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动物篇)•2022-10-14

于涛

<h3>•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动物篇)<br><br> -自然资源频道 2022-10-14 发表于广东</h3> <h3>别 名 :巴西龟、巴西彩龟、巴西翠龟稚龟略显圆形,头颈部绿色,有许多条纹头部腹面前端有5条粗黄色条纹,即每侧两条(从头端发出后不远处便台成一条,呈Y形),颌下中部一条(稍后即分叉成为3条),间有数条细的绿色条纹。每侧眼后各发出一条粗的红色条纹,可伸至颈的中部,此为红耳龟的特征。眼角膜绿色,中央有一黑色条带。背甲绿色,上有黄、黑相间的条纹。背甲边缘呈黄色,腹侧缘可见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绿色条纹腹甲黄色,腹甲每一盾片有略呈椭圆形的黑斑,内有浅色条纹,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腹板条纹图案均有差异。左右两腹板相连处有黑色条纹。四肢也有许多黄绿相间的狭窄条纹,指趾间均具蹼。(2)幼龟除个体较大外,其特征与稚龟基本相同。(3)成龟头、背部颜色变淡,为暗绿色,两侧眼后的粗条纹为暗红色;背部每一盾板有一明显的横向分布的黄色条纹,间杂较细的绿色条纹。雌雄的鉴别特征为:雌性尾较短和较细,泄殖腔孔在背甲后部边缘内;雄性尾较长和较粗,泄殖腔孔在背甲后部边缘外.此外,较老的雄龟体色变黑。 </h3> <h3>6.温室蟾 1. 背部中间有一条肤棱。2. 全身布满很多疣粒,尤其背部。3. 双眼中间有一黑斑,沿着耳鼓伸延至肩膊。危害:该物种扩散能力强,主要传播途径为苗木运输等被动传播方式,同时由于个体小不易发 觉,因此被动隐性传播速度快。同时由于密度高,通过捕食当地昆虫对当地同域两栖类例如饰纹姬 蛙,罗默刘树蛙(卢氏小树蛙)等造成竞争危害。香港已发现温室蟾的栖息地类型包括次生林、灌 木林、农用地、鱼塘周边、城市公园、农村等多种生境。珠三角整体气候适合温室蟾生存繁衍,生 境类型同香港多有相似,且园林、园艺产业发达,苗圃密布,苗木贸易发达,温室蟾的入侵风险很 高。<br></h3> <h3>7.绿鬣蜥 绿鬣蜥(学名:Iguana iguana)是美洲鬣蜥科、美洲鬣蜥属爬行动物。绿鬣蜥是鬣蜥种类中体型最大的,由于被广泛饲养,所以成为最有人气的鬣蜥种类。 刚孵化的绿鬣蜥的长度从17-25厘米不等。大多数成年绿鬣蜥体重在4-6千克之间,但在南美洲,如果饮食适当,体重可以达到8千克。绿鬣蜥的头到尾长度可达2米左右。颜色是可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绿鬣蜥的颜色会变得更加均匀,而幼年绿鬣蜥的颜色可能会出现斑点或在绿色和棕色之间出现条纹。<br></h3> <h3>8.非洲爪蛙 非洲爪蛙(African clawed frog)。非洲南部一种水栖蛙类,英文又称platanna。体长可达12厘米,头和躯体扁平,后足有3爪,短而黑,可能用于搅起烂泥以迷惑敌人。很多学者认为壶菌病是由非洲爪蟾的全球引种而协助 传播。历史上曾在美国旧金山等地造成过比较大的生态危害。<br></h3> <h3>9.欧金翅雀欧金翅雀(英语:European greenfinch,或greenfinch,学名:Chloris chloris)胸脯黄绿色,上半身灰绿色,头侧灰白色,嘴较厚重。在林地边缘、树木繁茂的牧场和灌木林以及花园中繁殖。耐寒性强,许多生长在北美洲,但有一些迁移到欧洲西部和西南部,总是很谨慎,有时很害羞。<br></h3> <h3>10.家八哥家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tristis):中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整个头、颈黑色微具蓝色光泽。背葡萄灰褐色,飞羽黑褐色,基部白色,形成显著的白色翅斑。尾黑色具白色端斑。胸和两胁同背,但较淡,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眼周裸皮以及嘴和脚橙黄色。原产于印度,但已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为了降低农作区害虫的族群数量,但由于其适应性强,对当地鸟类及其它哺乳动物造成威胁,成为入侵物种。 </h3> <h3>11.红火蚁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难以防治而得名。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在中国红火蚁是入侵生物。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其中的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般11节,雄蚁触角一般12节。并胸腹节不具刺或齿。<br></h3> <h3>12.