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隆回上井水库

觉醒的富翁

<p class="ql-block">隆回县上井村水库</p><p class="ql-block">作者 :上井村——陈安青</p><p class="ql-block">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 上井水库,是毛主席,共产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立下的丰碑。疲于生计,虽魂牵梦绕,也蔬于前往。前几天县美协几个朋友约起,终于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八月里来到这方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井水库真名叫向阳水库,由于种种原因修建时只用块不到一平米的麻石在出水口上方立了块小碑,碑上刻了″向阳水库”四个字,年深日久,碑早己隐身草中,那四个字也早己风化脱落,难以辩认了,修水库的人也陆续作古,所以知道它真实姓名的已很少了,一般人只知道它是上井人修的就称之为″上井水库",还有人因它地处阳垠山村就称之为阳垠山水库。</p><p class="ql-block"> 上井,地处湖南省隆回县政务副中心金石桥镇西南,这里东西两面群山环抱,中间两条陇陇,地肥水美,本是个人间小天堂。解放前三座大山压在劳动人民头上,苛捐杂税,硬把这里的人民弄得一穷二白的,还有歌谣称″养女莫嫁上井陇,棉花难纺臼难舂,</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人民翻身作主,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到了六十年代末各种自然灾害,大面积可粒无收,人民生活又一次下滑,贫病交加,青壮年死亡率急剧增加,还有好多老年人再次偷偷摸摸踏上了讨米要饭之路,党和政府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次调研后决定利用地势差修一座水库灌田保收增收,最后把地址选在地势较高的阳限山四组(队)磨刀石凼。</p><p class="ql-block"> 磨刀石凼真是个风水宝地,只有几十亩宽,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正东方一个不到二十米的出口,雨水泉水把四周几千亩山林里的乌粪,腐烂的动植物都送到这里,土肥水美,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种啥都硕果累累。隆回八甲祠堂五修族谱记载″八甲祠堂三个半最美屋场第一名就是磨刀石屋场,八甲祠堂三个半好坟山第一名就磨刀石后面的凤形山",这里当时居民七户,三十五口人全是这个坟山的后人。</p><p class="ql-block"> 优美的自然环境养育了象自然环境一样优美纯朴的人,磨刀石居民,接到政府通知后,二话没说,为了上井人民生产丰收,为了上井人们不再挨饿受冻,为社会主义作贡献,不求分文赔偿,毅然同意献出百年祖业,坟山,全部移民,还个个奋勇当先,参加到修水库的行列中带头苦干。哪象如今有些人,国家搞点建设,人人有益,还一个破烂不堪的房子都要国家赔好多好多的。可见那时的人民是多么可亲,可爱,可敬,他们识字不多,却深明大义,他们这种见义勇为,舍已救人的精神品德,就象大海一样宽广,象泰山一样伟岸,也同向阳水库的水源一样渊远流长,永泽后人。</p><p class="ql-block"> 七二年,水库修成,蓄水灌田,真是爆竹一声旧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上井连年丰收,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七三年就修起了红砖学校,七四年又修起了村级机耕道,七五年又修起了村级电站,这里的人民比当时的公社干部还早用上电灯,好多县干部都还穿皮草鞋时,这里的机耕道上就有好多自行车颠来颠去了。</p><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如今的上井更是处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家家明窗净几,笑语欢歌。″养女莫嫁上井陇"的历史一去不复返。</p><p class="ql-block"> "火树银花不夜天,</p><p class="ql-block"> 弟兄姊妹舞翩跹,</p><p class="ql-block"> 歌声唱彻月儿圆。</p><p class="ql-block"> 不是一人来领导,</p><p class="ql-block"> 哪容百族共骈阗。</p><p class="ql-block"> 良宵盛会喜空前。 "</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脚步,上井并入洞下村了,水库已经不用灌田,却又担起养鱼创收的重任,这里的水质优良,清澈的山泉水养育出来的鱼,生长缓慢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价美却物超所值。加上这里得天独厚,风景优美,洞下村委正努力引进外资开发旅游,出售墓地等项目,己有好多大企业家来考察,都想来这里投资开发,正在洽商。</p><p class="ql-block"> 洞下人民的生活,会更上一层楼,指日可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