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拔仙台 相传商代姜子牙斩将封神时,左手执杏黄旗,右手执的打神鞭。奉太上原始天尊之命,将伐纣时阵亡的商周将士三百六十五位,按其修道之深浅,功劳之大小封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职,后人便把当时姜子牙封神地称为“拔仙台”,直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11日11点左右,我们太白小分队向着我们心中的目标冲顶。登顶的路艰险异常,乱石坡上时隐时现不规则的小路,有些地方需要手脚并用,不敢有丝毫大意,两眼盯着脚下的路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登。经过三十分钟的艰辛攀登之后我们到了山顶。沿着清晰的小路走不到五分钟,出现一座青石垒起来的建筑来,没有想到在这样人迹罕至的险峻的石头山顶竟然能有如此石屋,石屋四面墙全部是用石块垒起来的,石屋顶是木头的,上面覆盖着铁瓦。从太白山顶到处散落铁瓦,可以看出当年太白山道教曾经兴旺的辉煌。道教与太白山之渊源,在姜子牙于山顶拔仙台封神后,太白山就成了道教的天下,我们这次太白之行,沿途看到很多道教庙宇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虽不是太白山最高的地方,但旁边有一座坍塌的石屋,我感觉这个地方说不定正是姜子牙的封神之处,而且还有“八仙台”三个鲜红的大字,我立马在这个地方拍了个照片。</p> <p class="ql-block">海拔3767.28米的八仙台,我们终于站在了太白山的最高峰,我激动的坐在八仙台石碑旁,紧依偎在石碑上拍照,留下了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太白小分队每个人都非常激动,特别是轻风因膝盖受伤坚持攀登到八仙台,更是激动万分,我们也都为轻风的毅力而敬佩。</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兴高采烈的在八仙台拍照的时候,一阵狂风卷着乌云往八仙台袭来,顿时乌云压顶一片黑暗,秦岭之巅的风云真是瞬息万变。于是我们赶紧下撤,虽然我们只下撤了四百米左右,但我们已离开了乌云笼罩的八仙台,相比之下头顶已是两重天了。</p> <p class="ql-block">太白山因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而得名,以“太白积雪六月天”位列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我们从八仙台撤下来,走了一会就看到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盛景 ,我们的脚印也留在了六月积雪之上。当我们路过一座小山包似的雪山,我情不自禁的躺了下来,这个姿势正巧被队友拍了下来。这为我今天的回忆,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素材。我们欣赏着太白的六月雪,同时也在这个山凹中避风休息吃了路餐。</p> <p class="ql-block">吃过路餐后我们开始上跑马梁,这是我和向导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太白山分东、西太白山(东太白山指拔仙台以东,包括铁甲树,西太白山指八仙台以西,包括鳌山)。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岭构成太白山的骨架。我们从铁甲树到八仙台走的是东太白线路,然后从八仙台到猪娃子沟是走的西太白线路。只是我们没有从鳌山下,如果从鳌山下,就是如今非常火的鳌太线路。</p> <p class="ql-block">稀疏的小草植被在跑马梁上衬托着石海,显得那么雄壮、苍凉,而蓝天、白云使得这里显得更加空阔、高远。天地浑然,我曾经见过新疆的草原与戈壁,但这里却比草原戈壁多了高度,多了刚强,多了厚重,多了轻盈的云。而我们在他的面前,又是那么的渺小和孤独。</p> <p class="ql-block">从拔仙台至鳌山之间,是跑马梁。跑马梁海拔基本在3 300米以上,行走在跑马梁会有高山反应,跑马梁上不见鸟兽,人迹罕至,这里砾石遍地,乔木绝迹,细草丛生,层层叠叠的砾石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相传韩信与诸葛亮先后曾在此操练兵马。</p> <p class="ql-block">放马平川不须言,高山跑马谁得见。今天我们背着三四十多斤重的背包,跋涉在茫茫的跑马梁上。疑问与幻想丛生,疲惫与饥渴俱来,步步艰难。跑马梁平均海拔3600~3200米,鳌山海拔3475.9米。在海拔三千多米以上的山里,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狂风大作、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风雨交加。我们走在跑马梁上,曾一度被乌云包裹着,分不清东南西北,幸好时间不长,狂风卷着乌云飞往八仙台方向。每年都有挑战太白的驴友陨落在太白山上。我们虽然重装行走在跑马梁上很累,但穿着抓绒衣一点也不热,因为山上的温度也就在零度左右,很多驴友的陨落,就是因为遇到漫天乌云失去方向或在雨雪中失温而亡命天涯。</p> <p class="ql-block">长风猎猎,急云如飞,群山逶迤,四顾茫然,荒凉苍劲古拙空苦的山梁,一望无际。