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因忙于打各种比赛,频繁训练,神经一直紧绷着,到年底了,2022已无赛事,终于可以喘口气,在家歇息一段时间了,才有闲空静下心来,对心仪已久的KT88做一测试,于是翻出老唱片,打开机器,正襟危坐,品茗赏乐起来,心田里一种久违了的恬淡与静谧。呷一口淡茶,按下Play键,便氤氲于碟香,陶醉在音乐了😁。</p><p class="ql-block"> 声源是诺普声CD-3,接驳KT88胆机,拖一对惠威M1书架箱,都是菜鸟级的草根器材。鉴赏《梦峡谷》、《87新年音乐会》、《侃侃专辑》、《Evergreen Love Songs》。</p><p class="ql-block"> 这里得说一说KT88,说一说胆机。本来准备乘着这次家装,浑水摸鱼顺带点私货的,无奈家里财务总监火眼金睛,严密监控,无法下手,我只能动用私人银行在网上订了这台KT88胆机(习惯将私房钱称作私人银行😁),记得那天快递一到,饭也顾不上吃,立马拆包装机、煲机,宥如姜堰人所戏谑的:“坐富贵摸奶子,等不得穷忙了”,这台KT88其小家碧玉的外观,性感撩人的身段,煞是讨人喜爱,这是一台全手工焊接的纯甲类电子管功率放大机。</p> <p class="ql-block">包装结实</p> <p class="ql-block"> 说到胆机(电子管机),也叫灯机,现代人既耳熟又陌生,电子管是音响业界最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常青树,其显著的优点是声音甜美柔和,自然关切,尤其动态范围之大,线性之好,绝非其他器件所能轻易替代的。上世纪60年代以前,在声频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电子管,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可说是电子管最不幸的年代。在晶体管产生后,由于其体积小,耗电省很快便取代电子管,技术的进步,导致电子管从兴旺走向衰败,令人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由于其自身的缺点(体积大、功耗高等),使其渐成淘汰状态。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电声技术的提高,对听音质量的追求,发现电子管放大器能够发出晶体管所不能比拟的音色,所以时至今日电子管在音频领域又迅速走红。70年代末期,在国外电子管就开始活跃起来。进入8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越来越盛行,特别是高音质的还原设备CD机发明后,人们发现电子管放大器能“中和”CD唱机生硬的“数码声”,因此电子管放大器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加之老年发烧友当年均领略过其优美的放声,使得听厌了冷硬、干涩数码音的老一辈发烧友对电子管那种久违了的甜润柔美倍加怀念,在国内外,电子管放大器有时甚至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由于电子管是电压控制放大器件,其失真成分绝大多数均为偶次失真,听起来非但没有生硬刺耳的失真感,反而有一种黄玫瑰般温柔厚实、甜腻动人的韵味,特别适合于播放田园诗般舒缓优雅的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歌曲等,尤其在表现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胡茄十八拍”、“平沙落雁”及奏鸣曲、室内弦乐曲时,那古筝、古琴、提琴的灵空、通透、饱满、飘逸上,确有一种超凡脱俗、纤尘不染,甚至靓到不食人间烟火而返璞归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KT88胆机</p> <p class="ql-block"> 终端之所以用惠威M1书架箱,因为我的书房只有十来个平方,且墙面也没做吸音处理,不适宜大音量放送。</p> <p class="ql-block">首先鉴赏《梦峡谷》</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高解像度CD,24Bit/96KHz数码讯号处理,32Bit D.S.P. Mastering,由美国著名专门印制发烧CD厂Cinram压片,由一群中国殿堂级的演奏家灌制的天碟</p> <p class="ql-block"> 碟中第四曲“初吻”已被听烂,由吉它、琵琶、萨克斯中西合璧,曲间吉它特有的颗粒感和泛音逼真的展现而来,把吉它高音的清澈华丽,中音柔美动听发挥得淋漓尽致,接着就像个红娘似的渐渐牵着琵琶与萨克斯走进乐曲副部,那琵琶声如行云流水般的娓娓道来,温婉动人的旋律像是在喃喃细语,像是在倾诉,像是在理解,萨克斯呼之欲出,委屈?伤感?抑或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蹉跎般的弄人,如歌如泣,最后以沙哑、悲切的哀鸣结束了整曲,仙乐也!</p> <p class="ql-block">《初吻》</p> <p class="ql-block">《New Year’s Concert From Vienna》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是一张交响乐发烧天碟,卡拉扬指挥(卡拉扬在金色大厅的绝棒),由当时的西德DGG唱片公司灌制。</p> <p class="ql-block"> 《87新年音乐会》是一盘特别经典的碟子,特别是大场面和大动态的录制是非常棒的。既有安静而舒服的音乐,亦不乏慢慢的爆破及动态的循序渐进,到后来其动态之大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复杂的管弦乐,大鼓的深沉低擂,乐器的质感非常强烈,呈现出层次有序的音乐画面。通篇的波尔卡节奏轻松、欢快、优雅,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华尔兹的节奏非常优美,聆听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在维也纳春天的田野里,人们幸福、快乐的劳作,如仙境一般令人迷醉;最后是每年都有的压轴戏“拉德斯基进行曲”,雄壮、亢进,你能感觉到全场爆满的观众都跟着拍烂手掌了</p> <p class="ql-block"> 《Evergreen Love songs》是一张由英国百代唱片公司于1995年压制的摇滚乐,碟中一首由丹麦摇滚歌手麦克学演唱的《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p> <p class="ql-block">侃侃专辑</p> <p class="ql-block">《嘀嗒》</p> <p class="ql-block"> 测试下来,感觉KT88胆机对乐曲的回放真实、自然,音色优雅而纯净,柔和又洒脱,具有很强的飘逸感,各种乐曲的泛音余韵恰到好处,弦乐的松香味突出,丝丝扣人心弦,高频特别透明,解析力恰到好处,这种解析力不是那种通过校声硬挤出来的,而是一种慢卷轻纱、自然飘逸的声线刻划,真实程度如风行于水,自然成纹,这虽然是草根级的入门器材,但这套设备的搭配让演绎保持了较高的清析度和层次感,不卑不亢,不温不火,如同男女间色授魂与,令人十分满足,那3D般的脱箱感让人像是置身于一个华丽的音乐大厅,让真实的乐队与歌唱家站在你的面前为你演奏,丝毫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绕梁3日余音袅袅!</p> <p class="ql-block"> 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是在和内心进行交流,我们总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就因为这些音乐触动了内心的感受,而音响设备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并制约着这种交流,这也是好的音响更能打动人的原因,此时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总想把音质作为最重要的追求了。所以这里要再强调一下Hi-Fi概念,Hi-Fi是英文High-Fidelity Stereo的缩写,意为“高传真立体声”,在这个系统里,除了对硬件的技术指标(频率特性、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立体声分离度、平衡度)做客观的界定外,其软件指标(音源、环境、调试),听觉指标(主观评价、个性取向),亦对Hi-Fi有着重要的评判,其中以音源最为重要了,一般来说最好的音源是CD,应是一百五十元以上级别的原版;其次是镜像nrg文件、WAV文件,再者是原抓、无损音乐(.ape、.flac、.ogg文件格式);最后是224K位速以上的.mp3、.wma文件,而低位速的.mp3、.wma现在已没什么人听了,至于128K位速以下的音源纯属垃圾音源了,从文件的大小也能看出,由于压缩之后文件大大减小,音质也随之大大降低,所以在下载音乐时,相同的音乐文件尽量选择容量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待 续</p><p class="ql-block"> 2022.11.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