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灵老师课堂反思: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网课+线下课)

🧚‍♀️小精灵老师

<h5></h5><h5><b>【背景】</b></h5><h5>因为新冠疫情,深圳开学的脚步按下“暂停键”,学生未能如期返校,于是推出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待疫情防控稳定后,学生返校复课。因此,本课教学实施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板块。</h5><div><br></div><h5><b>【教学安排】</b><br>1.<font color="#167efb">网课</font>主要活动:“取冰高手”。提前让学生准备冰冻牛奶两瓶、小刀、剪刀、抹布、碗等材料。学生经历“不用工具取冰-使用常见工具取冰”来完成任务。<br>2.<font color="#ff8a00">线下课</font>主要活动:“取核桃仁王者”。活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取出核桃仁,二是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既包含了对工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也包含了个人使用经验、工具操作技巧对任务效果的影响。学生经历“不用工具—选用工具—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h5><div><br></div><h5><b>【教材简析】</b><br>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探讨“工具和技术的联系”,正确评价工具的使用效果,学会经验和技巧的迁移。</h5> <h5></h5><h5><b style="color: inherit;"><br></b></h5><h5><b style="color: inherit;">【教学反思】</b><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网课</b></font></h3> <h5>一、器材准备</h5><h5>因很多同学被封控在家,快递无法正常流通,材料的获取非常困难。因此请学生准备生活中常备的小刀、剪刀作为研究的工具。经调查,有个别孩子是“工具大户”,请他们担任科普员的身份,提前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对常见的工具进行分享。</h5> <h5>二、教学过程</h5><h5>1.聚焦:工具分享会</h5><h5>出示问题“你用过哪些工具?可以用它来做什么?”邀请同学们在聊天区讨论一分钟,很多同学提到了剪刀、小刀、扳手、螺丝刀等等。</h5><h5>接着进行连麦分享,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工具”的定义。(建议:避免出现连麦时网络不稳定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前邀请几位工具较多的同学录制视频介绍)</h5> <h5>2.探索:取冰高手</h5><h5>本环节播放《制作美味牛奶冰》视频,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将“取出冰砖”的视频慢速播放,提出问题:“怎么把牛奶冰砖完整取出?”<br></h5><h5>孩子们的思路马上打开了,在评论区说到“砸地上”、“用手撕开”、“用小刀切开”、“用剪刀剪开”……</h5> <h5>接着,布置“取冰高手”任务,课件上提示注意事项,学生独自操作尤其要强调安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屏幕上显示三分钟倒计时。(因钉钉直播无法看到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鼓励家长帮忙录制或拍摄成果。)</h5> <h5>“取冰砖”活动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还有一部分孩子因没能提前准备材料而懊恼不已,在评论区表示“馋死我了,好后悔,下次一定要提前准备!”</h5> <h5><br></h5> <h5></h5><h5>通过课后家长反馈的视频,不禁被孩子在实验期间的兴奋与热情所感染。</h5><h5><br>3.研讨交流<br>问题1:“使用工具VS不使用工具效果一样吗?”<br>亲历探究实验后,孩子们很快在评论区说出“效果是不同的”。</h5> <h5><br></h5> <h5></h5><h5>接着追问问题2:“不同工具使用方法一样吗?效果如何?”课件上给予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学生都能能按照句式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发现。<br></h5><h5>例如:“我借助了剪刀,使用过程中我感觉到省力,冰砖取出比较完整。”</h5><h5><br>老师顺势提出问题3:“我注意到评论区刚刚有同学说用剪刀省力,有同学说用剪刀费力,这是怎么回事呢?”<br>有多位同学说“可能是操作的方法不同”。<br>接着课件上呈现问题“使用相同的工具,每次效果都一样吗?”学生很快能回答出“用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由此,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引出“技术”的定义。<br>4.拓展:生活中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br>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证据。通过家校本作业看出,多数孩子都能厘清工具和技术的联系。</h5> <h5><br></h5> <h5>总结:网课期间,不少学生封控在家无法购置材料,无法亲历实验确实有些遗憾。但是大家能通过“工具大户”同学们的分享,以及有趣的“取冰”活动了解工具和技术的联系,基本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线下课</b></font></h3>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器材准备</span><br></h5><h5>每组硬壳核桃2个、螺丝刀1个、其他工具(核桃夹/羊角锤)1个</h5> <h5><br></h5> <h5>二、教学过程<br></h5><h5>1.聚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h5><h5>大多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工具的名字和用途。每班都会有个别同学列举出更多课件上没有的工具,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h5> <h5><br></h5> <h5>2.探索:取核桃王者</h5><h5>提出目标:取出尽可能完整的核桃仁。</h5> <h5><br></h5> <h5>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取核桃的活动中,但因为核桃没有买到硬壳,导致徒手剥核桃难度也不大,没有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同学们会下意识认为不用工具更轻松。建议提前购买硬壳核桃。</h5> <h5>3.研讨</h5><h5>提问:“你选用了什么工具?效果如何?”课件上提示回答问题的句式。同学们都能依照这样的句式分享自己的发现。很快有孩子说出“工具不同,技术(使用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样的结论。</h5> <h5><br></h5> <h5>接着请同学总结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多数同学能提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技术”,而后面的两个结论则需要老师举例子或通过问题形式提问加以引导后,学生方可总结出来。</h5> <h5><br></h5> <h5>总结:“取核桃王者”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从徒手开—工具开—核桃夹开三步过程中,逐步体验使用工具比不使用工具方便省力,合适的工具能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小组对比发现,工具使用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通过研讨,加深对工具和技术联系的认识。</h5> <h5><br></h5><h5><b>【爱牛材料评价】</b></h5><h5>优点:核桃准备的是硬壳核桃,更好地让学生在开核桃过程中,体验到不同工具的效果不同。</h5><h5>建议:核桃和核桃夹数量可以根据学校要求配置。核桃夹建议至少配齐12个。<span style="color:inherit;">老师们也可以自己准备好足量的除螺丝刀外的工具,让学生真实接触到更多工具。</span></h5>

工具

核桃

同学

学生

使用

效果

剪刀

取冰

课件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