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56课 国将霸者士皆归(群贤毕质的本质)

好念头好人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今日要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1、一个人的事业,扎根于民,才能树立起战略雄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2、领导者树立起战略雄心,事业的舞台广阔,根基安稳。这颗战略雄心就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3、行为作用的主体不同,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释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深爱人民,所以迫切地想要建立事业利益他们,自然求贤若渴;乐于接纳贤才,自然愿意给贤才深厚的土壤生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一份事业前景广阔,贤才不请再来;事业危机重重,贤才纷纷远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大的作物不会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出,大鱼不会在浅水中畅游,大鸟不会在叶子落尽的树木上筑巢栖息,大兽不会在稀疏的树林中定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明日预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素书》第五十六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将霸者士皆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群贤毕至的本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素书》【安礼章】。上两节课程中,我们共同学习了上下级关系中尊重与信任的力量。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能够带给下属巨大的能量,但是一个团队真正能吸引和培养人才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三句忠告。这三句原文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博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寿不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三句话虽然比较长,但是讲的话题却很集中,讲的都是团队兴衰和任用人才的内容。这三句话有什么深意呢?我们首先来看两个古代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的建国皇帝朱元璋在元朝末年的起义中,依靠一个卓越的团队战胜元朝和其他军阀,最终建立起大明王朝。当年朱元璋也还只是一个小将,但是心怀大志,但成就大事需要依靠贤才,于是就公开招揽人才,在报名加入的人群当中,20多岁的徐达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一眼看到徐达,心中就很惊讶,这个年轻一副农民打扮,但是表情和行为举止却和平常人不一样,我一定要好好的和他聊一聊。朱元璋问:“你为什么想要加入我的队啊?”徐达回答说,您和我一样都是贫苦的农民,元朝不讲仁义,压榨天下的穷苦百姓。我跟着就是想把元朝推翻了,不让贫苦百姓受欺负”。朱元璋听完很高兴,心里想终于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了,我一定好好任用他。从此之后,朱元璋把徐达当做自己的兄弟,对待客人非常优厚。有一次,徐达打完胜仗回来,朱元璋专门安排了宴席迎接他。宴会上,朱元璋说:“你现在给国家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却还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这样吧,我把我以前的宅子赐给你。”徐达说:“为国家尽忠,造福百姓是我的本分,而且现在外敌还没有消灭,我怎么能有心思享受呢?”徐达拒绝了赏赐。朱元璋心里想,徐达是一个有抱负的将领,不因为以前的功劳而骄傲自大,我应该给他的是更多为国立功的机会。所以他把更多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徐达,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北伐元朝,朱元璋封徐达为大将军。放心的把整个北方的战场和25万军队交给了徐达。后来徐达果然不负朱元璋所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收复了华北、西北地区。攻下元朝首都,彻底打败了元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任用了众多贤良,给了他们优越的待遇和充足的空间。正是在这群人才的帮助下明朝才得以建立。但是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们却不像朱元璋一样有抱负,反而贪图享乐,让人才得不到任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明朝末年,有一个叫袁可立的大臣是一个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成为维护国家的稳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但可惜,当时的皇帝昏庸,他满怀着治国安民的抱负却没有得到充足机会施展才华。袁可立侍奉的第一位皇帝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不作为的皇帝。在他执政后期长达28年时间沉迷于享乐,不和大臣们商量国家大事,连大臣们给他的奏章也不查看。到了后来,贤良人才对皇帝失望,大量官位空缺竟然也没人愿意去担任。袁可立看到皇帝昏庸,国家内忧外患十分痛心,但一直没有机会劝告皇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天,北京下雨被一道天雷正好劈中皇宫附近的一个门,袁可立心里想着这是一个好机会,我得趁着这个机会来警示皇上。