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游轮之旅~~终结篇

上元真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22日,海洋冒险号上的最后一天。船在悠长的南斯特伦峡湾里缓缓前行,整个峡湾有一百六十多公里长,峡湾的尽头是格陵兰岛上最繁忙的康格鲁斯瓦克商业机场。整个机场是1941年二战期间美国人在此修建的,据说是为了支援欧洲战场。当年经过美国佬考察,这个峡湾里的气候条件最适合飞机起降,无论格陵兰内陆或是周围海洋上如何雷电交加、风起云涌,这个峡湾里因有周围群山拱卫,依旧波澜不惊,气流平稳,飞机起降几乎不受影响。格陵兰大部分国际航班都在这个机场汇集,然后再由小飞机将旅客转送到其他地区,包括首都努克。我们次日晚上将会在这里飞回冰岛的雷克雅未克。</p><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钟开始,船方组织游客们参观本船的所谓的舰桥,也就是大白话说的驾驶室,船长和大副、二副们在这里驾驶操控本船的地方。这个地方事关航行安全,平常是严禁闲人进入的。游客们按照语言分成了英、德、法几个组,轮流进入舰桥参观,我随英语组第一批来这里。参观全程都是船长在主讲,那个讲过格陵兰地理的老导游不时地还为混人我们队伍中的几个德国人翻译一下。据船长介绍,这艘海洋探险号是三菱造船厂于1990年在日本神户建造的一艘小型客轮,至今高龄已三十有二,算得上一艘老牙船了。唯一值得我们宽慰的就是这条船的破冰等级在同类型客船中算是偏高的,达到了1A/4E级,在北极、南极附近的海域航行,只要您不对准了冰山、礁石猛冲直撞,基本上没有泰坦尼克号那样的沉船之忧。这些年来,不仅船东数易其人,船名也改过两次,刚出厂时叫“边疆精神号”,三年以后改为“不来梅号”,这个名字叫了二十多年,后来又经过升级换代的装修改造,以前全船一直都是白色的,最后一次装修是在2019年,颜色从此改成半蓝半白色了,船名也从“不来梅号”改为“海洋探险号”(以我游客之心,度船东商业目的之腹,肯定是为了招揽南北极的游客而改叫这个名字的)。船长说,这条船各方面的各方面性能依然非常完好无缺(当然他不会当着我们游客面前说这船的不足之处)。如今建造一艘这样同等类型的船,造价大约在一亿到一亿五千万美元之间。一般的大型游轮都重达数万吨最多到二十多万吨,载客人数从一千多到四千多不等。而这条船总重只有6752吨,载客人数一百五十人左右,不包括船员水手和服务人员约九十人。整条船长度为一百一十一点五米,宽十七米,上下共有七层,吃水深度六点六米,配备了两台日本大发公司生产的船舶用柴油发动机,每台发动机都有三千两百多马力之巨。最大航速十六节,相当于每小时三十公里。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技术标准,现在来看,这个速度可不算快。客舱内的装修也有老旧之嫌。船长说,如果把这条船比作一个人的话,舰桥就相当于人的大脑。本船的所有动作都是按照这里发出来的指令进行的。以前的轮船的驾驶舱里,最明显的就是有一个大舵轮,由船长亲自或者是由他的副手把持着,根据船长的口令,向左或向右扒拉着,通过船舵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现在这样的大舵轮早就不见了,已经改成电子操控的了,通过操控台上的一个球轮状仪器来控制船舵和船的前进方向。发动机的转速和船前进速度的快慢,也是通过操控台上的手柄来控制的。船上配备有水面和水下的雷达,前后左右水面上下的障碍物早已在雷达显示屏上标示的一清二楚。船舵既可以人工手动控制,也可以完全摆脱人工,由电脑根据雷达系统的信息和航行路线图进行自动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航行的安全。这艘船刚下水的九十年代初,全世界的电子科技水平远不像如今这样发达,那时的电脑还是286,还没有在船上应用呢。美国佬用24颗人造卫星组成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也还没有建成(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船舶在大海里航行,定位就靠航海图和六分仪了。本船的舰桥里仍保留着一张巨大的海图台,仍有海图和六分仪放置其上。船长说,按照本船航行全球南北极的航线,如果要带齐所有的航海图的话,得有五千多张,海图台下面根本放不下。现在一台电脑就把全世界所有的航海图都存起来了;虽然现在船上已经配置了电脑操控系统和GPS,但是航海图和六分仪还是不能丢。万一哪一天船上发生电路故障或天上GPS卫星失灵,依靠这些早年的设施,本船还能继续在海上航行。海图台后面的柜子顶上有一排格子,里面都是本船需要停靠港口的国家旗帜和联络用的不同种类的信号旗。船长说,以前进港停靠的时候,除了有无线电通信联系以外,用旗帜联系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不同颜色和不同号码、不同字母的旗帜在航海界都有特定的含义。