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

常乐

<p class="ql-block">九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段,阳光正好,秋高气爽,轻风云淡。秋色之美,手机随拍,拈手就来。</p> <p class="ql-block">九月是我的月份,是我幸运的日子。我出生在九月,我和妻子的婚礼是1979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亲友们见证了我们的美好时刻,我人生的大日子,大多发生在九月,九月是我的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成立前夕,母亲把我带到世界上,我出身在上海的中德医院(后来称卢湾区妇幼保健院),我也可称开国宝宝,和共和国同龄。</p> <p class="ql-block">我一周岁时,父母亲和兄姐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家是个大家庭,直到我十岁前都是老祖母当家,一家15人,和睦和谐,传承了优秀的家训和风气。</p> <p class="ql-block">坐在祖母跟前,傲居C位,小沙发里的,It's me。</p> <p class="ql-block">直到1981年我到北京工作定居之前,我居住在马当路328弄(新民邨)22号。离开上海四十多年了,还是时常眷恋老宅,有幸的是这条上世纪30年代建设的联排弄堂正在执行政府的老旧里弄腾退修缮保存。</p> <p class="ql-block">1979年与吾妻合影于新民邨旧居。</p> <p class="ql-block">1957年秋,我上小学了,卢湾区复兴中路第二小学。</p> <p class="ql-block">1963年秋天,我上中学了,上海市红星中学,学校有很好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和图书馆,老师敬业,教育有方,我们受了三年的正统的中学教育,我对数学(当时分为代数和几何)和化学偏好,我不是那种拔尖的,张扬的孩子,属于中规中矩。</p><p class="ql-block">至今快六十年了,常常怀念和感念教诲师恩,终身受益。现在我们初三(1)同学很友爱,我每次回沪都有聚餐,交流很热络,是我老年精神生活的一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24日,我幸运的进入上海重型机器厂(上重厂)当工人。这是一座万人大厂,在上海和国内机械行业是个骨干大厂,实刮挺硬的产业工人。</p><p class="ql-block">我是那种会动脑筋的,勤奋好学,干活不惜力,从不计较,在车间同事和领导中印象巨好的青年工人。</p><p class="ql-block">进厂没多久我被领导任命为监管队长,负责对车间十来名批斗对象的管理,这些人中有上重厂的总工程师,工艺处长,学术权威,地主资本家历史问题等等,那时先后开展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足见领导对我的信任,不过我能理性的面对,整理材料实事求是,从来没有难为和呵叱过他们,不能同情但是能起码的尊重他们 ,不过他们每周要给我交思想汇报。进车间一年多后,我就被领导指定为班组(60来人的大班组)核心,何谓核心,即后来的班组长,负责安排生产,倒班,安全,政治学习(那时候正是早请示晚汇报),一直到我离开车间。</p><p class="ql-block">进厂工作,意味着我从此自主走上生活道路,开始自己的人生。我不光努力上好班,践行上进;业余我开始读书和复习初中,自学部分高中课程;感谢朋友提供我许多中外名著和社科书籍,还自学了三角函数,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这些文学和基础课对我后来的大学,工作乃至人生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上重厂位于上海西南郊区,我工作三班倒,三周回一次家,休息一天,很幸运我有充裕的自我支配的时间,生活很充实。周日常约几位同伴打会儿篮球,乒乓,信步工厂宿舍区周边田间地头和黄浦江边(我们厂在黄浦江上游),江堤芦苇摇弋,附近农舍炊烟袅袅,春季油菜花黄,夏日收麦插秧,蝉鸣蛙啼,秋天稻菽千重浪和棉桃争相绽放,民风淳朴,乡村情趣,田园风光;附近的荷巷桥,马桥镇老街是逛不腻的,吃碗馄饨或盖浇面,老乡餐馆都用灶头,烧的是柴爿秸秆,我喜欢闻那种烟火气,喜欢吃柴爿馄饨,上面漂着猪油和蒜叶,特别的香,这种感觉现在或许在苏浙农家小镇还能找到。</p><p class="ql-block">我上大学前后在上重厂有十三年工龄,非常怀念我在上海重型机器厂的工作,生活岁月,特别要感谢上海重型机器厂对我的培养和大度,感激我的领导,师傅,同事和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上海重型机器厂厂牌是由我国大书法家舒同题写。</p> <p class="ql-block">1974年9月5日,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录取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落实毛主席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p><p class="ql-block">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批贴着“工农兵学员”标签的大学生,据统计从1972~1976年,一共招生5届,全国总计仅94万名在校生,平均一年仅招生十几万(今年我国仅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是1076万!)。虽然我们受过许多磨难,但是在同年人中是幸运的,我们大都是经过严格推荐选拔程序进录大学的。</p><p class="ql-block">在我幸运的九月,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梦寐以求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上重厂领导欢送我们,1974年上重厂选送了八位职工上大学。