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与“抹布字”

大公子(韩今)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写黑板报是小学三年级。带着二道杠的我被班主任留下来,把一篇作文抄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那时的字没有什么体,但都是端端正正的。老师鼓励说:“写得很好!再用红粉笔写一个标题,要大一点。”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黑板报。</p><p class="ql-block">班级黑板报半个月出一期,我成了抄手。回家问妈妈要了一块钱,买了一本《黑板报报头》的工具书,里面有各种美术字体,还有一些报头的图案,依葫芦画瓢,渐渐熟悉起来。</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被学校辅导员看中,加入了学校黑板报的抄写行列。学校的黑板报在教学楼的墙上,很大,有四米多宽,一米五高,可以登好几篇文章,要站在一张课桌上抄写画画。负责学校黑板报的是大队委,一位漂亮的校花级的女孩。她抄两篇,我抄两篇,然后我写标题,她就在边边角角用彩色粉笔钩点花边。报头的大画有时请美术老师来画,有时我学着画。我画的时候,女大队委就挑毛病,一会儿说人的眼睛画小了,一会儿说火炬画歪了。改来改去不合她意,我生气了,跳下课桌:“你来你来!”看她爬上课桌摇摇晃晃的样子,我又不放心了,说:“下来下来,还是我来吧!”</p><p class="ql-block">我后来写字进步很快,与女大队委同出黑板报很有关系。为把字写好,回家专门拜一位读高中的邻居为师(他后来成了省书法协会的书法家),天天一张毛笔字,柳公权、颜真卿就是那时认识的,还学会了隶书,魏碑等各种字体。出黑板报时得到女大队委的一句表扬,幸福半天。最喜欢的是休息天来加班出黑板报,就我们两个人,争争吵吵,一同把黑板报出好,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在小学出黑板报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中学进了南外,因为有小学的基础,成了班级黑板报的骨干。字也越写越顺溜,各种字体,还有美术字,都能仿写一下,因为积极参与出黑板报等集体活动,被选为班长。初二被学校团委看中,担任了校宣传组副组长,负责学校走廊上的黑板报。校园里一共8块黑板,每个年级负责一块,学校管两块,总体协调在宣传组,所以锻炼了我们整体布局和统筹能力。学校的两块通常要我和另一个女同学抄写,抄到下面板块,就要弯腰撅起屁股。多少年以后碰到一些校友,还有人调侃:“对你印象最深的就是撅着屁股抄黑板报的那个样子!”</p><p class="ql-block">在南外我还自创了一种“抹布字”,被同学们津津乐道。节日联欢会,主题中队会时,需要在黑板上写会标。我就用一块抹布,沾了水,在黑板上写上标题,乘水未干之际,再用粉笔勾出字的轮廓,写成空心字。既可以写成行书草体,也可以写成外方内圆的新魏体,快捷大气。那时中央某某会议召开,基层都要贴标语表示庆贺。立刻在8块黑板上用“抹布字”写出标语就成了我的专利,又省钱又省事,只要一块抹布,一支粉笔。</p> <p class="ql-block">七零年我进了工厂,担任团总支的宣传委员,又干起黑板报的老行当。在厂门口配电房的墙上做了一块黑板,办起团总支的宣传阵地,取名为“战地黄花”。半月一期,由我负责组稿、编辑,抄写和美工有助手,传达上面的有关精神,表扬好人好事,抨击不正之风,也时而刊登一些青年工人的诗歌,散文,成为当时厂里的一景。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共出了72期,三年多时间。逢年过节,我会用特有的“抹布字”,在厂门口的黑板报上,写上“新春快乐”,“庆祝国庆”等几个大字。师弟师妹们饶有兴趣地看我即兴表演,赞叹不已。在我当年写的《人物谱》中有确切的记载,是青年时代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微信问了一下在南外当老师的女儿和读初三学德语的外孙女:“现在还有人抄黑板报吗?”她们笑答:“现在哪抄黑板报啊,出墙报都是把文章打印出来,用钉子钉在后面的黑板上,是一种毛毡黑板。”</p><p class="ql-block">久违了,与青春为伴的黑板报,还有那独特的“抹布字”!</p>

黑板报

黑板

抹布

学校

报头

粉笔

抄写

南外

课桌

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