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武船70年,具有300年历史的老码头及渡口!

瓦尔特

<p class="ql-block">  具有300年历史的老码头及渡口红砂石驳岸,一直鲜为人知。随着老武船的迁址和人文专家的呼吁,这一历史遗迹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p><p class="ql-block"> 烈女渡位于文昌门(原名“竹致门”,明嘉靖年间更为今名)外,与汉阳城、鹦鹉洲隔江相望。三百多年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始为连接武昌、汉阳二镇的古渡要津,无论摆渡汉阳,还是上行巴蜀,下至苏沪皖,人们多在此码头登船离岸。</p><p class="ql-block"> 烈女渡地处江水回流处,山崖陡峭,地势敞阔。渡口上筑大型石砌平台,呈圆弧状,可容百余乘客在此等候登船。</p><p class="ql-block"> 开国领袖毛主席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六年,曾14次从武船二码头上(烈女渡码头)下岸畅游长江!</p> <p class="ql-block">矶墙壁画</p> <p class="ql-block">江堤路</p> <p class="ql-block">在原武昌造船厂内保存完好的古码头遗址,黄花矶码头上行数百米,亦有一矶,名“红石矶”。相传康熙年间,一马姓女子因不堪忍受继父凌辱,悬梁自缢,被救后仍感悲愤,趁夜来到红石矶,投人江中。旧时的女子凡以死守节者,朝廷对其的旌表都是不遗余力的,垒基筑祠立牌坊不说,就连这矶旁津渡也取名为“烈女渡”。</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1956~1966年曾14次从此码头下水畅游长江!👍</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雕像</p> <p class="ql-block">历史照片首张</p> <p class="ql-block">历史照片记载墙</p> <p class="ql-block">河床干沽盘底</p> <p class="ql-block">只看到个锚,后面是看不出意思的刻字。</p> <p class="ql-block">永久的船厂老塔吊,也存在几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凸起的长方块这叫“江路子”,是船工逆水行船撑篙的着力点。</p> <p class="ql-block">红石矶</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6日,9日我两次豋矶上渡(听当地很多老人都说不知有这渡口),行走在这区间大脑象穿越几个世纪般,在此长江码头渡口,摆渡江北或逆江入川,溯江而下江东的各工农商学兵络绎不绝的幻影再现!因那时的交通可没现在的高度发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