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凌云垂青史——粟裕纪念馆

林钰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粟裕逝世不久,会同县文化馆开始筹建粟裕同志纪念室,于1984年10月对外开放。湖南省会同县委、县政府为了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于1986年筹集50余万元资金,在县城郊林城公园内修建了粟裕同志纪念碑和粟裕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主题为《粟裕同志生平事迹陈列》。1987年4月,对外开放。1987年6月,经县委研究决定,成立会同县博物馆,为粟裕同志纪念馆的前身。1989年4月,粟裕同志纪念馆直接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粟裕同志纪念馆”机构名称,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1989年11月,粟裕同志纪念馆载入《全国文物机构名录》,并在全国发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曾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粟裕,1907年生于湖南会同,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55年9月27日,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粟裕逝世。</p> <p class="ql-block">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p> <p class="ql-block">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战争中,他的卓越战功就在全国传颂,尤其是华东战场上的辉煌业绩备受全军称赞。作为一名从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指挥员,他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及勇敢加智慧的战斗作风,更值得后人长久学习!</p> <p class="ql-block">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是国家民族的功臣,是共产党的忠诚战士,是革命事业的开拓者,是人民所敬仰的革命先烈。浩气凌云垂青史,丹血洒地沃洪城,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为民献身的革命战士永垂不朽!作为当代青年,应为中华社会主义伟大复兴,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铸就高尚灵魂,缅怀革命先烈,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