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长江水,共护湿地家 ,——惠济路小学生物创客社团“湿地探索”持续在行动

惠济路小学科学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终于将在中国武汉及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这也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p><p class="ql-block"> 1624平方公里湿地,165条河流,166个湖泊……由此组成的万千生灵多彩浩瀚。让我们走进这座城市的湿地风光里,将久违的自然之意带给你。</p><p class="ql-block"> 惠小生物创客社团的孩子们为了迎接《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召开,做了哪些准备呢?一起来回顾惠小莘莘学子徜徉在湿地的“研学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  为迎接2022年11月在湖北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广泛传递“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惠小生物创客社团的同学们积极参加了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承办的“关注森林•大美湿地行——同饮长江水,共护湿地家”活动。</p> 第一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站:东湖落雁岛开营暨颁奖仪式</p> <p class="ql-block">  经过前期的自主申报、线上点评、多方角逐,惠小生物创客社团的四名同学凭着精心绘制的自然笔记、慧智创作的折叠大书脱颖而出,作为武汉市的学生代表,与来自全国六个“国际湿地城市”的青少年齐聚东湖湿地落雁岛,开启了假日青少年湿地体验及保护志愿行动。持续着用脚步丈量湿地,用画笔记录自然,用自己的行动为湿地保护代言。</p>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宣传中心主任黄采艺视频寄语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3日,由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关注森林大美湿地行——同饮长江水,共护湿地家”青少年湿地体验及保护志愿活动在武汉东湖落雁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五省近40名青少年参加其中。志愿活动中,孩子们和院士、专家一同面对面,感受生态湿地、人文长江、践行湿地保护理念。</p> 草坪上的70幅自然笔记,是孩子们写给湿地的明信片。<br>假日湿地研学,是湿地守护者的“盟友”之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国湿地城市少年代表登台领奖</p> <p class="ql-block">六(6)朱开祺同学登台介绍自己的湿地研学成果</p> 六(6)朱开祺同学荣获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奖 六(6)朱开祺同学创作的自然笔记《水黾》 五(2)周佑铭荣获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奖 五(2)周佑铭创作的自然笔记《湿地昆虫 飞行王者》 六(6)王钰涵荣获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奖 六(6)王钰涵创作的自然笔记《荷的种植》 六(1)李仝宇荣获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奖 六(1)李仝宇创作的自然笔记《螳螂》 <p class="ql-block">  开营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为孩子们做了“湿地与蓝色粮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报告,寄语青少年热爱自然科学、保护生态自然,桂建芳院士号召青少年树立“大食物观”。</p> 六 (6)朱开祺同学宣传桂建芳院士提倡的“大食物观” 六(5)张曦月创作的自然笔记《荷花》入围现场展览 六(1)黄弈涵创作的自然笔记《荷花》入围现场展览 <p class="ql-block">  今年8月底,早在武汉线下研学活动之前,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就面向湖北、江西、江苏、安徽、重庆五省的中小学生征集了湿地和森林主题的自然笔记作品。这些作品首次在研学活动现场展览,后续将持续在武汉各大城市公园展览,并同步进行线上展览,直至《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p> <p class="ql-block">  70副展览作品中,惠济路小学生物创客社团的同学占据了12 名,获奖及入围展览名单如上图。</p> 第二站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探访东湖湿地粗梗水蕨迁地保护试验点</p> <p class="ql-block">  颁奖典礼结束后,小营员们跟随长江日报的记者团走进东湖湿地落雁岛粗梗水蕨迁地保护试验点,聆听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水生植物学者杨星宇,讲解《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极危)——粗梗水蕨在武汉》,现场学习辨认多种湿地植物、以及人工培养粗梗水蕨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杨星宇学者专程赠送了小湿地长们每人一株植物中的“爆梗王”—— 粗梗水蕨,鼓励同学们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粗梗水蕨的营养叶与孢子叶未来的变化,期待粗梗水蕨在同学们的培育下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杨星宇说:“保护物种并不是只保护那些濒危了的,而是每一个物种都值得保护,粗梗水蕨曾经也极为常见,但一不小心也成了濒危,如果因为环境或人为影响导致一个物种的野外种群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是非常危险的。”</p> <p class="ql-block">  小湿地长们手捧培养皿,凝视着研学途中第一份来自湿地的礼物,小心翼翼的行走在东湖岸边,体会着保护湿地的责任感。</p> 第三站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探访“水生生物博物馆”</p> 10月3日下午,研学营的同学们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近距离观察白鲟、白暨豚等灭绝物种的标本;聆听了王环珊博士讲解中华鲟、扬子鳄、长江江豚、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有长江鱼类和青藏高原鱼类。