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南京分行“身边的榜样”大丰支行宋海峰乐于奉献 爱心无价事迹

一杯茶而已

宋海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0月出生,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2月进入大丰支行工作至今。他工作勤奋、乐于奉献,为人友善、爱行爱家。 <b> 助人为乐的“热心肠”。</b><div> “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有意义,条件允许的话我会一直捐献下去......”他说。从2000年第一次捐献全血开始,至今宋海峰同志已累计捐献全血17次,共计近7000毫升。并在2020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div> 如何与志愿献血结缘?因何开始献血?回答很朴素,“我是共产党员,单位组织,我就去了。”正是2000年这第一次单位组织的献血,作为共产党员的他毫不推辞地参加,开启了他以后22年的无偿献血史。献一次不难,这一献献了22年就很不容易,近7000毫升的献血量,这些简单却不平凡的数字记录了他作为无偿献血者的默默付出。<br> 在近两年的疫情期间,他曾接到两次血液中心的电话,表示院里血库暂时告急,询问他是否能来再次献血,他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他看来,献血并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但是却能给别人的生命带来希望,这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事。除了第一次献血是单位组织的,其余的他都是自主参加的,其中有一次,正在盐城出差的他在路边看见一辆采血车,车上挂着血库告急、鼓励献血的横幅,他想着自己近期身体条件允许,就上前撸起袖子献出400毫升血液。就是这样,宋海峰同志献血不分地点,爱心走到哪奉献就到哪,在平常工作的时候,只要时间间隔到了,身体情况较好,他就会默默地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车,有时候是去人民医院血液站,有时候是去流动的采血车,献完就回单位正常上班。宋海峰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当代央行人的风采。</div></div> <b> 群众贴心的“勤务兵”。</b><div> 宋海峰同志在工作中始终爱行如家。虽然家庭面临诸多困难,但单位也给予许多关怀和帮助,给予的困难补助让他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更激发了他爱行如家的初心。2020年,宋海峰同志从业务科室来到办公室负责后勤管理工作。面对公车管理、零星维修、办公楼改造、低值易耗品管理、物业管理、重要设备维保和食堂管理等繁杂工作,他努力成为一名“会操心”的后勤人。耐心细致做好每一件工作。他负责支行节能减排工作,注重从点滴节约入手,降费节能。每逢节假日,他提醒大家离开办公室前及时关闭用电设备,重要资料及时入柜,他经常对大楼水电安全情况进行巡查,防范排除安全隐患。</div> <b> 践行孝道的“好儿子”。</b><div> 宋海峰同志是乐观的,心要宽、人要善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心怀厚德之心,他用点点滴滴朴实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书写了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2019年宋海峰同志的父亲确诊帕金森综合症,长期卧病在床,这三、四年以来,他带着行动不便的父亲多次前往上海、南通、响水等地探访名医、积极治疗。在后期父亲无法自主进食,他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每日准备四菜一汤用破壁机打碎成流食鼻饲给父亲,每日七至九餐。就这样日复一日,日日如一,同时还要照料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年迈母亲,以及胆囊结石穿孔的岳母,并多次带着她们前往上海、盐城等地进行住院治疗。在宋海峰的心里,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他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心怀感恩、爱心无价”的人间真情。</div> 宋海峰同志表示,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有人认同、有人跟随,因为这个世界始终需要爱、需要关怀,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还会继续下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没有惊天动地,只有点滴善举,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在平凡的奉献道路上一直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