</p> <p class="ql-block">1974年国庆之夜,老北站我乘56次列车离沪赴学,绿皮蒸汽硬座列车,全程60多小时,经哈尔滨,10月4日临晨到达富拉尔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地处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苏联援建的重要工业基地,有著名的第一重型机器厂,北满钢厂,化工厂,热电厂和纺织厂。</p><p class="ql-block">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是由原哈尔滨工业大学迁来的重型机械,水利和化工三个民用专业组建的,1978年被国家教育部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东重于1997年整体搬迁到了秦皇岛,改名燕山大学。</p><p class="ql-block">我学的是轧钢设备及工艺专业,我们享受了集中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文革后期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加上每年长达6个月的冬季,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一种人生难得的磨练。年青时吃点苦,过后还真是人生正资产。</p><p class="ql-block">三年大学生活,孜孜不倦,毫不松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门门不放松。</p><p class="ql-block">学校为我们专业配置了高水平的教学和专业能力的老师,那时的浓厚的教学氛围,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学和相处都很融洽友爱,传道,授业,解惑,求真务实,40多年过去了难以忘怀。我们和老师不是那种传统的师道尊严,也不是现在那种你教我学,学分驱动的被动的师生关系,我们与老师在一起特别温馨,是那么令人神往的自然而亲密的师生情感。</p> <p class="ql-block">1977年,又是在九月末,我们毕业了。</p> <p class="ql-block">还是幸运的九月,毕业离校前,确定了恋爱关系,收获了爱情,她跟我大学同班,北京女孩。第二年冬天,我们在北京月坛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领取了Marriage License。明年将庆祝四十五周年,蓝宝石婚了。</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我先后在上海重型机器厂,北京重型机器厂和首钢机电公司整整工作了四十年,从设计员,到设计处长,到总工程师,从技术员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我的49年职业生涯,我深深感恩的是一直在体制内大企业工作,我服务的企业给了我从学徒工开始,做合格的工人,保送上大学,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和主持了数不清的设计课题和工程项目,我充分享受了大企业的资源和优势,有机会负责了许多企业和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这在其他城市和非重点企业是不可想象的。</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1987年的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九十年代末我主持了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的CSP连铸机的两个课题的科研,获得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经贸委颁发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我还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北京市工业百名优秀人才,中国重型机械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1981年结束了鸿雁传书的异地爱恋时光,四月我离开上海,到北京工作,离开上海重型机器厂时,与设计处的领导和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的一些高光时刻,也大多在幸运的九月。2000年我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p><p class="ql-block">那时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规定国务院每两年表彰一次,北京市一次只有50名;颁奖典礼是那年9月末在市委小礼堂进行的,我作为50人中的代表,是孟学农市长给我颁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办理退休手续后陆续在清华同方环境公司和原单位工作了八年,直到2017年九月末,离开工作岗位,告老还乡,开始享受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今年九月,是我人生的第七十三个九月,我们的年华,与共和国73年历程的轨迹高度吻合。</p><p class="ql-block">自从回归家庭,也已五个年头,每个九月我脑际的记忆会自然涌动,初心,责任,担当,机遇,脱颖而出,感恩,欣慰,释然,庆幸……。</p><p class="ql-block">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经历一岁悟。49年忙碌而简约,生活辛苦而充实,筚路蓝缕;庆幸的是读书学习的能力,视野和知识面成就了我,不辜负机遇;庆幸的是平生坚守自律,不迷茫,不平庸,不懈怠,做最好的自我,To be the best。</p><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有九月,岁岁年年心不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九月二十七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