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市

大庆 ---大无形,庆有余

<p class="ql-block">  进入九月下旬,随着疫情缓解,沈阳市各处市场也都按照防疫政策有序开放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重阳节,恰逢国庆假期第四天,我来到久违的北市场。下午气温骤降,人们纷纷进入室内场所,户外人流较少。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些摊位烟火气浓郁,户外表演团体等,仍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p><p class="ql-block"> 说到北市场的历史,就不能不从皇寺谈起。今天的沈阳人.都叫“老北市”。多数知道皇寺广场、皇寺路,只有少数人知道皇寺。皇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因清皇太极赐建,后来人们把实胜寺又叫皇寺。喇嘛教有红教、花教、白教、黄教之分,而实胜寺喇嘛为黄教.戴黄帽,寺院建筑也是黄色,又有“皇寺”之称。实胜寺这座落于和平区皇寺路二段12号。始建于沈阳故宫落成的那一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8年)。建实胜寺的起因,据《清代全史》 第一卷载:“后金天聪九年( 1635 年),皇太极灭强大一时的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林之妻囊囊太后及额哲太子归顺,并献出中国历代传国玉玺、玛哈噶喇金佛和金字佛经,后用白骆驼载之,行至盛京(沈阳〕西郊三里(现皇寺)卧地不起。”《陪都杂述》中记载:“白骆驼坟在城西五里即当日载玛哈噶喇佛来者。” 皇太极得知后,赐在此地建喇嘛庙。为表示他对喇嘛教的重视和信仰的虔诚,为炫耀他征服大漠南北蒙古族部落的功绩,取名“莲花净土实胜寺”。并亲赐‘莲花净土实胜寺’大印一枚。此后,皇太极在每年的正月(旧历一日)上旬都要率领诸家亲王、大臣和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烈到实胜寺拜佛。附近还有锡伯家庙。。。</p><p class="ql-block"> 1921年,张作霖为开通地面、繁荣城市,旨在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商埠地竞争,下令在皇寺地区“十间房”附近,开发北市场。随后,奉天衙门放地号,一些大商人、大地主争先恐后领地、租地、建房。几年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北市、民生、中原三大百货(今沈阳百货大楼旧址);中央大戏院(今沈阳大戏院)、大观茶园(今辽宁青年剧场)、共益大舞台(今北市剧场)三大剧场。奉天座(今民族电影院)、保安电影院(今群众电影院)、云阁电影院等 3 家影院。后来又陆续有了金店、饭店、浴池、药房、妓院、茶社、大小客栈、服装店、钟表店、放款店、理发、照相、花会、烟馆、赌局、当铺等,不胜枚举。随着商业的发展,人烟日益稠密。说书的、唱戏的、摔跤的、卖药的、拔牙的、修脚的、耍猴的、点痣的、赌博、算命的、变戏法的跑马戏的、演驴皮影的、说相声双簧的、打把式卖艺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另外,民以食为天,市场繁荣、人气鼎盛.推出一些地方小吃,如:起褶包子、青丝玫瑰的油茶面、恰铬面、神面、碗地、凉粉、煎饼果子,片粉、切糕、五花糕、冰糕、烧饼等。如:老边饺子、三合盛包子、三盛轩坛肉、顺发园锅烙、常家馆烧麦、普云楼八锅酱肉、春发祥的肚、于家馆的鱼、公乐饭店的烧海参、润泉居的陈绍清酒,林林总总誉满奉天。正是:酒肆林立、人声鼎沸、旗幡飘荡、茶坊溢香。当时的北市场以“汇集五行八作、辐辏商贾游人”的繁荣著称,是与太原街、中街齐名的沈阳三大繁华地区之一。可与当时的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老北市,最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