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旌节坊,系民国十一年郭春秧为其祖母许氏抚孤五十一年而立。民国总统徐世昌为题“志洁行芳”匾额,康有为,夏同和,陈望曾,郭曾炘等人撰书楹联。</p><p class="ql-block">郭春秧,字樊生,又名祯祥。清咸丰10年,也就是公元1860年,他出生于福建省原同安县角美乡寮东社。父亲郭河北在他年幼时就过世,养育他成长的是祖母许氏。幼时生活并不富足, 18岁时,郭春秧随下南洋大潮前往爪哇,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去投靠叔父郭河东。</p><p class="ql-block">1894年,郭春秧跟郭河东的儿子郭洪淼等人,一同成立郭河东股份有限公司,行号名为“锦茂行”,公司经手的营业项目包括茶、米、以及爪哇糖等物产的出口。</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年后,郭春秧就收购所有股份,成为糖厂当家老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糖价暴跌,市场一片恐慌,但他笃定认为,战争结束以后,糖价一定会回升。事实证明,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远见的经营者。他也一度跃居爪哇四大糖王之列。</p> <p class="ql-block">郭春秧的“郭氏帝国”能持续扩张,除了懂得善用人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很早就有全球化的思路,而妻妾们又相继为他诞下子嗣,成为布局的最好帮手。郭春秧对这些孩子相当看重,并将孩子的教育,当作事业一样来经营。长子、次子成年后都前往他大手笔捐助的香港圣史提芬学院就读。三子则被安排到日本皇族学校学习院读书,与日后登上首相之位的岸信介同班。</p> <p class="ql-block">民国总统徐昌世题写“志洁行芳”。</p> <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长大后,逐渐成为郭春秧事业的左右手,他们婚娶的对象,更是非富即贵,其中包括台湾五大家族中的板桥林家、雾峰林家,甚至是人称“香港纱王”的杜四端,以及民国总理许世英。郭春秧的姻亲版图也成了他生意场的隐藏人脉。</p> <p class="ql-block">无论他身在爪哇还是台湾,或是后来的香港发展,他都觉得自己只是那里的过客,唯有闽南和厦门,才是养育他成人的土地。郭春秧关心家乡的教育和慈善事业。在福建家乡修建了十几所小学,其中角美的锦湖小学(当时属厦门同安),就是郭春秧当时独资创办,不但免费招收学生,还提供贫苦家庭学子所有的学习用品。他还与陈嘉庚、胡文虎共同出资建立福建体育会,为培养人才不遗余力。</p> <p class="ql-block">郭春秧的人生充满戏剧性,他曾坐拥难以估算的财富,身边充斥政商权贵,但他的商业命运随时代而动,事业大起大落,再繁华的过往也如一阵轻烟,飘散于历史。</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p> <p class="ql-block">陈望曾(1853-1929),字省三,号鲁村,别署安平遗民,祖籍福建漳浦,生于台湾台南。清朝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三甲第69名,授内阁中书。先后署广东雷州、韶州府知府。乙末(1895年)割台,携眷内渡,光绪四年(1878年)参加许南英发起的旧诗社团组织"崇正社",同时参加的人还有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等。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三日,由二品顶戴军机处存记广东候补道陈望曾试署广东劝业道。宣统元年七月十九日,陈望曾升迁为按察使司,由候补道韩国钧接替。韩国钧上任几天后,还是由陈望曾担任该职到清末。民国后,陈望曾任广东实业厅厅长。</p> <p class="ql-block">夏同龢: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参加癸巳科乡试,为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的人,攻读工业和经济,学成回国。</p><p class="ql-block">(翁同龢 ,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p><p class="ql-block">翁同龢(hé):工诗 ,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p> <p class="ql-block">姻再晚。</p><p class="ql-block">说明夏同和与郭春秧有姻亲关系,并且还是许氏的晚辈。如此构筑的商业帝国,会是多么的优秀。</p> <p class="ql-block">郭曾炘,号春榆,一号匏庵,侯官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典礼院掌院学士。谥文安。有《匏庐诗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