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宁宁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18日我们决定先去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入海深处的山海关叫老龙头,老龙头是明朝戚继光主持建设的名字。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  知道这群碑是纪念什么吗?是纪念上海人民在秦皇岛重建山海关时给了大量的资金援助。</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不仅是伸入大海,建造十分机巧的军事设施,而且又是万里长城中唯一兼有关、山、海、色等诸多景观的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由七部分组成,即入海石城、海神庙、静海梯田、海口南部、澄海塔、宁海市和沿海长城。这是唯一一个集山、海、海关和城市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系统。</p> <p class="ql-block">  澄海楼前有一块古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只有四个赫然大字:“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说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山海关时,澄海楼毁于一炬,仅存“天开海岳碑”,不久,这块石碑又被英国军队挖弹药库时推倒。1927年,张学良将军到老龙头浴场游泳,发现了这块石碑才命人将石碑重新树立起来。</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澄海楼高14.5米,面宽15.68米,进深12米。楼分二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楼上有一块匾额:“雄襟万里”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另外一块匾额“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澄海楼两侧的墙壁上还镶着多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几位帝王和众多文人学士登楼时所吟诵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  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老龙头这座长城精华建筑,与不停翻腾的大海一起,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沧桑巨变,产生无穷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虽然是后修建的长城,但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沉淀,也已经开始让人不感觉突兀而是朝着历史的方向去联想了。</p> <p class="ql-block">  兵营,我个人觉得没意思。</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去了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脚下走过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骑马上阵和巡视关内外的重要通道。沿着马道缓缓而行,我们仿佛也走进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关城楼也叫镇东楼,俗称箭楼。楼高13.7米,分上下两层,地层西面为对开的红漆木质大门,上层为木制的隔扇门窗,其余的北东南三面为共开设68孔箭窗,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是战时射箭之用。</p> <p class="ql-block">  它是坐东面西,其建筑形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天下第一关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顶,这种建筑形式的等级较高,是仅次与皇宫和庙宇的建筑格式。天下第一关匾长5.8米,宽1.55米,其中的一个一字就长1.09米,繁写的关字右边的一竖就长1.45米。看着一字虽有一笔却不显单薄,关字右边的一竖笔画虽多却不显臃肿,五个大字安放合理,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此匾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书年月,不留姓名,这块匾为何人所写呢?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明朝宰相严嵩,有人说是余一元,谭从简,有人说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而根据当地的林榆县志记载:天下第一关匾传为邑人肖显所书,这里的邑人就是指山海关当地人,这就为肖显的写匾提供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匾并不是肖显所题写的原匾,而是民-国九年由山海关人杨宝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则为了防止风化挂在城楼内。</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城基本呈方形,整个防御体系由四门八城构成。四门为东西南北四个门,东叫“镇东门”,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明朝末年,对明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东边,人们希望依靠东门能镇守江山,因而得名“镇东门”;西叫“迎恩门”,皇帝的赏赐来自北京,北京在山海关的正西,人们把这种赏赐叫“皇恩浩荡”,因而称作“迎恩门”;渤海在山海关以南,所以南叫“望洋门”;北叫“威远门”,长城北侧是古老的战场,军士们盼望山海关威名远扬,就把它叫做“威远门”。</p> <p class="ql-block">  山海卫是明代329卫之一,隶属后军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辖。从山海关建观关设卫那天起,这里就以科学的选址布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军事建筑而名列万里长城的众关之首,从而有了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这尊铁铸火炮是明崇祯16年铸造,炮身长2.7米,重5000斤。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作用非常巨大,备受将士爱戴,取名为神威大将军。</p> <p class="ql-block">  牧营楼建筑面积119平方米,楼高10.5米,砖木结构,楼上下辟有20个箭窗,为加强瞭望和士兵休息之用,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古城新修没什么意思,就看上这个镖局了,呵呵🤭其他随手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南起老龙头,东北到九门口,全长26公里,共有十个关口,从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滥水关,寺儿峪关,九门口关。因此山海关不是一座孤立的关城,而是一个庞大的古代军事建筑群,所以山海关自古就有了“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说,天哪!一个山海关的游记让我学习了许多历史和人文知识。可是对于我来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山海关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是一个站在渤海湾的万里长城第一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