于是他赶紧给皇帝写了奏章,说道:现在国家到处发生灾害,百姓生活艰难,外面又有强敌,国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希望您专心为天下百姓着想,好好治理国家。万历皇帝一看他的信顿时非常愤怒,心里想着,你是借着老天的名义来批评我啊,我就不能享受一下吗?你竟敢对我指手划脚的!万历皇帝马上就把袁可利的官职全部废除贬成了平民百姓,就这样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竟然被闲居在家26年时间,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最终明朝也因为皇帝懒于治理国家,奸臣把持朝政,在内忧外患当中灭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各位同仁听完这两个故事,真是十分感慨。开国皇帝心怀天下,善待人才,建立团队,避路褴褛,从无到有建立了国家,创业成功。而他的子孙却贪图个人的享乐,而人才从自己身边逼走,丢掉了国家,守业失败。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一代又一代的上演,就算是强大的汉朝和唐朝,也逃不了同样的命运。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学习的诉说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后。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一个团队就像一片土地,土地的土壤太浅薄就生长不住大树,团队的土壤太浅薄就留不住大才。大树需要扎根在深厚的土壤才能生长。同样,大才需要扎根深厚的土壤才能留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朱元璋知道徐达是一个心怀天下百姓、怀着为国建立功劳的人,所以就把整个北方战场交给了他,让他有充足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万历皇帝手下有袁可立这个大才,却不给他施展才人的机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我们现在的团队,一个团队的深厚土壤是什么呢?就是领导者的战略雄心。很多领导者也能明白,自己事业的大小决定着能不能给人才广阔的成长空间,但这样一份战略雄心总是出不来。那这份战略雄心来源于何处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课的第一句忠告说“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这里的爱人就是指爱百姓、爱客户,因为对客户有一份深爱,所以迫切的想要建立一份事业去利益他们,自然求贤若渴。渴望一个个的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志同道合开创事业。一个人的事业扎根于民,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贡献,这样的行为作用的对象是多么巨大,收获的反作用又将是多么的巨大,事业舞台又将是多么的广阔,这不就是战略雄心吗?找到一群人并深深的爱上他们,在这样广阔的事业舞台就能给团队中的人才足够深厚的土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课的第二句忠告说: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我们在53课当中共同学习过以百姓心为心是一条根本大道。热爱百姓、顺应民心的结果是一份大安,背离百姓的结果就是大危。这样的大安和大危足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也能够决定领导者事业的成败。如果领导者把自己事业紧紧扎根于大地一般的人民,树立起战略雄心,事业的舞台也会逐渐像大地一样宽广,根基安稳贤良的人才就会不请自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领导者如果脱离百姓就失去了战略雄心。事业的舞台越来越狭小,根基动摇,人才没有容身之地,甚至可能遭受祸害,自然纷纷远离。原来一个领导者的战略雄心是从热爱百姓的心中生长出来的,而这一颗战略雄心就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这就是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一条人生重要规律:行为作用的主体不同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同样是创立一份事业,一个树立起了战略雄心的领导者和一个没有战略雄心的领导者最终事业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正如朱元璋拥有战略雄心可以从无到有开创事业,而后世的万历皇帝没有战略雄心,那么会从有到无摧毁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家药品零售企业的领导者,他觉得自己反正是靠卖药片挣钱,也不干对不起消费者的事,这已经足够了。在他领导下企业利润也还可观,但是企业始终发展不起来,突破不了瓶颈。另外一家药品零售企业的领导者他把守护社区百姓的健康作为企业的使命,从等患者得病之后向他们出售药品,转变为病前、病中、病后提供的健康服务,从买产品到爱客户,一颗战略雄心冉冉升起,相信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会纷至沓来加入他的团队,将这份利民的事业做大做强。事业大小优劣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有没有雄心。行为作用不同,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这就是人生铁定的规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课程的最后,我们读诵这一份流传千古的原文名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找到一群人,并深深的爱上他们,生起战略雄心,从而地厚水深,树大林密,群贤丽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