松树蜂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属于膜翅目树蜂科树蜂属的一种昆虫,为国际重大林业检疫害虫,其主要危害各类针叶树,入侵后导致的林木死亡率高,在严重入侵区域,可造成80%的松树死亡.2013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专家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松树蜂具有传播速度快、能迅速引起树木死亡等特点,在我国寄主植物种类多、面积大、适应能力强,可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br></h3> <h3>13.蔗扁蛾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辉蛾科扁蛾属的一个物种。分布在中国、非洲的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南非、圣赫那群岛,尼日利亚、佛得角、加那利群岛;欧洲的葡萄牙(含亚速尔、马德拉)、希腊、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美洲的巴西、秘鲁、委内瑞拉、巴巴多斯、洪都拉斯、百幕大群岛及美国(佛罗里达)等。寄主植物多达25科62种。主要以幼虫蛀食寄主植物的皮层、茎秆,咬食新根,使植物逐渐衰弱、枯萎,乃至死亡<br></h3> <h3>14.湿地松粉蚧湿地松粉蚧又名火炬松粉蚧,原产美国,主要危害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裂果沙松,萌芽松,矮松,马尾松,加勒比松属植物。1988年随湿地松无性系繁殖材料进入广东省台山,到1994年,已扩散蔓延至广东省多个县市,破坏了27.7万h㎡的松林,湿地松粉蚧正以每年70000h㎡的速度进行散布。中国自美洲引入不少松树优良种,种植最广的有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这些寄主为湿地松粉蚧的扩散提供了便利,它对当地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南亚松(Pinus latteri)等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广东中部沿海的低海拔地带危害已相当严重,危害区正在迅速扩散,该虫可以忍受冬季低温,说明有继续向北扩散的可能性.<br></h3> <h3>15.强大小蠹(dù)强大小蠹(dù),Dendroctonus valensLeConte(Coleptera)是小蠹科(Scolytidae)大小蠹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于2002年11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列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初步名单 [1] 。外来物种入侵是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到我国的生态坏境.<br></h3> <h3>16.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 cunea)是灯蛾科、白蛾属蛾类,为白色蛾子,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卵圆球形,直径0.5-0.53毫米左右。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雌蛹较肥大。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齐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 美国白蛾成虫具有“趋光”、“趋味”、“喜食”3个特性,对气味较为敏感,特别是对腥、香、臭味最敏感。一般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厕所、畜舍、臭水坑等周围树木,极易发生疫情。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其生态分布范围在19°-55N°之间。<br></h3> <h3>17.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寄主是桉属植物,主要有:窿缘桉、巨园桉DH201-2、巨尾桉广林9号、巨尾桉DH3226等无性系、窿缘桉、葡萄桉、尤加利、赤桉、蓝桉、西达桉、巨桉、柳叶桉、直杆桉、大叶桉、细叶桉等。主要危害桉树苗木及幼林,在叶片、主脉、叶柄及当年生枝条上形成虫瘿,危害严重时导致苗木倒伏、落叶、植株矮化、枝梢枯死,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以一年生左右幼林受害最重,植株受害率可达100%,受害林分林木产量严重下降。<br></h3> <h3>18.稻水象甲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属鞘翅目 , 象甲科 , 沼泽象甲亚科 , 水象甲属害虫。 [1] 稻水象甲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原产北美洲。