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成都(1)

沈敏丽

<h1> 我又去成都了,哈哈,离开元旦去都江堰只有七个月。果真应了一句网红语:“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确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h1><h1> 2022年8月3日,和外孙一起从北京坐飞机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女儿在成都出差,来机场接上我们到成都新津区。一个和我们杭州临安相当的新区,离市区有点远的地方,因为那儿有她们的项目在做。</h1> <h1> 这个就是准备在9月农民丰收节上亮相的“中国天府农博园”。</h1> <h1> 到的第一天,去了座落于新津区的“知美术馆”。</h1> <h1> 当时正在展出的是“椅”。介绍中说:该展览将“椅子”作为核心中介物,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史等多维度,折射椅子作为一种功能物品自诞生以来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h1><h1> 通过寻找探索每一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椅子,发现隐藏之美,折射人生百态、挖掘成都这座城市百余年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下城市更新进程中日新月异的无限活力与动人故事。</h1> <h1> </h1> <h1> 这个椅子的展览,奈何文化水准太低,有点看不懂。 倒是这个美术馆的建筑,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它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先生在中国设计的唯一一座美术馆建筑,它把水的意境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瓦”相联接,使得建筑的外在形态有着非常流畅的动感,使建筑本身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状态。既表达了对地方文脉的尊崇,又强调了自然和平衡。</h1> <h1> 隈研吾先生利用"瓦片元素"演绎出核心意境,并由此奠定了整个建筑物的形象基础。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外立面,是由用特殊材料的绳线串联悬挂,从而“漂浮”在空中的瓦片构成,这些瓦片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法制作。</h1> <h1> 由瓦组成的大型帘幕覆盖了建筑外壁,独具匠心。网格状的帘幕从不同角度望去形态各异,从网格缝隙中流入馆内的光线更是变幻无穷。而这正体现了艺术馆的思想,“知”是一种流动而非固定的形态。</h1> <h1> 在雨天,世界和建筑之间的边界融化了。</h1> <h1> 置身美术馆之中方能完全感受到设计师的用心,灰色调的建筑,简单的线条,让人更能安静去欣赏,去感受。</h1> <h1> 这天下午,去往眉山市的三苏祠。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史称“三苏”)的故居。它是后人为了缅怀“三苏”在其故居原址修建而成的。</h1> <h1> 祠内保留着诸多古建筑等苏家遗址,藏有数千件“三苏”相关的文物文献。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文人墨客、民众们纪念先贤的场所 。</h1> <h1> 踏入祠内,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频架堂馆亭榭,掩映在浓荫之中形成“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h1> <h1> 三苏祠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收藏有数千件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h1> <h1> </h1> <h1> 三苏祠内被称为“眉州第一树”的千年黄葛树。</h1> <h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清代宰相张鹏翮赞“三苏”的楹联,如今悬于四川眉山三苏祠门庭,其立意深远,简约严明,有强烈感染力,最为大雅。“三苏”父子因深厚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h1> <h1> 出了三苏祠,看见老年人凑在街头打牌,哈哈这也是四川人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h1> <h1> 早就知道成都有个建川博物馆,这次来成都,可一定要去看看了。女儿开了车,从新津过去一个小时,来到了座落在安仁古镇的霸气侧漏的建川博物馆聚落。</h1><h1> 博物馆没有一个封闭的围墙,而是一个个独立的馆,所以称之为聚落吧。它占地约500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在“为了 和平 ,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的主题下,整整有20多座分馆,是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h1><h1> 整个博物馆聚落分为四大系列:以抗日战争、民间文化、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为主线30余座分馆,因为展馆太多,每个馆的文物又非常丰富,所以如果想要细细观看和感受的话,估计一天一个馆都不够。所以我就挑了几个重要的馆看了看。</h1><h1> 抗日战争文物系列馆包括,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侵华日军罪证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中国抗日壮士群雕广场和援华义士群雕广场等。</h1><h1> </h1> <h1> 一进入博物馆主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国人到此,低头致敬。感染着每一个到访者。</h1><h1> 碑林使用的材质是钢化玻璃,采用腐蚀的方法将手印印在钢化玻璃上。碑林是老兵的汇集,是英雄和力量的汇集,更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汇集!</h1> <h1> 在这里一共陈列了7536枚抗战老兵的手印。每个手印的主人都是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一百多岁,最小的也有79岁了;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至今还健在。</h1> <h1> 中流砥柱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艰苦抗日的历史。由于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就学时期的宣传到位嘛,所以就没进入馆内细看。</h1> <h1> 正面战场馆:重点介绍国民党部正面抗战的事迹,这段历史正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比较缺乏的。</h1><h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构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共同努力的结果。本馆以大量的文物、图片和翔实的史料,向世人描述了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情况。</h1> <h1> 一进门一个长长的楼梯,两侧都是为国捐躯的将军们。</h1> <h1> 张张旧照片,满门皆忠烈!</h1> <h1> 二十二个与日军的大会战,也从客观的层面肯定了其正面战场的绝对意义。</h1> <h1> 介绍了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22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展示,真实地重现了中日军队殊死对决的场景。