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实验小学 承办“新课标下的小学课堂变革实践” 线上培训活动(数学专场)

静听

<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是国家育人方向的导航标,是教学实践的指示灯。为有效推进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广元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元市实验小学校承办的“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下的小学课堂变革实践”线上培训活动,于2022年9月29—30日举行,其中30日为数学专场。因新冠疫情影响,培训活动采用线上形式进行。</p> <p class="ql-block">  2022版新课标对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及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表述,本次培训着力于如何落实“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 开学伊始,学校数学团队结合本次培训活动的意图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精选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六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磨课团队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方面进行集体探讨,达成共识,确定初稿教案,明确每堂课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然后进行无生试讲、再到有生试讲,实小数学团队一遍一遍的磨、一遍一遍的改,精雕细琢,力求在课堂上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在团队共同努力下, 9月30日如期高质量呈现了六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围绕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六个微讲座,展现出实验小学良好的学术风气和专业水平。</p> <p class="ql-block"><b>毛秋菊老师示范课: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b></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通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毛老师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一是营造“情境场”,发现并提出问题,感受模型。上课伊始,创设冰墩墩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了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和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感受数的过程中存在同数连加的特点,从而聚焦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自主建构概念的意义。二是营造“思维场”,围绕问题串,构建乘法模型。让学生体会从加法引出乘法,体会乘法产生必要性,再通问题串“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6从哪儿来的?”“2×6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强化“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意义,逐步构建乘法模型。三是营造“互动场”,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完善乘法模型。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巩固测评,检验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真正检验核心素养达成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b>张洪玫老师展示: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b></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张老师以问题引领课堂,全课紧紧围绕3个大问题进行探究:一是角测量的单位是什么?二是角测量的工具是什么?三是怎样使用测量工具?</p><p class="ql-block"> 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课开始张老师给出了两个角,提出了角1角2哪个大?大多少?怎么办?接着创设了小组活动,通过选、摆、说来比较角2比角1大多少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明确度量对象,更体会到了用同一单位来进行度量的必要性。用哪个作为度量的标准才合适?通过测量经验和刚才小组活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再细分单位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一度这个度量单位。1度怎么来的?在讲解1度的教学过程中顺理成章的解决了角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量工具怎么用?采用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落实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p> <p class="ql-block"><b>王亚波老师展示: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b></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王老师采用了问题串引领教学的方式。认识几分之一,重点是认识二分之一,在这一重点教学环节中,王老师主要设计了两个大问题:一半是怎么来的?二分之一是怎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课始,王老师以动画片情景为载体,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触发问题产生,一个饼怎么分?每人分多少?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提出大问题:一半怎么来的?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弄明白一半是怎么来的。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还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二分之一),提出第二个大问题:二分之一怎么来的?建立一半与二分之一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数感。最后,在层层巩固测评中,使教学层层递进,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整节课循序渐进,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串为中心,以表达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p> <p class="ql-block"><b>胡波老师展示: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b></p><p class="ql-block"> 本堂课胡老师创设口算情境,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算式是有规律的,然后胡老师以“探索规律—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开展教学,以学生发现一组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都变了,怎么变的?”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到发现规律的学习过程,再通过另一组算式验证所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再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从发现提出问题,到探索总结规律,以巩固与诊断为导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实现教学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b>曾珍老师展示: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b></p><p class="ql-block"> 开课伊始,曾老师创设情境:“这两块草地到底哪块大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紧接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展开有效的探究,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具去验证猜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猜想,明白通过沿高剪开,平移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水到渠成地将新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已学旧知“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推理能力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得以发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丰富的体验中逐渐明晰并自觉应用。</p> <p class="ql-block"><b>陈利萍老师展示:六年级上册《数与形》</b></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注重从情景设置出发,提出问题;用问题引领,开展探究学习;采用当堂练习,巩固诊断;关注语言表达,提升思维。从这四个方面,相互衔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从一个小正方形引入课题,接着又增加3个、5个、7个小正方形,结合算式学生进行观察,发现都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进行相加求和,再观察等号右边的数据发现这些得数都能写成平方数,由平方数又想到了正方形,陈老师又通过引导学生画图来表示这些算式,并在形中找数,数中找形,使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b>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的微讲座</b></p><p class="ql-block"> 在每节示范课后,上课的六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一一对应进行了微讲座。微讲座阐释了本节课渗透的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如何落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围绕情境创设,让学生提出、发现问题,落实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围绕问题和问题串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落实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最后巩固诊断,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微讲座,让观课教师真正理解教学设计的意图,课堂变革的方向,如何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中落实落地。</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市教师发展中心赵怀广主任对本次培训活动做了总结讲话,对示范课和讲座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  在数学专场活动中,每堂课参加线上培训的5000多人次,充分体现出共研共学的研训风尚。</p> <p class="ql-block">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此次“新课标下的小学课堂变革实践”线上培训活动会成为学校教学教研的新气象,推动我校老师们凝心聚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着力提升课堂质量、教学质量,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供稿: 蒋丽 昝婷婷)</p>

学生

教学

新课标

数学

课堂

素养

算式

问题

老师

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