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大体分‘即赛(加茂)’、‘侾’和‘杞’三支系。 作为岛上先民,这里与汉人形成“大杂居,小聚集”格局。 传统的织锦和竹器手艺,在原村庄改造为“椰田古寨”的景区可以看到,当然表演性质更多一些,他(她)们有工资或兼职的。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两郡,领十六县,它归属‘珠崖郡’的‘山南县’,到隋大业六年(610年)始置‘陵水县’。 唐天宝七年(748年),60岁的‘鉴真’大师五次东渡失败,漂到振州(三亚),流寓间的讲经可能意外开启了海南岛的佛缘。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三昧(梵语意:止息杂念,心神专注)寺”兴建,纪念这位“海上蜚赤”,祈求“百万人家福地”。 清康熙三十六年(1677年),“丹荔黄蕉隆海外,珠宫贝阙焕陵阳”的龙王庙创建,设包括“七洲巡海”的神位,保佑出洋者。 顺德会馆始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该籍的商贾捐资创建,成为外乡人的歇脚站,“可以免费休息,还帮你找工作。” 它极具岭南风格,在清朝,民间就有五次自发的筹款修缮。中华民国时期,曾作为暴动的“陵水县苏维埃农民协会”办公场所。 好地方人人都会喜欢,这不展出“肉色石”,就差香味了。 清咸丰五年(1855年),张鸿猷出生在普通人家,因勤奋好学考中“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后立志在家乡兴学育才。任校长时,增加新科目;负责全县教育时,请来“海归”,培养乡村教师。<br> 他还擅长经营,糖寮、养鸭、置田、造屋等,终成陵水首富,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去世。家风严谨,子孙多从事教育。<br> 没想到的是,20世纪60年代一部《红色娘子军》电影,因在其豪宅取景,更由于富甲一方,成为“南霸天”的原型,荒唐至极的推论;万幸的是,他未能听到这个家喻户晓的“反面人物”称谓。<br> 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在‘椰林镇’最繁华的老城区,又有一座精美的“琼山会馆”出现了,气势中,漫散出经济的不凡。<br> 中华民国前期,也是“共产主义”思潮蔓延的时刻。在张鸿猷死去的同一年,琼崖第一个红色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该会馆内宣告成立。打土豪,分田地,废捐税,期盼“做主当家”的少数人在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离了,其中的大都失去生命。<br> 穿越到1987年,改称为‘陵水黎族自治县’;1988年,隶属海南省。吃碗‘陵水酸粉’,走进城乡规划展览馆,感受新发展。 它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渡尽劫波,人们却总能延续香火。焦躁不安吗?不妨深呼吸,“三昧”的根本,关键就在于一个“定”字。 <br><br> 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5点8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