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语"你共享——记城中小学语文组公开课活动

晖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教室传来了慷慨激昂的朗诵声,原来那是五5班的孩子们在黄慧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殷切期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慧老师采用视频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课文第一段时,从“智、富、强”到“独立、自由、进步“,再到“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句式整齐、富有变化,层层递进,推动情感,读来铿锵有力,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慧老师将重点放在第二段,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这一段的内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勾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理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进步的动力。公开课后,科研处周素芳主任带领五年级的老师积极评课,达到了教、评、研的统一。老师们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抒己见,纷纷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最后周主任做出以下三点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并始终养成一种有感情的朗读习惯。学生只有把文本读通了,入情入境了,其中的道理也就幡然而悟了。老师们要不厌其烦布置预习读,上课读,课后更要读背。教师课堂上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与朗读 ,从而激起学生喜欢阅读,爱上语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课堂上,我们老师千万不要面面俱到的讲解,一节课没完没了,生怕学生这里没掌握好,那里没掌握好……其实,短暂的40分钟课堂里,我们能和学生一起解决重点的两三个问题,就是很了不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加强学生养成摘录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中高年级的学生,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时摘笔记,强调课堂上摘重难点笔记,鼓励学生摘录学课小结与反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徐晨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审核:周素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签发:刘中东</span></p>

少年

学生

老师

中国

黄慧

朗读

语文

公开课

课堂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