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历代帝王庙的大门,也是母校女三中的大门。大门旁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这石碑是立在抱鼓石座上的。所以有‘有碑没有驮’之说。</font></h3> <h3>进入大门右手侧则为钟楼。始建于明嘉靖九年,重檐歇山顶,悬挂祭祀朝钟处。当年这里是初中教室。现楼内悬挂2004年仿明嘉靖年制的”金镛”。</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大门通过前院的御道就是景德门。高高台阶四周围着汉白玉栏杆。当年栏杆内截成四个教室,我的初三教室就在其中。北边的教室外是我们学校的主席台,后边就是中院,是我们全校开大会的地方。<br>想当年第一届电影百花奖得主祝希娟、谢晋和陈强曾在这里和我们联欢。他们的选票是我们统计的。<br>在这里还有电影演员们来拍照合影。青松翠柏围绕大殿,真是庄重美丽。</font></h3> <h3>通过景德门来到中院,东西两侧各有燎炉,始建于明嘉靖九年,为綠色琉璃燎炉,用于焚烧祭祀历代帝王的祝文神帛等,2004年复建。</h3> <h3><font color="#010101">过了中院就是景德崇圣殿。它的结构与故宫太和殿相似,显示皇室的尊贵和气派。殿内供奉‘三皇’‘五帝’的灵位,两边则摆着从周朝到清朝的180位帝王和79位功臣的牌位。灵位上的盘龙是纯金的。只有明君能在这里享后世香火,昏君是不配的。<br>当年这个大殿是我校的大礼堂。殿内有60根粗大的金絲楠木柱子。西端有个主席台。我们常在这里开大会听报告。由于干部子弟很多,学校利用家长资源,常在这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br>大殿前面是宽阔的汉白玉月台,四周是汉白玉栏杆。南面三出陛,中为御路,上面石雕的龙飞舞着。我们在月台上做课间操,也曾为国庆游行练习舞蹈动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殿两前侧是东西配殿。历代功臣名将神位按‘文东武西’的布置,供奉在东西配殿从祀。<br>这东配殿当年隔成三个教室,我初二的教室位于最北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配殿同样隔成三个教室。我初一和高三教室在中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殿两侧是4座御碑亭,里面是皇帝亲笔题的功德碑。<br>当年我们对碑亭熟视无睹,常在石阶上玩耍聊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神兽驮石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南碑亭里巨大石碑是雍正和乾隆的父子碑,阳面是雍正的碑文,阴面是乾隆的碑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历代帝王庙的西跨院里是后复原的关帝庙,供奉关羽。小院内还有乐舞执事房、典守房、斋宿房等建筑。当年这里已无关帝庙,而盖了个两层小楼,共八间教室。一楼高一,二楼高二。我的高一和高二在这小楼度过。<br>这里当年还有化学和物理实验室以及老师们的教研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跨院内有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和钟楼等建筑。<br>当年初中教室掩映在青松翠柏中。院中两棵丁香树开花时满院清香。</font></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殿后面的祭器库是后复原的。<br>当年这里是我们的操场。紧贴后墙是一排平房。其中有音乐教室、体育教研室和几间教室。另外还有上劳动课的车间和学生宿舍。住校生大多是归国印尼华侨。她们能歌善舞,表演的印尼舞蹈让我们耳目一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历代帝王庙的大门对面有座气派的红墙镶嵌琉璃雕花影壁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历代帝王庙坐北向南,门前并列三座石桥,与整个建筑浑然一体。石桥为旱桥。‘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说的就是历代帝王庙。石桥在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历代帝王庙前‘景德街’西牌楼。<br>大门对面的影壁与东西两侧的高大牌楼组成个禁区,不得随意穿越。作为皇家坛庙建筑的整体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体现了北京皇家建筑的气度和风范。<br>旧时居民只能从影壁后面的葫芦形门洞绕行。老北京有首歌谣‘马市桥(今白塔寺路),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绕葫芦,过去就是四牌楼。’<br>牌楼于上世纪50年代拆除</font></h3> <h3>女三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沙坪,一个延安时期的老干部。师生员工心目中的好校长。文革中遭迫害致死。</h3> <h3><font color="#010101">建在皇家庙宇里的女三中,有着八十多年的历史,是所享有盛誉的学校,底蕴深厚,环境优美,校风严谨。我们为之自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怀念当年这座庙宇中温暖欢乐纯真的一切,怀念校长、老师和同学们。</font></h3> <h3>我高三时的班主任孙展老师。</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喜爱的化学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音乐老师。她虽是我初中老师,但印象深刻,美丽大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历代帝王庙全貌。<br>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孔庙相齐。从明嘉靖十一年到清末的380年间,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br>庙中主要建筑的重要构件都是明代留下的,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故宫、天坛、孔庙等建筑虽始建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而历代帝王庙能保留大量明代构件的极为少见。</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