宿舍、工程建设指挥所、工作室。现在,看似斑驳的法式建筑和古老的铁轨,镌刻着它曾经不可磨灭的岁月,使车站充满着浓郁的法越风情。滇越铁路开通110多年间,也是世界风云跌宕起伏、兴衰交织、沧桑巨变的年代。碧色寨也由盛及衰,走向冷清和萧条。可是,这里却成了最受摄影师、画家喜欢的拍摄、取景地。《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芳华》等电影 剧都来这里拍摄取景,碧色寨成为了最佳影视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芳华》以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呵护了社会的良知、隐藏了极大的克制而打动了海内外观众。与之相似的碧色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巨变,由盛及衰,走向冷清和萧条,走出了大众的视野。冯小刚导演独具匠心,用主要拍摄地把《芳华》与碧色寨联系在一起。《芳华》热播以后,古老的碧色寨和百年滇越铁路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在情景交融中,产生共鸣,令人震撼,难以忘怀。为了满足怀旧情感、文化体验等方面的精神享受,丰富景区的活动内容,提高游客的参与性。旅拍、换妆等项目应运而生。以民国时期的旗袍、学生服、解放军军装、少数民族服装为主,通过换妆、拍照等方式,重温《芳华》剧情,体验“芳华刹那间,人无再少年”,回忆逝去的青春和往事,感悟曾经绚丽多彩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回归线标记点”。在碧色寨车站主楼门槛下,有一块刻着BM149标记的石台阶,后面还有法国工程师尼弗礼士刻的一个图案。据中国和法国天文台专家考证得出:这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归线测量标记点。从这里开始,北回归线穿过了15个国家和地区。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当天的正午时分,站在太阳光下面会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产生“立杆无影”天文现象。2018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把碧色寨命名为“北回归线坐标点”。据民间传说:年轻的夫妻在太阳转身的北回归线上吸收阴、阳之气,就会生双胞胎。许多新婚夫妻站在这个北回归线标志点上,面向对方 双手十指紧扣,持续99秒,就能一生一世、相爱永远,还有生龙凤胎或双胞胎的机缘。而且百年滇越铁路也寓意百年好合,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色寨车站三面钟”,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站房正面的墙上,都安装了“三面钟”,又称“子母钟”。1910年制造,是法国钟表工人的杰作。钟座高75厘米,宽40厘米,由木材、玻璃及金属等制成。钟盘上用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标识时间,还有 PAUL GARNIER 、 PARIS 等厂家、产地和品牌标识。母钟钟面直径25厘米,面向站房里的工作人员。子钟钟面直径46厘米,其两面朝外,面向站台上的旅客。三面钟是传统的重铊式机械钟,靠发条驱动,三面钟用一组机芯带动,同时运转,确保旅客和车站工作人员看到的时间是一致的,不会有误差。如今,人们来到碧色寨车站,都要在弥足珍贵的“三面钟”前观赏、拍照。“三面钟”也象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两条铁路的兴盛、繁华与萧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水塔”。110多年前,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上的火车都是蒸汽机车,每辆都有一节煤水车厢,到站后,加水加煤是常态化的工作,是机车的动力来源。蒸汽机降温、火车减速都要用水,甚至助燃也要用水,把适量的水洒在煤上,水分解产生的氧气可以让炉火烧得更旺。碧色寨车站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80多对火车经过,水不够用,只能增加水塔数量。在这里看到的百年水塔就有3座,旁边还有刻着法文标记的百年消防栓。另外一座水塔,是法国人用铁板铆接而成的,还利用压强原理,在水塔的外面安装了水位表,只要看浮漂的位置,就知道水塔里面还有多少水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水鹤”。110多年前“水鹤”是一根呈“ r ”形的水管,高4.5~5米,直径30厘米左右。顶部有一根管子伸出来,如手臂平伸,更象“鹤嘴”高扬,可以360度旋转给机车加水。使用转盘式闸阀,拧开闸阀,水流便从“鹤嘴”注入蓄水箱。这些加水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外形美观,形似鹤嘴,人们形象地称为“水鹤”,也成了铁路沿线车站上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古樟树”。樟树是常绿大乔木,高达10米﹣55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是我国南方城市优良的绿化树。樟树喜光,幼苗幼树耐旱,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樟树全树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榨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细亚水火油公司仓库旧址”。水火油叫火油或灯油,是石油产品中的一种,俗称“洋油”,粤语称为“水火油”。1904年,法商在蒙自西门外正街开设亚细亚水火油公司代理局,专销该公司的十字、宝盖、红鱼等品牌的水火油和蜡烛。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以后,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在这里设立分公司兼转运站仓库。