在跑马梁上我们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跋涉,在一处破败的木屋前休息。向导说这是将军庙,饱经风霜的将军庙残破不堪,显得摇摇欲坠。据野史记载,此庙供奉的是秦国将军白起。野史我们无暇考察,休息了十几分钟,我们太白小分队继续出发,前往今晚我们的营地—老庙子。到了营地,我们不顾疲劳首先扎好帐篷,然后拿出气罐烧开水烧饭。</p> <p class="ql-block">在老庙子这块开阔的营地,四周非常寂静,远处是起伏的山峦,身边是高山草甸、红衫、野花、残留的杜鹃构成了一片世外桃源。此刻我已经感觉深深的融化到大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海拔3100多米的老庙子,四周没人任何人和生命物,感觉像是无人区一样,如果不是登山的小径,还真的以为是原始森林呢。</p><p class="ql-block"> 海拔3100米的老庙子,这里地势平坦开阔,草地茂盛,非常适宜扎营。破旧的老庙子左侧约四十米处有条小溪,流出的水清澈甘甜,绝对没有污染。但却冰凉刺骨,虽是六月天,我淘米时手在水中绞了一会儿就冻的发抖。</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拿起洗碗的抹布,看见抹布上面结了硬硬的冰块。</p> <p class="ql-block">当我的目光落在身边的草丛里,我惊讶的发现低矮的小草上布满了珍珠般的冰珠,这一奇特的景象是我几十年唯一见到的异常景像。我想应该是白天阳光照射温度高,夜里降温形成露水,但高山降温非常快,露水还没滴下来就被冻成了冰珠。</p> <p class="ql-block">就连我们的帐篷上都是一层霜冻,我带的是1000克的鸭绒睡袋,所以在寒冷的太白山里露营并不感觉到冷。</p> <p class="ql-block">由于帐篷上有一层霜冻,我们出发前要把帐篷嗮一嗮。重装行走户外,第二天早上如果帐篷潮湿最好也要嗮干,这样不仅保护帐篷,同时帐篷重量也会减轻,这也是户外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12日早上的太阳升起的很早,仿佛是为太白山中的客人送温暖来的。我们吃的早饭是稀饭干粮,这次出行我是和狼搭档,吃一锅饭,睡一个帐篷。早饭后我们收拾好嗮干的帐篷,便朝猪娃子沟出发。</p> <p class="ql-block">今天也是我们这次挑战太白山非常艰难的一天,向导说猪娃子沟这条路基本上没人走,这是一条当地药农采药进山的野路。从老庙子营地出发后不久,我们就进入了原始森林,一路上经过了大熊猫栖息地箭竹林,沿途的青苔即厚且滑,下山的坡道也很陡。我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感觉负重下山更难。</p> <p class="ql-block">从老庙子出发,我们走了两三个小时,进入了大熊猫栖息地箭竹林。我们在竹林旁休息了一会,幻想着能否有运气看见大熊猫。可惜除了眼前的竹林,就是风吹着竹林发出的哗哗声,或许大熊猫早就听见了我们的脚步声,远远的逃避走了。</p> <p class="ql-block">走这样的路,即艰难又刺激。每迈下一步我们都非常小心谨慎,我们负重下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平衡,以免崴脚。我的户外感受是走好每一步,享受每一步的专注感受</p> <p class="ql-block">从老庙子下撤猪娃沟的路是药农采药的路,走在这很久没有人行走的高山山脊,右侧是七十度的斜坡,坡面上一棵棵拔地而起的碗口粗的笔直挺拔的油松树像一列列威武的战士守卫着秦岭的连绵群山,下这样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每个毛孔都扩展起来、每根神经都高度紧张,稍不留神出现意外,后果是不堪设想。山梁左侧是陡峭的绝壁。我们跟着向导顺着山梁上时有时无的兽道,小心翼翼的向前穿行。山路的危险加上多半天的不停行走,大家的体能也消耗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我们的饮用水也都几乎喝完了,在经过一处山泉小溪时,向导说“这里的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而这时我们急需补水,当我们捧起山泉水喝进嘴里的时候,顿觉神清气爽,在小溪边休息了一会,我们灌满了水,背起背包又出发了。惊险、刺激、紧张、战战兢兢我们太白小分队就这样下到了猪娃子沟。</p> <p class="ql-block">天蓝蓝,云纱白,飘飘渺渺的丝丝云朵尽情装扮着太白山壮美的天空,脚下是平整如绿阴的草坪,让我们叹服大自然这个神奇的画师,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巨幅水墨。我们用相机留住这最美的瞬间、留住这漂浮的流云、留住我们挑战太白成功后喜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12日下午,我们从猪娃子沟包车直接到西安。晚上八点多钟我们住进了西安七贤庄青年旅馆,青年旅馆住的都是年轻人,我们就是一群特殊的客人。青年旅馆就像学校的集体宿舍,双人床上下铺,每人一个放物品的小橱柜。洗澡有浴室,院子里有休闲的聚会场所,吃饭青年旅馆不负责。我们在青年旅馆休整了两天,参观了八办驻西安办事处、大雁塔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西安休整了两天后,接着又开启了重装上华山之驴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