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在魁北克,全黄色的旗帜表示要求进港;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红白旗表示引水员已经登船,准备出发离港了;还有一面上白下蓝、蓝色部分分叉的旗帜,这个旗帜一挂出来,就表示我船周围有潜水员在水下作业,过往船只要小心远离。虽然现在发达国家的港口都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联络方式,包括通过网络用语音、视频、电子邮件等,但是在边远和不发达地区,还是需要用信号旗来和港口当局联络的。船桥里还设有驾驶人员的监控系统,如果当班人员五分钟以上没有在舰桥内走动,监控系统就会给船长或大副的卧室里发去警报,以防止当班人员夜晚航行时打瞌睡和睡觉从而出现安全隐患。在舰桥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近似于阳台的露天空间,站在上面,船舷两侧的海面情况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两个小阳台上也各有一个与舰桥中央类似的控制台,可以用来操控船的进退和左右移动。在码头靠岸或通过狭窄水域时,就会需要到这里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舰桥的后墙上,我还看到一块白色写字板上面标注着,本船这次航程共载客152人、船员85人,总共237人在船上。对于这艘船来说,绝对是客满状态了。今年夏季,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新冠三年来旅游行业首次爆发性的恢复。除了东亚的中港台仍在局部封控中,欧美澳新和东南亚基本上都已经全部放开。前两年的新冠疫情让旅游业惨遭重创,游轮、航空、酒店和餐饮等各界几乎都是入不敷出、惨淡经营。但愿他们今后能迅速恢复正常,让俺老人家得以在暮年之际行走更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美女一边喝一边介绍各个牌子啤酒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游轮行业历经三年疫情的打击,今年夏天刚开始爆发性复苏。同业之间竞争激烈,不少小型的游轮都推出了全程酒水免费的优惠措施。俺们这条船比较抠,三餐时饮料、咖啡免费畅饮,酒却始终要游客另掏腰包购买,价格也不便宜,普通葡萄酒得要三十到四十欧元一瓶。为平息众怒,(其实也未见得有多少乘客会怒,只是我有点小怒而已)船方组织了几次免费的酒会。一头一尾的是欢迎游客登船和下船的迎送酒会,每人一杯香槟,虽然可以续杯,但大家都比较矜持,鲜有乘客提出续杯要求。还有一次是在本船抵达最北的将近北纬七十度的时候,船方在甲板上免费向游客们提供加热了的葡萄酒🍷以示庆贺。再一次就是在下船前两天的晚餐后,船上举行了一场啤酒品尝会,由船员中的一位目测一米八的金发碧眼大美女为主、一个小帅哥为辅,以介绍格陵兰和冰岛生产的啤酒🍻为名,招待乘客不限量地免费品尝了几个牌子的啤酒。那大美女疑似酒腻子出身,虽然数杯下肚后腮若桃花、醉眼迷离,但依然一副千杯不倒之态。俺开始还幻想她喝高以后不胜酒力,没准一不留神,一个踉跄或许会栽入端坐前排的本老汉怀中。苦等半晌,绝无此迹象,让俺老人家大失所望。陪她灌了一肚子啤酒,喝得肚歪,怅然而归。</p> <p class="ql-block">品酒会前半场,酒保们总是抠抠索索地每次给倒小半杯,生怕旅客们把他们的啤酒🍻喝完了。</p> <p class="ql-block">几位酒保开始还跑前跑后地给客人斟酒,后来为了省事,干脆就直接将整瓶啤酒放在客人面前了。我心说,早这样不就完了,瞎忙活半天。</p> <p class="ql-block">最后才想开了,干脆就整瓶给游客们喝了。</p> <p class="ql-block">8月22日,海洋冒险号上的最后一天。船在悠长的南斯特伦峡湾里缓缓前行,整个峡湾有一百六十多公里长,峡湾的尽头是格陵兰岛上最繁忙的康格鲁斯瓦克商业机场。整个机场是1941年二战期间美国人在此修建的,据说是为了支援欧洲战场。当年经过美国佬考察,这个峡湾里的气候条件最适合飞机起降,无论格陵兰内陆或是周围海洋上如何雷电交加、风起云涌,这个峡湾里因有周围群山拱卫,依旧波澜不惊,气流平稳,飞机起降几乎不受影响。格陵兰大部分国际航班都在这个机场汇集,然后再由小飞机将旅客转送到其他地区,包括首都努克。我们次日晚上将会在这里飞回冰岛的雷克雅未克。</p> <p class="ql-block">网络加谷歌地图可以让我们随时知道自己身处何方。</p> <p class="ql-block">揍是木有中国🇨🇳旗,可能这条船主要跑南北两极了,没有在中国港口停靠过。</p> <p class="ql-block">存放各种旗帜的格子柜。</p> <p class="ql-block">各种旗帜含义表。</p> <p class="ql-block">六分仪和航海图也不敢丢,万一哪天大国开战,天上的GPS卫星失灵了,不至于迷失航向。</p> <p class="ql-block">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看来中国南极考察队乘坐过这条船。</p> <p class="ql-block">这东西就是本船的舵把子啦,相当于汽车的方向盘。