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探访长兴石泉村

张伟华律师

<p class="ql-block">  对于长兴的石泉古村,仰慕已久。时逢十一长假,秋意渐浓,轻车简从,一探此千年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有石有泉岂惟王维山居秋暝,亦耕亦读直媲陶潜东篱种花。进入古村,看到的便是陶渊明采菊东篱式的悠然生活场景,这个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文化底蕴深厚。先前曾以采矿为业,现转变发展理念,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休闲旅游为主。古代与现代相交融合混合发展模式,既有石泉山房、唐味斋、延陵世第、驸马府邸、霖霏轩等精品古宅,又有古风酒吧、清心小院、喔哩简餐等现代民模式。。。</p><p class="ql-block"> 我们基本沿着吴均故里、耕读传家、吴琼故居、船花浜进士苑、吴府官厅、延林世第、驸马宅第、环山楼、五隐亭、金狗星墩这样一条路线走遍了古村。印象比较深的古桥有庆元桥、永丰桥等,据《长兴县志》载:吴氏一门四进士,乃吴珵、吴珍、吴綡、吴琼(首富赐进士),有明一代,乃成地方望族,石泉吴焉。吴氏一族乃当地耕读传家之典范。</p><p class="ql-block"> 走在村里,感觉古风古意扑面而来,河道桥梁自然风貌完好,农居别墅整洁干净,河水也比较清澈,是一个水晶晶的古村落,看得出来,这是专门下了一番功夫做了规划。据说是整村经营、共享分红,专门成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探索“基金+政府+公司+农户”模式,这与我跟东上林村王书记讲的不谋而合,也可为竹墩村沈氏文化园开发之借鉴。</p><p class="ql-block"> 有人文历史传承的古村应当在保护中利用,让古村落活起来,比如南浔辑里村,幸好还保留二个小队,可以做些文章。</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石泉村对闲置民房进行统一收储及流转,交由运营公司统一管理,通过“资产增值+运营分红+物业收益”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于村民共富模式是“通过将闲置民房流转、参与经营分红以及家门口就业,实现村民“租金+股金+薪金”多渠道增收。〞</p><p class="ql-block"> 传统村落一方面承载着我们现代人的乡愁,是乡村文明活的载体;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创业创新的广阔天地。我们不应随意一拆了之,有条件的地方,要好好因地制宜,古今融合式进行保护、利用和发展。让村落与城市融合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 书传百代、千古一村,美哉石泉。</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伟华,笔名伟华,浙江南浔人,现为浙江圣港(湖州)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系湖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湖州市南浔区作家协会会员,以散文、随笔为主,业余爱好地方文史研究,联系电话:1880572988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