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现已在全国11个省市相继发生,2003年6月9日与河北省相邻陕西留坝县首次发现。飞翔的成虫可借气流迁移10000米以上。此外,还可随水流传播。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成虫蚕食叶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br></h3> <h3>19.克氏原螯虾又名: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小龙虾通常携带肺吸虫, 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克氏原螯虾为杂食,生长速度很快,繁殖能力惊人。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都是其食物,甚至在食物匮乏时还会自相残杀。克氏原螯虾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便是在污染的工业废水中,都能生存。它有着良好的排毒机制,能把吸收的重金属转移到外壳,再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是少数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水生动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克氏原螯虾都是著名的外来入侵物,如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养殖动物。但在养殖过程需要严防小龙虾逃逸,一旦其进入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对当地生态系统会造成破坏性危害。<br></h3> <h3>20.三叶草斑潜蝇三叶斑潜蝇,英文名American serpentineleafminer, 隶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三叶斑潜蝇又称为三叶草 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l.sativae)形态极其相似,故在1995年以前l.trifolii 也被译为美洲斑潜蝇.危害幼苗当幼苗和移栽植物 上发生严重的潜道时,导致植株显著延缓生长或死亡。引起作物减产斑潜蝇的刺伤和取食,使叶绿素细胞被毁,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削弱,严重时还引起叶片脱落。传播病害造成机械伤口使细菌和真菌易于侵入寄主。降低植物的商品价值当蔬菜或花卉叶片上出现斑潜蝇潜道和取食伤点时,其商品价值大大降低。三叶斑潜蝇的取食伤口为白色斑点,容易被肉眼所观察。产卵伤口较小,且都很圆。潜道通常白色,带有湿黑或干褐区域,典型的蛇形,盘绕紧密,形状不规则。当幼虫成熟时,潜道加宽。<br></h3> <h3>21.苹果蠹蛾苹果蠹(读dù)蛾(Cydia pomonella)是杂食性钻蛀害虫 ,属鳞翅目卷蛾科,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成虫体长8毫米,翅展15-22毫米,体灰褐色。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翅基部颜色为浅灰色,中部颜色最浅,杂有波状纹。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6大洲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区,是世界上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蛀果害虫。该虫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严重的可达70%–100%,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水果的生产和销售。<br></h3> <h3>22.松材线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线虫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 雌虫体长0.81mm,雄体长0.73mm [2] ,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br></h3> <h3>23.松突圆蚧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的一类动物。我国对内、对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此虫1982年5月首先在广东省珠海市邻近澳门的马尾松林内发现,传播蔓延速度很快。松突圆蚧主要危害松树的针叶、嫩梢和球果,在寄主的叶鞘内或针叶、嫩梢、球果上吸食汁液,使针叶和嫩梢生长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松树造脂器官的功能和针叶的光合作用,致使被害处变色发黑、缢缩或腐烂,针叶枯黄,受害严重时针叶脱落,新抽的枝条变短、变黄,甚至导致全株枯死。