</h1> <h1> 不屈战俘馆:展示了被俘军民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很多英雄都是在这里被重新发现的。也是国内唯一一个以战俘为主题介绍的博物馆,要承认战俘也是英雄,他们一直坚持斗争到最后一刻。这点也是一贯以来被忽略的方面。</h1> <h1> 不屈战俘馆的陈列,以大量的珍贵的老照片和文物,反映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我方将士情况。很多图片都是来自日本当时的杂志和报道以及日军自己的照片。</h1> <h1> 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但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没有受到正视,长期被历史埋没。他们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60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h1> <h1> 这些真实的照片,很有可能是他们中许多人最后也是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照片,但是这些照片又不仅仅是照片,他们展示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h1> <h1> 在湖南衡阳,我们曾实地寻访过方先觉保卫衡阳的战壕。</h1> <h1> 看完这个展馆,为馆主樊建川的情怀和勇气感动和敬佩。要知道,这些都是当时被作为敌人对待的呢。</h1> <h1> 飞虎奇兵馆:介绍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情况以及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h1><br> <h1> 飞虎奇兵馆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单元“援华概述”,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整体情况;第二单元,“飞虎神兵”展示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第三单元,“友谊长存”通过实物和图片,进一步展示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二战老兵举行的各项活动,纪念中美友好历史,见证中美深厚友谊。</h1> <h1></h1> <h1> 飞虎队标志</h1> <h1> 中国航空委员会制作的恤幅。</h1> <h1> 在飞虎骑兵馆的旁边,还有一个援华义士广场。</h1><h1>1931年, 中国全面抗战兴起。此时,各国义士纷纷远渡重洋,来华助战,谱写了一曲匡扶正义的国际乐章。特遴选出以史迪威、肖特、库里申科、白求恩、拉贝、魏特琳、尹奉吉等40位“援华义士”作为代表,并邀请18位川籍知名雕塑家,齐聚一堂联手创作,铸铜造像,威武结阵。援华义士,青史永存!</h1> <h1> 广场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援助过自己国家的国际友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h1> <h1> 川军抗战馆,在国防兵器馆的楼上,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展馆。川军出川,三十万军队三百万壮丁,历史不应忘记。</h1> <h1> 展厅分为“30万川军出川抗战”和“300万壮丁奔赴前线”两大部分,突出表现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h1> <h1> 尽管当时的四川是居于抗战后方,但仍然提供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前往前线浴血奋战,为八年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展馆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具有显著的川西建筑风格,在展示手段上也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采用复原场景、沙盘模型、雕塑、绘画、浮雕、多媒体放映等多种艺术效果,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启迪。</h1> <h1> 介绍川军出川抗日的情况,其中一张父亲送给儿子的决死旗,让人唏嘘。”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中间一个大大的“死”字。何其壮哉。</h1> <h1> 国防兵器馆:从展示兵器的发展历史和开展国防知识普及两个方面完善国防教育功能。国防兵器馆分为冷兵器、火器和现代兵器三大部分,主要陈列二战时期及建国后的中国边境冲突中使用的武器装备。其中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相关展览,在国内还是少见的。</h1> <h1>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以1931年至1945年14年间中国抗日事件为背景。所塑造人物按照抗日战争的战区战役关系分组,以军队军人列队站立形式排列,地面凹槽为中国各战区和战役示意图,并刻画了适当的地景和有关数据,最后密集为浮雕人墙结束。</h1> <h1> </h1> <h1> 沉默不言的中国壮士群雕像,无论国共,只为国难,他们伫立在那里,政治恩怨早已消散于历史尘埃,只让人感受到无声的力量。</h1> <h1> 走过5.12汶川地震纪念馆。</h1> <h1> 这是整个博物馆聚落的平面图,展馆之大,非聚落能称之啊!我看了一天,只粗粗看了抗战系列馆。别的就来不及看了。还有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设有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宣传画陈列馆、票证陈列馆、镜鉴陈列馆、音像品陈列馆等分馆。民俗博物馆系列,设有老公馆家具馆、百年老照片陈列馆,喜文化陈列馆,精美笔筒陈列馆,老烟具赌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老七十二行馆等分馆。</h1><h1> 建川博物馆聚落匠心独具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博物馆”的概念,不仅超乎想象地在国内第一次将多达30余个博物馆汇集在一起,而且还将各种配套设施如酒店、客栈、茶馆、文物商店等各种商业等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场地,从而达到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h1> <h1> 看了这个博物馆聚落,除了展馆内容的丰富和独特而使之动容动情外,更对馆长樊建川有了更多的敬佩。樊建川曾是四川宜宾市的副市长、建川实业的老总,还上过“胡润中国富豪榜”。如今,他拒当市长,耗资80亿巨款,来建这个博物馆聚落,该得有怎么样的情怀和勇气啊。</h1> <h1> 樊建川以一己之力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收集各类藏品。800余万件的文物,425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些甚至弥补了中国近代史的空白。手写资料二三十吨,书信三四十万封,日记一万五到两万本,像章上百万枚,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400多件。</h1><h1> 樊建川的收藏和别人不同,别人收藏金银珠宝,古董玉器,而樊建川收藏的是近现代“历史”。只要是能反映近现代历史的东西,大到坦克飞机,小到一张纸条、一双鞋,樊建川都视若珍宝。就这样,一个人,一座馆,一辈子。</h1> <h1> 参观中多处见到这块牌子,“我们不说话,让文物说话 ”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其含义我懂得,你懂吗?</h1><h1> 我觉得,这个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文物纪念场所,还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寄托的地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