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轻时喜欢画画,但又为生活劳碌奔波,只好在工余饭后的碎片时间,用钢笔画些速写。画天井的杂物,画梯间的农具,画厨房的鱼肉瓜菜,也画荆妻的嫁妆和女儿的玩具。揣摸位置构图,思考疏密对比,权衝黑白关系。现在重读这些草稿资料,觉得粗陋之外,却发现有不少生活情趣,于是试着用水墨色彩表现这些乡土题材,尽量保留几乎消失的农耕文明,也添加了一些现今的小康情景,算是为家乡留下一点时代印记吧!</p> <p class="ql-block"> 天井有一口水井,我称之为甘泉井,予取予求,十分方便。花盆栽的是韭菜、大蒜和紫苏。上一台阶便是厨房,三个柴火灶,烧的是桑枝树头。日子当然是小康的了,猪腩肉、鱼干、辣椒和白菜心,可以炒出几款农家菜了。泡茶的是紫砂壶,老旧的坤甸方台很实用。</p> <p class="ql-block"> 院子这一角堆放不少东西。鱼网、虾笼及锄头钊板沙铲之类的农具,二箩红薯,几缸菜干大头菜之类瓶罐。靠边的地方是谷围,屯储近千斤谷子,小花猫为了每餐有三条小鱼奖励,常常睡在谷围顶上镇守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井的影壁上必安置一个“天官赐福”的神位,福是不是天官赐的,我不大清楚,但晒秋的场景让我格外开心!大头咸菜,鱼干腊肉、花生陈皮、瓜干黄豆,应有尽有。右下角的二个黑埕,是酿制臭屁醋的,放些头菜蚕蛹腊肉米桨煮一煲,吃了开胃消滞!</p> <p class="ql-block"> 天刚亮,二叔婆便在自留地里摘菜回来,整理包扎一下,就拿去市场卖,每天都卖得二、三十元,她十分开心。剩下的残菜用来喂三只花来母鸡,每天大约拾到二个土鸡蛋,存起来托人送给住镇上的外孙。</p> <p class="ql-block"> 多好的阳光!重阳节之后,北风微吹,天气干燥,是晒秋的最佳时机。公鸡对猫说:兄弟,不必这么阴湿躲在暗处守这筐谷,让三个小朋友吃个饱也吃不了多少!猫说:鸡哥哥,上级发了通知,揣稳饭碗要靠自己,你知道吗?这些是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种子,你敢吃吗?</p> <p class="ql-block"> 家乡河涌纵横,水网交织,大河中间多有些小岛,我们称之为地墩。职明的农民开工时用鸡笼把鸡放到地墩上,鸡不会游泳,就在那里吃草虫,入黑时把鸡挑回家,省了许多开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乡很常见的小巷门楼,上嵌石牌匾,多是写有“尔康里”、曲江里”、“南头社”之类,想是民国时期保甲制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以前,各家各户门前都堆放许多农具和杂物,环境有点脏乱,近年大搞文明村居建设,门前卫生三包,处处干净整洁,这场景只能留在记忆之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