王博士特别展示了被誉为“活化石”的矛尾鱼。通过王博士的讲解,搭配博物馆内详实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同学们了解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知道了除鱼类外的其他一些水生生物类群。同时深刻意识到保护一个物种,除了技术、资金需要跟上,公众和社会的认知也必须跟上,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第四站 第四站:探访“白暨豚馆” 你想念“淇淇”吗?10月3日黄昏,研学营的同学们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暨豚馆,聆听杨依宁研究员述说“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要尽全力保护长江江豚呢?因为据2017年统计,长江江豚数量仅剩1012头,我们不要它们像白暨豚“淇淇”一样消失。 <p class="ql-block">五(2)周佑铭同学发出倡议:“同学们,趁还来的及,行动起来,和我们一起竭尽所能保护“江豚”!”</p> 第五站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寻访解放公园湿地“暗夜精灵”</p> 10月3日,当夜幕降临,小小营员们装备好自己,跟随老师们正式开始了充满惊喜的观察之旅——寻访解放公园的暗夜精灵。做一个认真的观察者,就要学会使用自然观察的六大法宝,即五感+敬畏自然之心,营员们跟着老师们在解放公园一路寻访,偶遇了草蜢、小龙虾、水黾、黑斑侧褶蛙……记录了许多动植物夜间生活的形态。 夜晚的湿地,打开了别样的世界,豆娘在枝头翻飞、甲虫穿行于缝隙、夜蛾围着夜灯窜来窜去......手电筒照耀之处,都是生命在闪闪发光。 第六站 第六站:探访“天兴洲湿地” 10月4日清晨,在武汉观鸟协会的带领下,小营员们徜徉天兴洲,静观飞羽灵动的美。 在滩涂,邂逅飞鸟与珍珠,探索底栖生物“蚌”的秘密。蚌壳内的“珍珠”,都是湿地生物孕育出的“无价之宝”。 第七站 第七站:探访“长江文明馆” 10月4日午后,同学们畅游长江文明馆,感受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衍生的生态文明。 看到生命的起源、文明的发展、艺术的表达,看到湿地给予我们的一切。 第八站 第八站:夜赏“黄鹤楼” 10月4日傍晚,同学们汇聚在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品味一座古楼穿越千年岁月用风雅历史,见证武汉的繁华变迁。 第九站 <p class="ql-block">第九站:探访“园林科学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冒着秋日细雨,小小营员们来到研学的最后一站——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聆听董立坤老师讲解“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观摩潘宜平老师演示“睡莲的栽种与繁殖技巧”,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昆虫树脂标本,近距离了解通过生物的自然新陈代谢完成对园林绿化中病虫害的防治,能够最大程度上缩小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符合天地万物和自然运行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聆听董立坤老师讲解“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观摩潘宜平老师演示“睡莲的栽种与繁殖技巧”,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昆虫树脂标本,近距离了解通过生物的自然新陈代谢完成对园林绿化中病虫害的防治,能够最大程度上缩小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符合天地万物和自然运行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聆听董立坤老师讲解“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观摩潘宜平老师演示“睡莲的栽种与繁殖技巧”,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昆虫树脂标本,近距离了解通过生物的自然新陈代谢完成对园林绿化中病虫害的防治,能够最大程度上缩小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符合天地万物和自然运行的规律。</p> 研学成果 我们亲手制作的昆虫树脂标本 我们亲手制作的昆虫树脂标本 我们收获的的珍贵“莲种” 我们收获的的珍贵“莲种” 我们尝试培育的濒危植物——粗梗水蕨 武汉地处古云梦泽地带,江河纵横,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湿地面积16.24万公顷,湿地率18.9%。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可以发现我们所处的环境遍布湿地,长江就是最著名的河流湿地,东湖则是美丽的淡水湖泊类湿地。<br>武汉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守护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任。人与自然彼此交融,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诚挚感谢</p> 诚挚感谢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湖北省林业局主办,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承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的倾力支持。为热爱湿地的孩子们搭建了开拓视野、互动交流的平台! <br>期待公益自然研学活动能成为系列化、专业化的品牌活动,让专家学者们能贴近校园生活,带给对自然充满好奇、热爱生命的孩子们更多的欣喜和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观内涵,让保护自然的行动更坚实有力。 回顾我们的假日湿地研学之旅 惠小少年诞生在湿地,<br>惠小学子生活在湿地,<br>湿地是课本,自然是老师。<br>与湿地对话,和自然握手。<br>同饮长江水,共护湿地家。<br>让爱成为出发点和源动力,<br>强化人与家乡故土的情感连接。 <p class="ql-block">撰稿 杨帆 </p><p class="ql-block">摄影 刘昶 武汉自然客</p><p class="ql-block">素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武汉自然客 </p>

湿地

自然

研学

同学

笔记

粗梗水

生物

保护

武汉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