</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把柄是控制两台发动机转速的油门加变速器。</p> <p class="ql-block">一只伸向油门的魔爪。</p> <p class="ql-block">这个监视屏可以看到船的前后左右。</p> <p class="ql-block">航线显示仪器。</p> <p class="ql-block">船桥外也有一台操控台可以控制航向和速速。</p> <p class="ql-block">水底雷达显示屏。</p> <p class="ql-block">一圈学下来,我基本上可以或买或租或偷或劫一条船开起走啦!</p> <p class="ql-block">显示各部位状况的仪表柜。</p> <p class="ql-block">从舰桥出来就是船长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船长的卧室紧挨着办公室,进去偷窥了一眼,没有发现金屋藏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舰桥的写字板上写着“船员85人,乘客152人,总共237人”。欢迎酒会上船长曾经介绍过,85个船员分别来自十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下船前的欢送酒会上,各个部门的船员代表们又上来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下船的前夜是龙虾🦞晚餐。</p> <p class="ql-block">龙虾大小不一,赶上小的了就觉得吃亏啦。</p> <p class="ql-block">离船前的早餐可得使劲招呼!</p> <p class="ql-block">次日下船,仍需冲锋舟摆渡。船长亲自在舷梯送客,与每一位乘客握手道别。大副等人也在舰桥上向离船的乘客们挥手致意,并且为每一艘驶离的冲锋舟鸣笛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日下午,搭乘冰岛航空公司的航班离开格陵兰到冰岛转机。飞机起飞后,天气晴好,我心中暗喜,以为终于可以从空中一睹格陵兰冰盖全貌了。然而飞机起飞以后,顺着峡湾上游东去,飞行了十几分钟居然还没有看到冰盖的影子,原来深邃的峡湾逐渐变成了几近干涸的河床,蜿蜒在岩石丘陵之间,最后消失不见。广袤的岩石丘陵早年必定曾为冰雪所覆盖,如今上面只剩下了一个个的小湖泊。飞机最少飞行了上百公里后,我才看到真正的格陵兰冰盖。我此前想像中的格陵兰冰盖应该是一望无际、平滑如玉的大雪原,但亲睹实景却大相径庭。雪原上密密麻麻的沟壑纵横,有点类似于放大镜下的皮肤。不知道冬天降雪以后是否也是这个样子,我估计再大的雪恐怕也难填平这些沟壑,因为在飞机上清晰可见的地面沟壑,它们的实际深度最少也得有几十米以上。毫无疑问,雪原上沟壑越多,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就越大,冰雪消融的也就越快。工业革命的两百多年以来,人类为了获取能源,所使用的矿物燃料越来越多。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温室效应日渐明显,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现,水灾、旱灾接连不断,今年中国长江见底,巴基斯坦发大洪水,美国佛罗里达遭遇百年不遇的热带气旋飓风“伊恩”,损失千亿美元之巨,或许这些现象都与气候变暖有关系。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列入了国策日程,有的国家还规定了若干年后要全部改用电动汽车等等。但远水恐怕难解近渴,而且人类追求舒适安逸生活的本性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就本叟此趟旅程而言,飞行往返上万公里,游轮航行数千公里,碳排放得以吨计吧?为降低碳排放而要求每个人困守穷庐、不离故土也根本不现实。若将眼光放之长远,按照天文学的理论,太阳在燃烧将尽之际会膨胀成红巨星,最终会把地球吞噬进这个红巨星的大火球之内,然后再塌缩成白矮星、黑矮星之类的。地球上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故人类和地球的灭亡是必然的结局。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瞬间而已。念及于此,曷不释然?还有必要委屈自己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吗?既然人无百年寿,何苦要怀千岁忧?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知几代成绝户?余年无几,可劲儿溜达造吧。呵呵。</p> <p class="ql-block">初见沟壑纵横的冰原。</p> <p class="ql-block">飞机飞到格陵兰岛中部时,地面就彻底被云彩遮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