这棵百年樟树后面的这些建筑,就是当年法商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和转运站仓库旧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哥胪士酒店旧址”。这幢中、西合壁的建筑,是110多年前的哥胪士酒店。滇越铁路开工后,法籍希腊人哥胪士兄弟俩远渡重洋来到蒙自。1915年,哥胪士兄弟在碧色寨开起了第一家最豪华的酒店,一共有三层,地下一层是酒窖,地上一层是厨房,二层是餐厅和客房,当时是集住宿、餐饮、酒吧、娱乐等为一体的接待场所。抗战爆发后,哥胪士兄弟到越南海防避难,酒店就此停业。2013年11月,哥胪士酒店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红土网球场”。滇越铁路开通后,伴随着法式建筑、西方文化的到来,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普及与形成在美国、当代盛行于全世界的第ニ大球类运动一法国网球,也随之来到了碧色寨。法国人在这里建成了长29.3米,宽16米的网球场。当年在建网球场时,当地红土的吸水性和渗水性达不到要求,为此,法国人从意大利运来红土铺在球场上,做成接近标准要求的红土网球场。经文物专家考证,这是云南省乃至中国的第一块红土地网球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鸡蛋花树”。这棵老态龙钟、粗壮结实的鸡蛋花树,别名缅栀子。其树形美观,枝杆弯曲自然成景,全株含有乳汁,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鸡蛋花树每年5月开花,花期很长。这棵鸡蛋花树是碧色寨的百年古树,“上可遮天蔽日,下可百人纳凉”,芳香四溢,花色黄白相间,非常美艳。传说,法国人之所以把车站选在这里,是在勘探路线时,正是タ阳西下,金黄的阳光撒在山坡上,盛开的鸡蛋花在碧绿中格外醒目,分外妖娆,景色秀美。法国工程师为了留下这棵鸡蛋花树,修改了设计圈,改变了铁路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色寨分关员工食堂旧址”。这幢保存完好的建筑,是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员工食堂旧址。红瓦、黄墙、绿门、百叶窗和銅锁、铜拉杆那体现了法式风格,屋顶的瓦片上有烧制时的法文还清晰可见。餐厅与厨房分开,前后都有花园,环境十分优美,设施完备,厨房前面还有刻着法文标记的百年消防栓。食堂左则的两栋建筑,是厨房和法国厨师的宿舍。在修建碧色寨这段铁路时,中国工人也在这里用餐。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本地烧制的瓦片会长出杂草,而法国烧制的红瓦片却不长杂草,可见烧制工艺很精湛。这些110多年前的瓦片,能完好地保留下来,也是很珍贵的。2013年11月,碧色寨分关员工食堂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碧石铁路碧色寨车站”。个碧石铁路的碧色寨车站房,是由云南人自主修建的,在门窗上都有中国元素。房子两边的山墙上用了圆形窗子,明显区别于法式百叶窗;站台遮阳棚的支撑钢架,外形是三角架,内部却用了大小不一的圆形作为加强筋,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除了有站长室、候车室、三面钟、水鹤等设施外,还增加了机车调头转盘、机车维修库、材料厂等配套设施。个碧石铁路是云南人自主修建的民营铁路,采取边筹款、分段修建、分段运营。碧色寨至个旧段全长73公里,鸡街至建水段全长63公里,建水至石屏段41公里。个碧石铁路的碧色寨车站,寸轨与米轨奇妙地交汇、换装,在世界铁路历上是一大奇观,疑聚着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充满着民族责任感和建设家乡的深厚情结。2013年11月,个碧石铁路碧色寨车站站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担房”。这幢破败的石砌小屋,就是当年十分繁忙的铁路货运另担房。建于1915年,主要用于堆放货物、物资邮寄和转运。站在另担房前面,你会发现房子的石阶高约80公分,主要是便于工人装货、卸货也是工人休息的一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碧石铁路警察分局旧址”。个碧石铁落开通之初就设立了护路队,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素质较低。193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成立鉄路警察教练所,在昆明招收了学警140名。1934年,个碧石铁路警察局成立,办公地点在个旧,隶属云南省民政厅。全路段设个旧、碧色寨、建水、鸡街、石屏5个分局,负责维护个旧至碧色寨铁路沿线及两側5公里范围内的治安。这里是个碧石铁路警察局碧色寨分局旧址。2013年11月,个碧石铁路警察分局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色寨铁路艺术雕塑”。为了集中展示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沿线的有关情况。2017年,由中国エ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先生带领专业团队,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制作,用钢轨、直径大小不同的齿轮、钢轮和钢板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了滇越米轨铁路和个碧石寸轨铁路的标志性艺术雕塑。南北向是滇越米轨铁路模型,“ T ”字形是个碧石寸轨铁路模型,集中展示了两条铁路沿线的站点、站点所在区域的海拔、通车时间等相关信息。为了增加游览参观项目,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可游性和体验性,还精心制作了"云南铁路博物馆”馆藏文物雕塑。