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博物馆

卞鹄(Aubrey凡人哥)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兽首是大水法的出水口饰件,为生肖形象,共十二件,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劫掠圆明园时被掠海外。其本身并无特别高的艺术价值,但作为中国屈辱近代史的见证物,其流散和回归都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四件,其中前三件由保利集团2000年春从香港购回;猪首由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捐赠。国内所藏还有一件马首,是2007年何鸿燊捐献,目前藏于圆明园管理处。至此,十二兽首共五件回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的《盛世回归- 海外回流文物特展》的重头戏是清代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马首、猴首、猪首等五件铜兽首,同时展出的还有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40余件回流的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神面卣 西周早期</p><p class="ql-block">此卣上世纪90年代由香港购回,其纹饰当时见所未见,经技术手段检测认定为古物。后随州羊子山噩国墓地出土类似纹饰器物后,才确证为西周早期作品无疑。</p><p class="ql-block">卣的器盖与器身两面皆为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吡出两颗獠牙,在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即使你变换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器盖顶端站立一只枭,即猫头鹰。提梁由共用一尾的两条龙组成,龙尾上翘。提梁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牛头、羊角组合而成的怪兽。器身中央部位伸出一个貘首,貘是一种食蚁兽,目前仅分布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热带地区。圈足部位则装饰有一头双身的龙,龙首居中前凸,龙身左右延展,恰与提梁上的双身龙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车形铜盒 西周晚期</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此类器物几乎全部出自晋南,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刖人守囿车。</p><p class="ql-block">这件小巧精致的西周晚期铜盒,应是当时晋国贵族用于盛放贵重物品的器具,目前仅在山西曲沃、闻喜等地发现寥寥数例。盒下安装四轮;盒身四角饰回首夔龙,四壁装饰波带纹,腹两侧各有一供牵引用的小环;盖面四角各立一只昂首展翅、可任意转动的小鸟,中部为中间开合的两扇小门,小门分别以一人一猿为钮,人为蹲姿,猿为坐姿。这件小盒虽形体不大,但造型特殊,设计新颖,特别是盖顶四只小鸟、底部四轮及两扇小门共10处可以自由转动,颇具巧思。</p> <p class="ql-block">遂公盨 西周中期</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盨是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原本有盖,现已缺失。虽其貌不扬,但它内底所铸98字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将极大推动中国古史研究。</p><p class="ql-block">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p> <p class="ql-block">兔尊 西周</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件西周时期兔形尊是目前所知中国时代最早也是唯一一件立兔形尊,距今已有2900年的历史了。兔子三瓣豁嘴,四瓣蹄,两只大耳上举,短尾下伏,形象十分写实。</p><p class="ql-block">这件立兔形尊背上还有一只伏卧的小兔作为器盖的钮。虽然它的形体很小,但鼻眼清晰,相当传神。它与立兔相结合,好似表现一只原本安安静静伏卧在草丛中休憩的小兔,突然被狩猎队伍的马蹄声、弓箭声惊醒,当即站起身来四下观瞧,并随时准备逃跑的场景,艺术构思十分精妙。</p><p class="ql-block">兔尊盖内有2行13字铭文,标明它当时一位名叫典的贵族,因为周王命令小臣丰赏赐给他一件较正弓的用具,他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而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倗季凤鸟尊 西周早期</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山西多鸟尊,晋侯鸟尊、赵卿鸟尊皆当世名器,翼城霸国的气盉亦为相似器型杰作。此尊既自铭为“倗季”,应为倗国器物,或为绛县所出。</p><p class="ql-block">此尊盖内侧有2行8字铭文:「倗季乍祖考宝尊彝」,明确标明其为商周时期有名的倗氏家族某位成员所作的青铜礼器。</p><p class="ql-block">尊通高50厘米,胎体厚重,质地精良,保存极佳。通体表现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头顶花蕾状高冠,勾喙前伸,长尾披垂。凤鸟的背部设置圆拱形器盖,盖上挺立一只小凤鸟,一幅神情怡然的样子。大小凤鸟通身均装饰鳞状羽纹等纹样,繁复而美观。</p> <p class="ql-block">细线纹樽 汉代</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樽是东汉时人们盛放酒的容器,器身就像是一个扁矮的圆筒,上面装饰鱼鳞形、菱形一类细纹,下面有三条虎形小短足。樽盖为博山形,装饰十分复杂,反映了2000多年前人们心目中的海上仙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上,云气缭绕,山顶伫立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龙、虎、鹿、麒麟、豺、狼等各类野兽在山间出没,奔跑跳跃,各具神韵,另有两位羽人手舞足蹈。这种博山造型多见于博山炉一类香薰,用于铜樽装饰则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嵌错社会生活图画壶(一对) 战国早期</p><p class="ql-block">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对距今约2400年前战国早期铜壶,通体嵌错表现“乡射礼”、“大射礼”等周代贵族生活的图画。其中器身图画从上到下分为四层,其中最上一层表现贵族射箭和采桑的情景。在“射箭图”中,一群腰配短剑、手持弓箭的贵族男子,正列队走上一座高台进行射箭训练,还有一些人在鼎和俎案前忙碌着,为这些贵族男子准备酒食,供他们射箭之余享用;“采桑图”表现了一群贵族男女两人一组,在桑林中一边采桑、一边嬉戏的情景。人物姿态多变,场面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第二层图画由多个单元组成,表现贵族们射箭比赛、射猎飞鸟和乐舞等场景。天空中,鸿雁成行飞翔,下面三个人半跪着,正用带绳索的箭射向它们,三只鸿雁正中箭坠向地面。射箭比赛是在一座比较讲究的台榭中举行的,台前设箭靶,台上站立五人。台榭下有一大帐,帐内六人或跪或站,形态各异。</p><p class="ql-block">第三层图画表现的则是陆战与水战场面。在陆战图中,守城一方手持戈、矛等兵器在抵挡敌人的进攻,攻城一方,登上“云梯”向前冲锋。战事非常惨烈,一人已经身首分离。</p><p class="ql-block">第四层也就是最下一层表现的是斗兽和对兽图案,其中斗兽图案共四组,每组由一位手持戈、矛一类兵器的武士及七头形态各异且高度抽象化的禽兽构成,颇为奇特。</p><p class="ql-block">装饰这一类图画的青铜器,流行于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三晋地区,但出土数量极少,它们内容丰富,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