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金秋十月繁花秀,书院四年古城辉。<br> <b>今天是故乡新宁县金城书院重启四周年的日子,</b>翻看同前任与现任院长在门前的合影,我十分敬佩他们倾心聚力、劳神捐钱,使300多年前的书院重新启用,而今成为县城文化名片;金光耀故乡,豪情寄远方。</h1> <h1> 2018年10月8日家乡崀山天彩文化小镇,随着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秦立军等领导与嘉宾揭开帷幕,金城书院再现神州大地。史载康熙二十四(1685)年,新宁县治金城村始建“清泉书院”;至乾隆二十(1755)年,知县温章元迁建于城南堤改名“金城书院”;后几迁几易其名,到光绪二十七(1901)年诏令书院改称小学堂。117年后金城书院重启,我非常高兴,写下<b>“续楚勇豪气,兴崀山雄文”;“金子岭下启新院,城夫江边读佳书”,</b>作为祝词纪念。</h1> <h1> 2019年清明时节,我们56位老战友为纪念参军45周年暨参战40周年到崀山北大门聚会,相约参观了金城书院,感慨<b>“金城崀山冲豪气,家国情怀贯长空”</b>,五位定居外省的战友和家人同院领导合影,牢记初心,不忘生养与教育我们的地方。</h1> <h1> 返回惠州不久,获知书院发起并承办 “扬书院文化,建书香新宁”迎国庆7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我跃跃欲试,想起当年家住海拔千多米高的山区读书不容易,走一小时路到大队小学,走三小时路到公社初中校址,走八小时路到区里高中校区;有时逢倾盆暴雨,有时遇鹅毛大雪,尤其是洪水中冒险过渡……。即以<b>《故乡读书路》</b>为题投稿,还得了个三等奖。兴许是对六十来年前求索之路的回眸,也许是思索三百多年前办学条件更为艰辛,目的是启迪后辈珍惜今天美好读书时光。 </h1> <h1> </h1> <h1> 新宁县金城书院于2019年8月正式注册,以挖掘史料、传扬文化、推广岩鹰拳武术等为主要任务。法定代表人院长肖剑锋是“中国好人”,东莞湖南省新宁商会会长,在家乡新宁回龙镇办有裕锋农场,德才兼备、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在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关怀下,当年底迁至县城具有千年历史的放生阁办公,并举办了文化沙龙和周年庆典等活动。游子敬重他们当今的壮举,也敬重从金城书院到岳麓书院走出来的翘楚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优秀人才。<b>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催马敬老酒,迈步开新程。</b></h1> <br> <h1> 2020年春夏之交,新宁县四部门联合举办书院文化楹联作品征集活动,共收集作品716幅,评选出10幅获奖楹联。当代“联坛十秀”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吕可夫的作品“岳麓居前,有材惟楚;崀山继后,为盛于斯”;匠心独运,化用著名的岳麓书院门联,更显对联规范格律,妙串两院一脉相承之史实。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岩鹰拳掌门人、湖南武术馆馆长刘烈红特法书写,用作书院正门联。名联会萃,尽显高手风范;只有亲身参与,方觉差距所在。本人班门弄斧撰写的<b>“五岭独新宁,万古堤防立阁院;三周累进士,千秋俊彦兴志文。”</b>入选2020年金城书院《书院春秋•征联专辑》(共收录150幅),深感汗颜,诚惶诚恐。</h1> <h1> <b> </b>2020年11月26日,以<b>“道南一脉,文化崀山”</b>为主题的中国崀山首届书院文化论坛,在我故乡举行,多位国内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发言,纵论溯源、把脉传承。特别是本土作家周晓波先生讲述的<b>“千年弦歌——新宁谏议书院钩沉”</b>,使新宁办书院的历史从“金城”又前移了七百年;提供的史料详实、文物丰富,且遗址保存完好,令人信服。当年在马头桥坪山村石洞里读书的周仪,北宋雍熙二(985)年进士,为宋代邵阳进士第一人;学识博洽,遇事直言,累官谏议大夫;晚年回原籍创办书院,门徒数百。后其子周湛及孙周钦相继成进士,<b>人称“宋三周”,早于盛名的“宋三苏”</b>。论坛期间还举办楚勇文化展,家门湘舟提供了珍贵史物。回眸千年史,心潮澎湃时。</h1> <h1> 2021年清明节前几天,我们到迁址后的书院参观学习。在金顶人形、黛瓦木柱、红门黄字的书院门前,老乡战友与院领导合影。进门望见“道南一脉”金匾高悬,正墙装裱着张才山先生佳作《金城书院赋》,<b>“书院在,文化之根不朽;文化在,思想之泉不枯。”</b>留下深刻印象。我把准备好的一百本书籍捐给书院,表达丁点心意;李中平老院长还回赠了纪念品。有感于宋朝道教向南传播至新宁,公元1067年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来此,畅游夫夷江犁头湾的莲潭构思名篇《爱莲说》,并题写“万古堤防”雕刻于巨石之上;又联想自身告别三十年军旅生涯,举家迁移南海边,“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肖院长关注下<b>,欣然写下“南移”二字。</b></h1> <h1> 随后观看了书画、楹联、史料图片,在图书陈列处,我们兴致勃发翻阅书籍。细细想一想:在当今许多人走路、开会、办公等都常看手机,急功近利的学习氛围之中,若真能像先贤那样,平心静气<b>在书院坐下来读几本原著</b>,该是多么惬意啊!</h1> <h1> 2021年6月10日,金城书院农耕文化基地上举行了<b>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b>揭牌仪式,一批部队退役的飞机、火箭、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列阵摆放,高空攀登、空中穿林等军事训练设施依山而建,巍然屹立。作为一名老兵,深感欣慰;在异乡吃着基地产出的稻米和茶油时,乡情无限,回味无穷。</h1> <h1> 近年来县领导特别重视金城书院的各项工作,亲自调研把脉,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参与读书活动。一批批文化大家、书画名家、行业专家,现任官员、退役将军、乡贤精英,从各地纷至沓来,这里成了<b>出境率最高的地方</b>之一。<b></b></h1> <h1> 书院是璀璨文化长河中的一座灯塔,当它灯熄后一旦重新点燃,必定光芒万丈,继续发挥引航作用;如若它<b>成为人们心中的灯塔,必将永远辉煌。</b><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部分图片源自网络)</span></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