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红旗渠游记

立富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河南,这里是华厦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同样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p><p class="ql-block"> 万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p><p class="ql-block"> 景区由郭亮村、南坪、罗姐寨、三湖四个风景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万仙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攀岩公园,著名的影视基地、写生基地、拓展基地、避暑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万仙山景区,既有雄劲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险、奇、秀、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山林海、磨剑锋瀑布、七郎峰、蚂蚁山等200多处,完全由人工开凿的1250多米的绝壁长廊,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万仙山被誉为“太行明珠”。</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旅游团部分成员的合影,团员来全国各地,集中到一起也是缘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已是第二次来到此地。其目的并不只是再看那令人叫绝的太行风光,以及那震撼人心的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是想再一次重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伟大精神,以及干群团结奋斗的鱼水关系。同时,想用事实告诉大家,我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是光辉的时代,是令人骄傲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自己,也在那个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沙窑乡、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海拔1000米。</p><p class="ql-block"> 郭亮村依山势座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村庄位于山崖之上,因此,交通极为不便。一条石凿的挂壁悬梯,是村庄连接外界的唯一道路,交通极为不便。</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也就是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 、钢钎。</p><p class="ql-block"> 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人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 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p><p class="ql-block"> 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有着光荣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在东汉末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部分饥民揭杆而起,反抗压迫,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当时封建王朝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今“会逃站”)。</p><p class="ql-block"> 此后,这个悬崖上的山村,人们为纪念郭亮,在建村时,取名为“郭亮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郭亮村,在太行山雄峻的山峰辉映之下,绿树连绵,涧水长流。</p><p class="ql-block"> 挂壁公路将一拨一拨的人流送到这里:村寨里朴实,随处可见的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石坝、石路、 石碗、石筷、石桥、石斧、石锄……,让人完全溶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那句古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郭亮村有着真实的体现,真是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p><p class="ql-block"> 著名画家张仃,称郭亮为“华夏奇观”。</p><p class="ql-block"> 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缗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万仙山景区绝壁上的村庄郭亮村被誉为中国第一影视村。</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p><p class="ql-block"> 郭亮洞也称绝壁长廊,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郭亮村隐于一片绿荫之中。那漫山遍野的绿色,将这小山村妆扮得分外宁静和安谧,如果没有身后大山的依偎,你可能以为是处于江南一隅,而决非太行山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就是这么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庄,一个处于太行山颠的小村庄,一个处于交通闭塞的小村庄,自从以一已之力,开凿了挂壁公路以后,赢得了世人的注目。</p><p class="ql-block"> 它雄雄辩地说明一个道理:改变现状,不能依赖等、靠、要,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p><p class="ql-block"> 前一次我们来到郭亮,我专门写了“郭亮游记”。所以这一次,就比较初浅地介绍了郭亮村。</p><p class="ql-block">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前,为改变出行条件而开凿的挂壁公路,当今成为旅游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从郭亮村下行,来到了南坪。也是冲着南坪的黑龙潭瀑布去的。</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地久旱无雨,河床暴露,那有瀑布可看,只能在镇上转转。好的很,我们看到了奇石一枚。</p><p class="ql-block"> 南坪的“日月星石”。</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日月无法同辉,但万仙山南坪景区的日月星石就打破了这一定律。</p><p class="ql-block"> 自古名山藏奇石,万仙山的镇山之宝——日月星石就是一个奇迹 。</p><p class="ql-block"> 从远外看,这块石头像个鱼头,近前细看,石上有日月星三种图案:太阳如旭日初升,滚圆如盘,月如弯钩,日月周围的星星是56粒晶体状的石英,天象奇观,辉映相聚,堪称天下罕见奇石。</p><p class="ql-block"> 有人写诗“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气血精,三宝精华聚南坪”。</p><p class="ql-block"> 石头形成如此奇境,是巧合?还是超自然的玄机在奇石上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这一块奇石,的确新奇。</p> <p class="ql-block">  从郭亮村出发, 我们来到了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这次前来河南,绝大部分景点都是二次重游。我们就是冲着红旗渠而来。</p><p class="ql-block"> 从电视、电影以及宣传报道中,我们早就知道红旗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知道,那不过是个水渠,用石头砌起来的水渠。估计那里也不会有什么美妙的风貌和令人心动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这里的目,就是缅怀那种精神和信仰。而这,正是当代社会所缺少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p><p class="ql-block">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p> <p class="ql-block">  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p><p class="ql-block"> 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p><p class="ql-block"> 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p><p class="ql-block"> 椐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真是骇人听闻。</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p><p class="ql-block">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p><p class="ql-block"> 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p><p class="ql-block"> 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p><p class="ql-block"> 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亲自来红旗渠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红旗渠的分水闸。</p><p class="ql-block"> 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一干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p><p class="ql-block"> 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p><p class="ql-block"> 当年,闸口放水之时,林县人民欢欣鼓舞,万民集中于闸口,红旗飘扬,鞭炮炸响,欢庆林县喜获甘露。那种万民欢腾的场面,被照片永远地保留。</p><p class="ql-block"> 闸口上的巨篇照片。</p> <p class="ql-block"> 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p><p class="ql-block">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p><p class="ql-block"> 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p><p class="ql-block">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之间。</p><p class="ql-block"> 遇到的困难是一个接一个的:缺少资金、缺少设备、缺少技术人员、缺少石灰、缺少炸药,粮食短缺,无处安息……。</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决心和改变家乡面貌的意志。他们迎难而上,终于完成了这个令世人注目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p><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他们也采取分段包干的方式。谁施工,谁负责。</p><p class="ql-block"> 这个标识是当时施工留下的责任界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姚村营妇女施工的地段。</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这里,心里有点发酸:遥想缺衣少食的当年,妇女们在这种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依然奋战在如此危险的场地,怎不令当今人们汗颜。</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鹰嘴崖”,这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非常危险的施工地段。</p><p class="ql-block"> 人们要从崖上吊绳打钢钎、放炮、排险石。</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施工地段。</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虎口崖地段。听其名,观其险,就可知当年施工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青年洞”。</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p><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p><p class="ql-block"> 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p><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后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p><p class="ql-block"> 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青年洞依旧呈现年青的气息:峭壁依旧,悬崖上的翠绿,点缀着暗红的崖壁;洞口依旧,引来的漳河水,一路欢歌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论,来到了红旗渠,从李先念台阶步行到青年洞口,沿途七百米,几乎是平坦的通途。因为沟渠设计的河道坡度,远小于千分之一米。</p><p class="ql-block"> 沿途,那峭峻的山壁,艰难的施工条件,不能不从内心感到先辈们的勇敢和坚毅。</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p><p class="ql-block"> 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p> <p class="ql-block">  谁也没想到,今天的红旗渠,除了将漳河之水引入林县,浇灌数十万亩农田外,还成了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地点。</p><p class="ql-block">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5月25日,红旗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2016年10月,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人和家畜吃水问题,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p><p class="ql-block">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红旗渠,我们每个人都心情激动。作为过来人,我们无不为那战天斗地的年代,所激奋和欢呼。</p><p class="ql-block"> 看看,在这里大家是多么振奋。</p> <p class="ql-block">  郭亮洞、红旗渠,是飘扬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面红旗,是刻在亿万人民心中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请看第四集:河南黄河三峡、云台山游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