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p><p class="ql-block">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p><p class="ql-block"> 《知江南》</p> <p class="ql-block">国庆假期,一家三口难得能一起出游,也是我时隔二十年又一次来上海,杭州故地重游,苏州还从未去过,这次在上海租车自驾,路线设计,从上海出发,杭州,乌镇,南浔古镇,同里古镇,苏州。把很多没去过的景点都逛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天跑了一圈,</span>上海还车回沈阳,开心而去,平安而归。</p> <p class="ql-block">外滩夜景真的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和平饭店当年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酒店,周润发演的电影《和平饭店》说的就是这里,不管你是什么人,犯了多大的事,只要进了和平饭店,就会保你平安。</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过多少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看过电影《八佰》真实原型就是发生在这里,淞沪会战末期,10月26日,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兵留守上海闸北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离。守军四百多人,为了壮大声势对外说是八百人,和日本人激战四天四夜,毙敌200多人,在各方压力下撤退进河对面的租界,在租界里中国军队实际被软禁,谢晋元拒不投降,1941年4月24日凌晨5点谢晋元被敌人收买的叛徒杀害,谢晋元遇害各界民众极为悲愤,在殡殓仪式上前往悼念的市民陆续达到30余万人。悲壮!</p> <p class="ql-block">墙体上弹孔清晰可见,记录了当时战役的激烈程度。</p> <p class="ql-block">谢晋元写给妻子的遗书。有骨气的中国军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旧上海当时最热闹也是上流社会的娱乐场所,百乐门,很多电影里都有它。</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远处就是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白娘子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吴越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倒塌。2002年雷峰塔重建,新塔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通高71米,五面八层,依山临湖。</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1924年倒塌前原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西湖里要坐船才能到的小岛,主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西湖对面的净慈寺,杭州十大景点之一。里面就有著名的南屏晚钟。</p> <p class="ql-block">蔡琴唱过的一首歌[南屏晚钟]文革时期南屏晚钟碑遭到破坏,粉身碎骨,这是1986年重新刻的碑。</p> <p class="ql-block">也是同一年,净慈寺重修钟楼,就是今天的三重檐。1984年,日本大本山永平寺,为报祖庭之恩,捐了十吨铜,铸成今天的钟。书法家赵朴初写了六万七千字的(妙法莲华经),刻在钟身上。每天早上四点跟晚上八点,净慈寺敲钟一百零八下。古人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每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以上数字一加,刚好一百零八。所以,敲钟一百零八下,消除人间任何烦恼。</p> <p class="ql-block">西湖灵隐寺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济公,其实济公不是在灵隐寺出家,他是浙江台州天台人,是在老家国清寺出家,他的师傅叫慧远,是很有名的主持,主持过好几个寺院,大家都知道济公是个不受清规戒律约束的人,喝酒吃肉,行为疯疯癫癫,他师傅慧远对他还是很包容,济公也很感恩,在1169年慧远禅师奉诏调到了灵隐寺当主持,过了几年,济公在国清寺也待不下去了,因为没有人照着他了,就想去找他师傅,他就做了云游和尚,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灵隐寺,就在灵隐寺挂单了,挂单就是临时吃住,临时落个脚。</p> <p class="ql-block">理公之塔是纪念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和尚埋葬遗骨的地方,慧理和尚是印度僧人。</p> <p class="ql-block">拍了照,人却不认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济公经常睡觉的地方,也是他经常吃狗肉喝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五A级景区,坐圈船就完事,电影非诚勿扰在这里取过景。</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晚清红顶商人,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筹集军饷有功,慈禧赏他骑马进紫禁城穿黄马褂,二品红帽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晚年破产郁郁而终,他能有这样的下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一直不和,李鸿章想扳倒左宗棠必须先干掉胡雪岩这个财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胡雪岩太作了,比如!向汇丰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用作军饷收复新疆,汇丰银行要的利息是四厘,他向朝廷报一分二,这就是拿政府的回扣,比如,他做生意向银行贷款快到期了,他把向政府借的用于还贷款的钱先买生丝等着涨价在赚一笔,最后赔了,这些后来慈禧也都知道了。最后慈禧让左宗棠抄的胡雪岩家,慈禧知道左宗棠不会把胡雪岩弄死,因为胡雪岩毕竟对朝廷有功,享年62岁。</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家</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家</p> <p class="ql-block">以上几张都是胡雪岩家。</p> <p class="ql-block">乌镇水乡</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好像缺只兔子。哈。</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p> <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四大园林。园主人历经几代换了多人,见证了半部苏州史。</p> <p class="ql-block">唐伯虎的一生!他爸唐广德,开饭店的,还开成了连锁,没什么文化,却贼能赚钱,唐伯虎16岁考上了童试第一。18岁结婚娶妻徐氏,在24岁时他爸去世了,他妈郁郁寡欢没多久也死了,在没过多久,他老婆徐氏和幼子相继也死了,他妹妹也因悲伤过度也上吊死了,唐伯虎所有家人在一年之内都没了,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消沉了好几年,他的好朋友祝枝山开导他,你这样不行啊还得振作起来,唐伯虎开始醒悟发奋学习28岁考上解元,也就是今天的硕士,江苏省第一,又娶了媳妇何氏,没多久就带着父母的遗愿,和江苏人民的殷切希望进京赶考,路上认识了江阴的有钱人徐经,俩人一起进京赶考,这俩人是一个有才,一个有财,一路吃喝玩乐到了京城,开始拜访达官显贵,还拜访了主考官陈敏正,考试结束,还没公布成绩主考官陈敏正就说考的最好的一定是唐伯虎和徐经,其他考生就认为肯定是考场作弊,就向朝廷举报了,都抓到了大理寺,但也没查出什么,结果是主考官陈敏正下岗不得在用,唐伯虎和徐经永远不许再参加科考。唐伯虎带着失落回家了,到家后老婆小何同志也没给安慰,心想不能跟你混了,以后也坐不上奥迪,抹不上迪奥了,就要求离婚,唐伯虎也是万念俱灰,就给了她自由。这样唐伯虎又开始了消沉的生活,天天出入酒吧,歌厅卡拉OK,这时候他认识了苏州第一名妓沈九娘,沈九娘钦佩唐伯虎的才华,甘心做家庭主妇,唐伯虎就用毕生积蓄替沈九娘赎身并新建了桃花坞,那时唐伯虎36岁,沈九娘31岁。还生个女儿叫桃笙, 沈九娘38岁那年病了,临死前她说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话。承你不弃,让我做你妻子,我本想尽心力做好家务,让你专心画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但我快死了,望你善自珍重,这七年是唐伯虎一生当中最幸福快乐的,从此后唐伯虎开始了青灯古佛渡余生的日子,一年冬天下大雪,唐伯虎病的很重知道自己快死了,女儿桃笙已经许配给好朋友的孩子,没有了牵挂,回顾了自己凄惨的一生,还写了绝笔!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唐伯虎走完了他凄苦悲惨的一生,死后祝枝山等人给他立了碑,墓碑刻的是唐伯虎最喜欢的称呼,明唐解元之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伯虎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枫桥夜泊》</p><p class="ql-block">唐:张继</p><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p><p class="ql-block">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已经一千多年,是世界第二大斜塔,经过两次修复目前不在继续倾斜。</p> <p class="ql-block">虎丘剑池”4个大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p> <p class="ql-block">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上海武康路,见证了上海百年历史。老舍故居,宋庆龄故居,黄兴故居等,周边也是美国,伊朗,法国等国上海领事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江南游,游江南!至此江南自驾到此结束,开心而去,平安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