主要有“经纬仪”、“蒸汽泵”、“水平仪”、“电话交换机”等;按照实物原形,加工制作了蒸汽机车、煤水车、客货车厢、紫铜摆件和个碧石铁路站牌雕塑等作品,再现了百年前的设施设备,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碧石铁路机车库”。这条600毫米轨距的钢轨,穿过两扇大门、直接延伸到法式小屋里面,是个碧石铁路机车库。在个碧石铁路运营初期,国内的上海扬子江工厂可以生产客、货车车厢;汉阳钢铁厂可生产部分钢轨,个碧石铁路上的火车车厢和部分钢轨,是向国内厂家购买的,蒸汽机车大多数都是美国鲍尔温机车厂制造。从1919年起,个碧石铁路公司先后向武汉扬子工厂、美国、法国购买了客车43辆。从运营之日起,车辆的检修由蒙自机车车辆厂承担。1919年,先后在碧色寨、蒙自、鸡街、建水、石屏、个旧都有机车库,对蒸汽机车进行临时性检修,确保行车安全。2013年11月,个碧石铁路寸轨机车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蒸汽机车调头转盘”。1936年,个碧石寸轨铁路全线通车,与滇越铁路在碧色寨交汇。但是,寸轨与米轨不能对接,必须经过换装,才能由滇越米轨铁路上的火车转运。而个碧石铁路上的所有机车,必须调头才能原路返回,这个转盘就是蒸汽机车调头用的。美国鲍尔温机车厂制造的蒸汽机车,外形相对较小,车长8米,宽2.4米,高3.15米,自重24.19吨。在碧色寨寸轨火车站内,利用轴承摩擦系数小、省力的原理,安装了寸轨机车调头转盘,把蒸汽机车开到转盘上,只用4个人推动转盘,就能完成蒸汽机车原地调头,返回到个碧石铁路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帮文化展览馆”。古往今来,云南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深谷纵横交错,出行困难,生产物资主要靠马帮驮运,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用品都在马背上。在云南南部很早就有通往国外的马帮运输线一中越古道,也是个旧大锡外运的唯一通道。随着锡产量连年增加,1905年,滇南马帮数量达3万多匹,在四通八达的马道沿线,马店越来越多,菜馆、钱庄、赌场、戏班等一应俱全,马帮在云南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修建在崇山峻岭上的滇越铁路,也是一条由马帮驮出来的铁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大米、面粉,全部依靠马帮运输。滇越铁路开通,个旧大锡以铁路运输为主,也要依靠马帮短途运送才能与火车对接。铁路运输不仅没有取代马帮,相反,推动了滇南马帮的发展,在碧色寨鼎盛时期,有马店200多家。碧色寨见证了马帮与铁路互相依托、同步发展、互利共荣的格局。在民航、高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大,可以让人们通过“马帮文化展览”,了解马帮文化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滇越铁路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110多年间,滇越铁路经历了法营、民国、共和国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一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法国殖民者力图通过修建铁路,掠夺云南的物质财富。滇越铁路开通后,促进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二是当代最高水平的铁路工程。在线路选择、材料、施工等方面,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人字桥”,成为世界工程教科书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投入数十亿元改造升级,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开创了西方新技术与中国传统工艺结合的先例。中国劳工用当地自制的“烧红土”代替水泥,就地取材、节省投资;由于钢材都是法国生产,在设计上,每个构件长度不超过2.5米,重量不超过80公斤,解决了运输难题。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工人不断创造、革新,成为滇南经济大动脉。四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滇越铁路才真正成为人民自主运用的文明成果。在滇越铁路修建时,中国还处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如今,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滇越铁路见证了这个历史巨变,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碧色寨滇越铁路公园是心灵涤荡之旅,畅游古老的碧色寨,欣赏古老民居、法式建筑、铁路遗存和商贸遗迹。聆听滇越铁路的修建背景、红色基因、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的介紹。在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情感碰撞中,感悟碧色寨、滇越铁路的百年沧桑与时代变迁;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在增强了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爱家的热情,是一次心灵涤荡和精神洗礼。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景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赏心悦目,异彩紛呈的历史画卷;倘若人们能放慢脚步,徜徉在公园里,它就是一部长篇纪实史,不经易间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获得沁人心扉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