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航校飞出了"金鳯凰"(三)

张承恩-奋斗一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试说楊利伟在八航校四年学飞行的二、三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航校驻地在新疆哈密柳树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少有柳树,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好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它离哈密100公里,坐着国产"大解放"军车,要跑2个多小时。远离市镇,远离交通,远离繁华,它只有一片狐立存在的营房以及5公里以外的机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远处是一望无际、黑幽幽的茫茫戈壁,这里远古时代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变迁,海水退去,海底露出,就成了黑色的戈壁。正象一首歌唱的:"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几棵干枯的骆驼刺,在寒风中摇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机场向北远眺,可看到海拔4300多米的天山,以及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p><p class="ql-block"> 从天山方向向东,会有几条"黄色巨龙"向前延抻,那是将天山溶化的雪水引入地道的新疆有名的"坎儿井 "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看到"坎儿井",你会发现水来得不易而又异常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4月,扑天盖地的狂风,想要把广阔无垠的戈壁滩一下子吞没似的。</p><p class="ql-block"> 风暴过后,这里一下子又会恢复宁静,是异常的空旷和寂寞。</p><p class="ql-block"> 即使是瑞阳高照的大白天,没有生气 ,没有人气,还会给人一种恐惧和"瘆人"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又说回来,戈壁滩也有它自己的气魄、魅力和特色。</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11年在新疆奋斗与生活的体会,戈壁滩有如下 几个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它是内地没有的"天然练车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里戈壁,一马平川,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交警管制。</p><p class="ql-block"> 现在生活好了,你驾着越野车,可以尽情地驰骋,既使"酒驾"也没人管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它是建房、筑路"天然砂石料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戈壁滩是由各类砂石、石料堆集而成。</p><p class="ql-block"> 八校建校初期,整个营区修路,全是在周围戈壁沙漠中挖沙取石,除了沥青需要外购,其它砂石均为就地取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它是大量野生的"天然中药材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戈壁滩,没有树,没有草,绿色植物较少,但它的地下 ,却埋藏着例如甘草、苁䇯等大量叫不出名字的中草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4、5月间,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苁䇯就在不知不觉中窜出地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星期假日,邀上几位战友挎着背包,带上铁锹,走出戈壁滩十里八里,就会发现苁䇯,一上午时间就会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把釆摘的苁䇯整理晒干,用白酒泡制,这是男性公民壮阳的神奇妙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83年11月至1987年11月,楊利伟在八航校开始了四年的飞行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在戈壁滩艰苦条件下学飞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利伟 和他们那批学员 來到八校,就开始过上了艰苦的生活。首先是生活上不太习惯,水土不服。新疆的牛羊肉很多,但他怕膻味,不想吃羊肉,吃饭也成了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飞行训练,分上午班和下午班。 赶上中午飞行的时候,跑道上的温度能达到六、七十度。那时谁也不敢模飞机,实在太烫手了。最苦的还是他们的教员,学员一个接一个训练 ,教员就一直坐在飞机机舱里,连午饭都来不及出来吃。学员拿着飯盒奔跑着送飯, 教员在机舱里呼噜呼噜快速吃完,一抹嘴:"下一个,继续训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亱航的时候,大家都见识到了新疆夜晚的寒冷。初教机没有空调,他们就穿着带毛的大皮靴子。等到凌晨两三点钟结束飞行的时候,人已经快冻成氷棍了, 但大家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飞行员就是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切实 保证完成飞行任务。</p><p class="ql-block"> 楊利伟事后回忆说:"现在想起來,在这种艰苦条件下磨炼意志 ,训练技能, 为我后来在航天员训练中能够耐受更 严峻的考验,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顶着随时均有被淘汰的"压力",下决心要飞出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了解空军培训飞行员情况的人都知道,从招飞入伍到真正成为飞行员, 平均淘汰率超过百分之80,最后能飞出来仅是一少部分人,大多数人会在几年的学习训练中陸续被淘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利伟他们是八校第39 期学员,进入学校后直到4年毕业,淘汰贯彻始终。他们那一批70人,也就飞出來十几个人,其他同学都被淘汰了。因此,在八校除了生活艰苦外,其次就是训练任务重,淘汰压力大,甚至每天都在耽心,明天是否被淘汰。</p><p class="ql-block"> 是否淘汰停飞,主要依据是否达到训练大纲要求。</p><p class="ql-block"> 飞行大纲分为低、中、高三等,大部分学员在中等大纲就能放单飞,一些优秀的在最低大纲就达到了放飞标准。</p><p class="ql-block"> 如果飞到了最高等级大纲的次数,还不能放单飞,就说明你没有培养前途了,就要停飞了。</p><p class="ql-block"> 有的学员知道自己飞的不好,晚上连觉也睡不着,想明天是否会有团长带飞;如果团长或副团长带飞,就意味着 这是最后一次考核,领导要亲自 考察一下,确定你要不要停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行最主要的是起落,是最容易出亊的环节。起落做好了,空中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大家都面临压力,都希望第一批单飞。每个科目都会被放单飞,能第一批单飞,这说明你这个科目学的很好,不用考虑停飞问题,这就是过了一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利伟在这批学员中也有压力,但不算太大。因为他起落飞得挺好,大部分科目都是第一批放单飞,譬如空中射击、编队、 打地靶等。每个科目,他都在身体、技术、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现实中有沉重的压力,但当飞机从跑道飞向天空的时候,人的内心充满了轻盈和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楊利伟也不是 万事顺遂,也遇到过一些难题。</p><p class="ql-block"> 开始当飞行员,一般要过两关:抗过载和高速翻滾。杨的身体素质好,适应过载不难。</p><p class="ql-block"> 但在第一次上天时,在飞机高速翻滚中感到有些头晕,虽然経过多次打旋梯训练,但在飞机上这种高速的不规则翻滾,仍感难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高淘汰率,没有 别的窍门, 只有去适应 ,不断地操练。除正常训练外,楊就利用休息时间用上土办法,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原地打圈,最终解决了头晕同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遇到了严格敬业、认真执教的好教官赵承良,让楊利伟 飞行训练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八航校学飞行的4年中,楊利伟感到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初教机教练员,他叫赵承良,安徽人,1968年入伍的老教员。他是个全才,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是多个运动项目的国家级裁判,媒体还报道过他,称他是"穿着飞行服的国家一级裁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赵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所带学员也严格要求,不是嘴上说说,而更多的是用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告诉学员"既然选择了飞行,就要干这行爱这行,热爱它並为它投入。我带的学员不能比别人差,你们也应该要强 ,努力进取,我们都应该比别人做得好,不能输给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赵教员的带飞下,他们3名学员都飞出来了, 而且有2人是第一次就放了单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教员坚持在技术上严格要求,最初练习起落的时候,跑道宽是45米,中间有一条中间线,楊利伟每次降落都偏离中间线 ,这样很危险,一旦降落出了跑道,飞机就可能发生重大危险。赵教员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给楊纠正 ,他让楊从中间线右侧练习飞一小窄条,飞得更窄,就瞄准这一小块,这些能飞好,再瞄中间线就会变得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他知道楊老盯着那条线,只顾机头不顾机尾,往往机头瞄准了,机尾是歪着的,这样容易出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事后楊利伟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赵教员严格要求,对我形成扎实功底起了关键作用,他带我迈出了 坚实的第一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7日首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r></p><p> 2018年7月,赵承良战友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八航校一团战友聚会。这是赵承良(中)与原一团领航主任刘代详的长子与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记一:杨利伟同志近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时代楷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七大中央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届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附记二:八航校走出了三位航天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