传播途径:该蚧虫可以若虫爬行或借助风力作近距离扩散,但蚧虫的若虫、雌成虫主要是随寄主苗木、接穗、鲜球果及原木、枝梢、盆景等调运作远距离传播。<br></h3> <h3>24.椰心叶甲椰心叶甲(学名:Brontispa longissima)是金龟子科、叶甲虫属昆虫,成虫体扁平狭长,雄虫比雌虫略小。触角粗线状,黄褐色,顶端4节色深,有绒毛;触角由基部向端部渐尖,不平截。沿角间突向后有浅褐色纵沟。头部红黑色,头顶背面平伸出近方形板块,两侧略平行,宽稍大于长。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方形,长宽相当。具有不规则的粗刻点。鞘翅两侧基部平行,后渐宽,中后部最宽,往端部收窄,末端稍平截。中前部有8列刻点,中后部10列,刻点整齐。鞘翅有时全为红黄色,有时后面部分甚至整个全为蓝黑色。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椰子等寄主未展开的心叶表皮组织,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狭长褐色条斑,心叶展开后呈大型褐色坏死条斑,有的叶片皱缩、卷曲,有的破碎枯萎或仅存叶脉,被害叶表面常有破裂虫道和虫体排泄物。成年树受害后常出现褐色树冠,严重时,整株死亡。幼树和不健康的树易受害。虫害削弱了树势,使之不耐干旱,易感病害,易遭受台风损失。认为成虫的历期长,因此比幼虫更具有破坏性。但是也有人认为幼虫更具有破坏性,因为幼虫对于嫩叶组织的破坏在很长时间内限制了椰树的生长,严重时导致死亡。成年的椰树每隔4-5周展开一片新叶,而幼树却要6-7周甚至8周才长出一片新叶,同时,幼树心叶比成树的要小,因此,相对于同样数量的害虫,幼树遭受为害的时间要长,所以遭受损失更严重.<br></h3> <h3>25.豹纹脂身鲇豹纹脂身鲇属热带杂食性底层鱼类, 又名清道夫、吸盘鱼、琵琶鱼,体长25~40 cm,呈半圆筒形、侧宽、背鳍宽大,尾鳍是呈浅叉形,腹部扁平、体呈暗竭色、全身灰黑色带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布满黑色斑点,表面粗糙有盾鳞,头部和腹部扁平,左右两边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须1 对,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雌性背体宽,倒刺软而柔滑,体色较淡不发黑,胸鳍短而圆;雄性背体狭,倒刺硬而粗糙,体色较深发黑,胸鳍长而尖,胸鳍有追星。<br></h3> <h3>26.红腹锯鲑脂鲤红腹锯鲑脂鲤(学名:Pygocentrus nattereri):别名:食人娼或食人鱼体长20-30厘米。鱼体呈卵圆形,宽大侧扁。全身体色主基调为灰绿色,背部墨绿色,腹部大片鲜红色。头大,吻端钝;腭强健,下颚发达,有锐利的牙齿,呈锯齿状排列,作剪刀状咬合。尾鳍呈叉形。为小型凶猛肉食性鱼类,性情凶暴。主要以小鱼、虾、蟹和昆虫为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有潜在威胁,对血腥味较为敏感。<br></h3> <h3>27.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学名:Oreochromis niloticus)是慈鲷科、罗非鱼属鱼类。别名:罗非鱼、昊郭鱼、非鲫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成熟雄鱼颌部不扩大,下颌长为头长的29-37%。鳞大,圆形。背鳍发达,起点于鳃盖后缘相对,终止于尾柄前端;臀鳍末端超过尾柄,硬棘3;胸鳍较长,可达到或超过腹鳍末端,无埂刺;腹鳍胸位。尾鳍末端钝圆形。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br></h3> <h3>28.红棕象甲红棕象甲(学名: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竹象科、棕榈象属动物,其幼虫体长40-45毫米,黄白色,头暗红褐色,体肥胖,纺锤形,胸足退化。成虫体长30-35毫米,宽12毫米左右,身体红褐色,光亮或暗。头部前端延伸成喙,前胸前缘细小,向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两行。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身体腹面黑红相间,各足基节和转节黑色,各足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各足跗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虫卵乳白色。红棕象甲重点危害棕榈类植物。主要包括:椰子、油棕、王棕、槟榔、鱼尾葵、加那利海枣、刺葵、银海枣、伞杆顶棕榈、越南蒲葵、糖棕、酒瓶椰、伞杆顶棕榈等,对10年以下树龄的幼年棕榈类植物(尤其是椰子)危害最大,一般较少危害30年以上树龄的老树。<br></h3> <h3>29.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属于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的一种昆虫。