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乔家路,寻找童年的记忆

凌云志2011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年夏天,听说南市区乔家路一带已完成了居民动迁,即将进行旧区改造。<br></h5><h5> 乔家路是我幼时居住过的地方,我从出生到六岁就居住在乔家路。乔家路旧区改造,会不会把我儿时住过的地方拆掉呢?于是我决定赶紧去那里走一趟,去寻找我那人生开始的地方那星星点点的记忆。</h5> <h5><p></p><p></p><p></p></h5><h5> 乔家路位于南市老城厢,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它东起中华路,西至凝和路,全长539米。<br></h5><h5> 这里曾是大名鼎鼎的富人区,宜稼堂、梓园、药王庙、九间楼……从徐光启到爱因斯坦,太多名人作家等都曾在此居住。那时候,乔家路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南京路!</h5><div><div><br></div></div> <h5> 七月底的上海,骄阳似火,暑热难挡,我选择黄昏时分到达那里。</h5> <h5> 这里已经动迁结束,房屋门窗被钉上了护板、墙上已做好危房标记,一片萧瑟荒凉的景象。</h5> <h5> 工人们还在搬运物资</h5> <h5> <br></h5><h5> 从中华路转到光启南路朝北走,经过的第一条横马路是黄家路。当年我就出生在黄家路上的沪南医院。这个医院现在是“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h5> <h5></h5><h5> 沿着光启南路继续往前是俞家弄。这里左手有一条小路叫"乔家栅”。上世纪初,安徽人李一高在这条路上开设了一家汤团店,取名“永茂昌”。因为汤团味道好,受到大家的欢迎。后来店名改成了“乔家栅”。<br></h5><h5> 那时候,这个点心店的品种蛮多的,有汤团,馄饨,糕团等,我们要吃点心或者有客人来的时候,妈妈就到这里来买。以前街上有小贩挑着担子出来卖糖粥,卖臭豆腐,妈妈从来不许我们吃的,说是不干净。<br> 现在乔家栅点心店在全市已经形成了连锁店,但是在其发源地乔家路一带已经没了它的踪迹。</h5><p></p><p></p> <h5> 沿着光启南路继续往前就是乔家路,这里是光启南路乔家路口。转角上的这间房子以前是一家南货店,经营着干货,炒货等好多食品。上海人喜欢吃油氽豆瓣,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每当春天蚕豆大量上市的时候,他们家会请人帮他们剥蚕豆,街头路口放了好多剥豆的摊位。当时我在窗口用懵懂的眼光看着眼前的情景,问妈妈她们是在干什么。这是早几年的事情,后来再没看到在街头剥豆瓣了。</h5> <h5><p></p></h5><h5> 这就是乔家路了,前面第一间红色的街面房子是我们房东的家,我们以前住的房子就是从这里进出的。<br> 房东的家有上下二层,下层是客堂,楼上是睡觉的房间。<br> 房东家有二个儿子,一个比我大一岁,一个比我小一岁,他们二人就是我那时的玩伴。那时候家里玩具很少,我都忘了我们那时玩些什么。由于那时大家都很小,分开以后彼此都没什么印象,也就没有再来往。</h5><div><div><br><div><br></div></div></div> <h5><p></p></h5><h5> 再往前走是文盛坊和余庆里二个弄堂。这个文盛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盛坊弄堂口的上面是一座过街楼,那一扇小小的窗户后面,就是我小时候的家。</h5><div><br></div> <h5></h5><h5> 这个过街楼进出都是从房东的家走的。房东从大房东手里租了这套房,可能是想节省些开支吧,就把这间过街楼转租给我们了,他们其实是我们的二房东。<br> 那时爸爸还年轻,刚参加工作,小夫妻俩就租了这么一间房间过日子。<br> 房间有多大,我现在没法考证,可能有十来个平方吧。房间里放了一只饭桌,一只大床,一对沙发,一个大橱,就再没有别的空间了,大厨还是摆放在去阳台的楼梯下面。后来弟弟们陆续出生,就把沙发收起来,在沙发的位置安放了一只小床。<br> 房间很小,烧饭的煤球炉子就放在房间门口。有一次,妈妈准备炒菜,油已放在锅子里。煤球炉不旺,妈妈把已烧热的油锅放在地上,拎起炉子到楼顶阳台上去通通风。我那时还小,看见妈妈上阳台也想跟着去,不料踢翻了油锅,热的油烫到了脚上。当时的伤势怎么样我不清楚,我也没有哭着喊着叫疼,但是从爸妈焦急的眼神中我感到大事不妙,以后的好多天里,他们天天带着我上医院换药。好在小孩新陈代谢能力强,我脚上没留下什么疤痕。</h5> <h5> 我继续往前走。由于好多地方的路被堵起来了,我七转八转走了好多冤枉路。</h5> <h5> 这家人家还在老房子里坚守。</h5> <h5> 凝和路上的人民滑稽剧团</h5> <h5><p></p></h5><h5> 乔家路的东头是中华路小南门。走到小南门,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钟楼。它曾是上海老城厢的制高点。据了解,该楼建于1910年,用于在遇到火警时鸣钟报警,是上海的一座瞭望台和火警钟楼。<br> 当时舅舅家住在董家渡路附近,从我家出来,沿着乔家路走到小南门,穿过中华路就到了。每当外婆从浦东老家来到上海,她就会带我去舅舅家玩。热闹的小南门,有各种各样的商店,也有小摊贩在卖东西,外婆会买妈妈不许我吃的臭豆腐,赤豆粥等给我吃,所以我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外婆来我家。<br> 那时候,卖臭豆腐的小贩是把油锅放在炉子上,用扁担挑出来的。你买了臭豆腐,他用一根稻草穿着臭豆腐给你,客人则拎着稻草咬着吃,那臭豆腐上还给你抹上一点红红的辣椒酱。<br> 卖赤豆粥的人也是挑着一副担子出来的,他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桂花赤豆粥”。这桂花赤豆粥,就是普通的赤豆粥里再加些桂花,却因这桂花而充满江南才有的香气。在家门口买粥,人家就从自家拿一个碗给他盛;在马路上买粥的话,就用他的碗吃,那碗在他少的可怜的水里涮一下就给你盛粥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脏的。<br> 那时候,我还做了一件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可能做的事情,把我的爸妈吓得够呛。<br> 那年我四岁多不到五岁,大弟比我小二岁,二弟出生不久。那天吃完中饭,妈妈哄着二弟睡觉,我和大弟没睡。走到楼下,房东家两兄弟不在,我觉得很无聊,就带着那么小的弟弟穿过中华路到舅舅家去了。<br>我估计我妈找遍了家门口附近她能想到的地方,也没有想到我们到舅舅家去了。等到妈妈找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是晚上,舅舅给我们吃了晚饭准备送我们回家了。回到家里,当然是一场暴风骤雨......, 这件事我终身难忘。</h5><div><br></div> <h5> 从中华路拐到河南南路再往前走,到了蓬莱路。</h5> <h5> 座落在蓬莱路口的敬业初级中学</h5> <h5></h5><h5> 过了蓬莱路就是复兴东路了,一座漂亮的立交桥展现在眼前。此时天已黑,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桥的背后,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刚从黑咕隆咚的拆迁区来到现代化的住宅区,恍若经过了一个世纪。<br> 望着眼前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美景,我在想,乔家路将会经历怎么样的蜕变呢?我相信,若干年后我们会看到一条赞新的乔家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那时,我再来看看还有没有我记忆中的模样!</h5> <h5><p> </p><p><br></p></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