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伊亚之泪(罗鹤鸣)

微风微凉

<p class="ql-block">公元3170年10月1日,我和幸存下来的人类通过地下电梯“逃离了地球”,赌上仅剩的一切,带着最后的希望前往地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哈迪斯”风暴来袭 </b></p><p class="ql-block">公元2995年,第N次工业革命拉开帷幕,依托于一种由太阳内部核聚变所产生的高能粒子物质“涅”,人类实现了星际探索的第一步:环绕太阳系。自此之后,世界各国纷纷以举国之力展开太空军备竞赛,试图抢占尽可能多的太阳系控制权。为了维护空间秩序,联合公约应运而生。公元3125年,“涅磐计划”通过,该计划旨在获取源源不断的“涅”能以满足星际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该目的,人类向太阳多次发射涅能光束,却意外加速了太阳活跃期的到来,并诱发连锁反应。</p><p class="ql-block"> 公元3150年,太阳活动达到峰值,史上最强太阳风暴“哈迪斯”突然袭来,使地球通信系统陷入瘫痪,地球文明一夜之间消失不存。与此同时,超强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活着还是死亡</b></p><p class="ql-block"> 那是灾难发生后的第三天,我们谁也没有预料到这竟会是我们“逃离地球”的开始。 </p><p class="ql-block">天空不时划过一颗颗火球,但在“永恒”白昼下显得更加刺眼的光芒却并非来自陨石——而是卫星的残片和飞船残骸。曾经让我们无比自豪的“涅磐计划”现在却反过来成为了随时可能夺取我们性命的死神。 </p><p class="ql-block">“科技的进步果然是一把达摩克斯之剑!”看向窗外的荒芜,我忍不住说道。虽然作为联合公约的最高指挥官,我深知不应说出这样消沉的话,只是看向窗外的荒芜,实在叫我难以忍受。 </p><p class="ql-block">指挥部里更加安静了,人们低头不语,谁也想不出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些还留在地球上的飞船,因为没有了通讯能力,现在早已成为一堆暴露在阳光下熔化的废铁。</p><p class="ql-block">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将人们集中起来,搜集尽可能多的物资,恢复一部分的通信基站,在地下修建可持续生存舱,以供人们避难。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纵使我们的技术能够保障食物供应,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可是精神上的恐惧与绝望才是我们要面对的最大敌人。毕竟,没有希望的活着,才是最痛苦的煎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决定生死的会议 </b></p><p class="ql-block">“检测官,向大家报告下近况吧。”我努力压制住自己的颓丧,说道。“是。目前大部分民众已经移入地下生存舱,医护机器人已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测,除了烫伤外并未发现辐射所引起的其他病症。此外,极地冰层大量融化,不少滨海地区已被淹没,预估二十年之后,全球地表都会被吞噬,并且大量的污水将……”“好了,情况大家都知道了。照目前来看,这样的地下生活也只能维持10-20年左右,”我皱了皱眉,接着说,“谁有什么办法吗?一点灵感也是极好的。” </p><p class="ql-block">会场鸦雀无声,那种只在梦里或者影视剧里出现过的压抑而沉闷的滤镜把这里渲染的真像死了一般。“放弃吧,指挥长。让人们尽可能的享受人类最后的时光吧。”“狂欢而死吗?”一阵沉默后,我再次发言:“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只是——”“快说”“您请讲”“你快点说呀!”又是一阵沉默,人们似乎都陷入了一种沉思,一种因绝望而生的迷惘。“能不能向地心世界进发呢?”我说,“理由有三:一、以我们现有的能力无法逃离地球,更不用说在外太空找到‘落脚点’;二、继续加固地下基地也无异于困兽之斗,无法抵御地下水的侵袭;三、向地心世界进发,是唯一可能的长久生存之策。前提是,真得存在那么一个地心世界以供我们永久居住……”又是一阵沉默,不过,沉默之后,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发现“忒伊亚之泪”</b></p><p class="ql-block"> 那次会议,被称为“忒伊亚会议”,是人类迈向地心世界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五年之后,我们设法前往北极,带着最后一台涅能对撞机,向地下发射了微量涅能光束。依托于涅能物质的高穿透性,我们成功探测出了地心的内部结构和更为精细的地球构造,发现地球内部竟然还有一颗行星——“忒伊亚之泪”,并且在莫霍界面之下有一条直通地心,疑似人为修凿且已荒废的道路——南斯拉夫通道。</p><p class="ql-block"> 此前我们一直认为行星忒伊亚在与地球相撞后,一部分的碎片成为了月球,而另一部分则留在地球内部与之融合。没想到,忒伊亚的碎片竟在地球内部奇迹般的“存活”下来,成为了一颗与地球“同呼吸共命运”的行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行星不仅有与地球一样的重力加速度,即适宜人类生存的引力场,还有与地球相近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据初步探测,行星“忒伊亚之泪”的表面覆盖着茂密的绿植,其制造氧气的途径依然是光合作用,光照来源于地核,至于水的来源,我们目前还没有查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未在该星球上发现人类活动的痕迹。有了这些发现,我们就能满怀信心的向地心世界进发了! </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读者,我知道你和我一样的惊讶,尽管这里有着一系列的疑问有待我们去解答,不过,我要说明的是,这就是事实。事实就是,我们在自己久居的地球家园中发现了新家,乔迁的喜悦是消除疑虑的良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希望之路</b></p><p class="ql-block"> 公元3170年9月1日,在历经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纪难关之后,我们成功修建了前往莫霍界面的地下电梯,并将其命名为“希望之路”。(这条起始于北极的道路,沿用了前苏联的科拉钻井,在对其进行加固和改装之后,我们使用了碳炔超深钻和革新性制冷技术,历时15年,终于抵达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的南斯拉夫通道。)</p><p class="ql-block"> 公元3170年10月1日,亦是忒伊亚元年元月1日,我和全球各族同胞整装待发,踏上了一条通往新生的希望之路。</p><p class="ql-block"> “愿那里没有疾病,愿那里没有灾祸,愿那里只有光明永不熄灭——我们共同的忒伊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