原产北美,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特别是对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 L)的叶片危害尤为严重。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形成分布均匀的褪色斑,且叶背面有黑斑,危害严重时叶片变枯黄。因此网蝽为害可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br></h3> <h3>30.扶桑绵粉蚧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属同翅目、粉蚧科、绵粉蚧属。该虫原产北美。扶桑绵粉蚧对棉花的为害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幼虫和成虫的口针刺吸棉株的叶、嫩茎、苞片和棉铃的汁液,致使叶片萎蔫和嫩茎干枯,植株生长矮小,棉桃过早脱落,严重时棉叶完全脱落,二是在棉花被粉蚧侵害部位如棉株顶尖、茎及枝秆上堆积白色蜡质物质。三是为害部位因粉蚧排泄的蜜露,引诱蚂蚁的剧烈活动,滋生黑色霉菌,影响棉花光合作用,生长受抑制。四是粉蚧易转移扩散,粉蚧通过风、水、蚂蚁、人在田间的活动和被侵染材料的调运等其他人类活动进行传播,使其迅速扩散到新地区,不断扩大为害范围。五是高温低湿有利于扶桑绵粉蚧的迅速繁殖,增加危害程度。据调查,被棉花粉蚧为害后的棉花减产40%以上,部分田块可能绝收。<br></h3> <h3>31.刺桐姬小蜂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属植食性昆虫,是一种专一为害刺桐属Erythrina Linn.植物的检疫性入侵害虫,隶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胯姬小蜂属 。繁殖能力强,生活周期短该虫危害刺桐属植物,如刺桐、杂色刺桐、金脉刺桐、珊瑚刺桐、鸡冠刺桐等,受到危害的植株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等症状,严重的出现大量落叶、植株死亡。刺桐姬小蜂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br></h3> <h3>32.食蚊鱼食蚊鱼(学名:Gambusia affinis)别 名:柳条鱼,大肚鱼,山坑鱼等体长形,略侧扁,背缘浅弧形,腹部圆凸。头短宽,吻短。眼大。口小,上位,颌齿细小。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位于体中点之后。臀鳍位于背鳍前下方。雄鱼臀鳍的第3~5鳍条延长变成输精器。尾鳍圆形。体背灰黑,腹部白色。头背有1黑斑,沿背部及尾柄末端有黑色条纹。除腹鳍外,其余各鳍具小黑点。<br></h3> <h3>33.美洲大蠊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别名:蟑螂,蜚蠊,偷油婆,香娘子,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成虫体长29~40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 [1] 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美洲大蠊原产于非洲北部,公元17世纪前后经由船只带到美洲,并于18世纪被人在美洲发现。食性广泛,喜食糖和淀粉,污染食物、传播病菌和寄生虫,是世界性卫生害虫。在南方地区为室内优势品种,主要生存于下水道、暖气沟、厕所、浴室及酿造厂、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善爬行,飞行能力差。科研人员发现它们体表或多或少带有痢疾杆菌、沙门氏副伤寒甲乙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还有蛔虫、钩虫、蛲虫及兰氏贾弟鞭毛虫的卵等。据报道美洲大蠊的肠道中还常保存着活性霍乱弧状细菌、结核病杆菌、麻疯病杆菌等。此虫是人类许多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媒介,主要传染肠道病。美洲大蠊分泌物和粪便还含有致癌物质。<br></h3> <h3>34.枣实蝇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实蝇科咔实蝇属的一种昆虫。枣实蝇的盾片黄色或红黄色,中间具3个细窄黑褐色条纹,向后终止于横缝略后;两侧各有4个黑色斑点,横缝后亚中部有2个近似椭圆形黑色大斑点,近后缘的中央于两小盾前鬃之间有一褐色圆形大斑点;横缝后另有2个近似叉形的白黄色斑纹。小盾片背面平坦或轻微拱起;白黄色,具5个黑色班点,其中2个位于端部,基部的3个分别与盾片后缘的黑色斑点连接。枣实蝇危害与果实重量、矿物质含量、可溶性固体物质含量、总糖含量成正比;而与酸度、维生素C和苯酚含量成反比。果肉比例、可溶性固体物质和总糖含量高、且酸度、维生素C和苯酚含量低的品种,更容易遭受枣实蝇的危害。新媒体编辑:李娜 | 审核:刘涛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