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石塔

洪海

两年前的秋天到泉州游玩,受到盛情款待,至今难以忘怀。期间,好友陪同我游览了好多名胜古迹,泉州的石头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就有著名的石塔。 <p class="ql-block">【六胜塔】俗称石湖塔,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北宋时建造,南宋年间被元军所毁,元代再造,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p> 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的六胜塔,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 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六胜塔由此被入选全国中学历史教材(第三册)。 宋元时期,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看来中国古代绝不是有些所谓专家所言的闭关自守。 清朝,这里又是大陆与台湾对渡的中心码头。 这座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级 ,结构和开元寺双塔很相似。可惜不能登塔观海,也无法遥望南方的姑嫂塔了。 傍晚,树林、野草和黄牛,异常的宁静。 这是宝盖山通往姑嫂塔的幽静山路。 远眺姑嫂塔。和六胜塔一样,她也是海上航标塔,也在石狮。石狮,不愧是名正言顺的石头城! 和六胜塔景区不同,这里游人不少。 <p class="ql-block">【姑嫂塔】又叫万寿塔或关锁塔。根据《闽书》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p> <p class="ql-block">塔内的姑嫂像。</p> 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至今流传着动人的姑嫂塔的故事。很久以前,闽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穷汉子海生无法缴纳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转眼三年已到,海生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大帆船打翻了。眼见丈夫、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人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凄美的传说最容易吸引游客。 现代姑嫂,亭亭玉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顶遥看,大海好远好远。不由感叹:千百年来,已是沧海桑田。</span></p> 这就是著名的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双塔】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此图来源网络。 此图摘自网络。 <p class="ql-block">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先为木塔,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p><p class="ql-block">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p> <p class="ql-block">东塔(镇国)</p> 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公元916年),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年~1237年)改建为石塔。 塔高44.06米。 <p class="ql-block">西塔(仁寿)</p> 换几个角度观察双塔。 塔上部分石雕(摘自网络)。 四百年前(明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九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据史料记载,大震当天,山石海水皆动,泉州城内外楼房店铺全都倾倒,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开元寺东塔顶盖南部的椽石有两条毁坏,东南角有8条毁坏。尽管如此,泉州的石塔基本完好无损。 <p class="ql-block">泉州除了这三处石塔,其它地方应该还有。</p> <p class="ql-block">作于2016年,修改于2021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