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云端,共赴美好——海南省卓越教师王先云工作室10月份线上研修活动

陈秋杏

<p class="ql-block">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p><p class="ql-block"> 金风露重,秋意绵绵。2022年10月10号,海南省卓越教师王先云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云端,怀揣着对小语课堂的美好追求,共赴一场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研修盛宴。</p> 专家简介 本次研修活动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事实性知识与概括性知识——析&lt;一分钟&gt;课例》。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  首先,王教授给我们分享了“学习科学的三大发现(原理)”</p><p class="ql-block"> 一、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来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二、概括性知识具有较强大的迁移力,学生必须经探究而持续建构对概括性知识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三、结合学科内容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监控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p> 基于以上学习科学的三大发现,王教授认为今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从侧重于事实性知识转变为侧重于概括性知识。<div>  <b>事实性知识:</b>知道并记住,记住这篇课文的内容、语词等具体的语文知识。(具体的语文知识)<br> <b>概括性知识:</b>探究并理解,理解概括性知识和方法并迁移应用。(抽象的语文知识)</div> 结合《一分钟》课例三个教学步骤的解析,王教授指出,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识字容量过大,难度不小。重点字应该随文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文字不同的意思,通过探究并理解文字,难度自然减少。 以《一分钟》教学为例,概括性知识可以按照虚构的故事、小说的模式阅读;阅读故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头脑中展现文中的具体形象;同时能用讲述的语气语调朗读故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中,便是通过探究、理解文中的语文知识,这知识才是学生“带得走”的知识,是概括性知识。<div>  最后,王教授特意指出,事实性知识和概括性知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互为依托,融会贯通。以事实性知识为基础,概括性知识为统摄,勾连贯通具体的语文知识,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朗读方法。学生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掌握阅读方法后迁移运用,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div>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活动是从晚上7:30开始,老师们刚刚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便奔放研训“会场”。即便如此,教师们依然认真聆听、细心记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研修中的老师们👍👍👍</p> 研修收获 研修结束后,老师们积极分布自己学习收获在群里。通过互相学习,大家博采众长,又获得第二次质的提升。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的学习收获👍👍👍</p> 结语 <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p class="ql-block"> 本次云端研修活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触发了对教材的进一步思考,唤起了大家对教学着力点的深入探索。在新课标大环境下,我们只有不断精修自身,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不断钻研,灵活运用教材,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最终让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策划 | 王先云</p><p class="ql-block">图片 | 工作室成员</p><p class="ql-block">编辑 | 陈秋杏</p><p class="ql-block">审核 | 邓之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