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游之70 嵩口古镇 2022.10.11

龚若栋

<p class="ql-block">嵩口古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的故乡,同时是永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嵩口镇区有6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保存完好,属下各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达百座以上。</p> <p class="ql-block">古榕树</p> <p class="ql-block">古渡口,位于嵩口镇区的直街。其门楼和廊柱保存完好,石阶边还可泊船。渡口处有4块石碑:明朝嘉靖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清宣统元年的“重整义渡碑”、清“奉宪永禁溺女碑”和清代为处理林陈争水而引起人命案而立的“奉抚宪碑”。其中, “重整义渡碑”上明确划定了渡船收费标准,如“喜轿过渡只收花彩钱肆枚,棺柩过渡不准索取花彩钱分文”等。并规定了渡船安全要求, “渡船无论新旧,如有损坏,须修理坚固,不准糊涂滥用”。渡口的渡船按照石碑上的规定,把一代代人渡过大樟溪。</p> <p class="ql-block">德星楼,古码头的德星楼下共有四块石碑,分别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清宣统元年的“重整义渡碑”、清“奉宪永禁溺女碑”和清代为处理林陈争水而引起人命案而立的“奉抚宪碑”。这些也是嵩口古镇的重要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德星楼边上就是天后宫,这座天后宫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因当时嵩口航运发达,莆田、仙游的商帮为了保佑航行安全而建,奉祀天后妈祖。因元朝时称莆田、兴化为“兴安州”,故又称“兴安会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的建筑,颇有代表性。我们进入内部参观,现在仍有居民居住生活,随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古街镇正在保护开发中,从印刷张挂的标牌,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鞋铺</p> <p class="ql-block">裁缝店</p> <p class="ql-block">斗笠蓑衣店</p> <p class="ql-block">理发店,这个理发店可能仍在营业</p> <p class="ql-block">竹篾木器加工</p> <p class="ql-block">杂货铺</p> <p class="ql-block">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化肥农具店</p> <p class="ql-block">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林氏宗祠,位于永泰嵩口旧街街头,建于明朝嘉靖已酉年(1549年)。1998年4月,由宗亲捐资进行全面修复,成为“永泰县林氏源流研究(联谊)会嵩口分会”会址,并辟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油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数百米长的老街也因之而名。</p> <p class="ql-block">杨氏宗祠,杨氏宗祠的楹联,集中体现了杨氏清白家风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龙口祖厝,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前坪及左、右两个单进合院组成。左合院为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垅口厝,右合院为建于清嘉庆年间(1736-1820)的和也厝,在主体建筑前右侧分布有外门楼、书斋、鹤形路等。龙口厝主厅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和也厝主厅面阔七间,进深九柱,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