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组长:张陆石</p><p class="ql-block">组员:肖靖轩</p><p class="ql-block">         张韵琳</p><p class="ql-block">         胡小果</p><p class="ql-block">         王子墨</p><p class="ql-block">         尹诚善</p>  <p class="ql-block">小组分工:</p><p class="ql-block">                 撰写,编辑,查找图片:张陆石</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图简介:肖靖轩</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图目录,故事:胡小果</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图鉴赏:尹诚善</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图有感:张韵琳</p><p class="ql-block">                 辅助资料:王子墨</p>  <p class="ql-block">一、二十四孝图简介</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p>  <p class="ql-block">二、《二十四孝图》目录</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p>  <p class="ql-block">三、提取《二十四孝图》故事</p><p class="ql-block">1、孝感动天:虽然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千方百计想害死舜,舜却丝毫不记恨,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弟弟。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大象和鸟来到历山,一个帮他耕田,一个帮他除草。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登上天子之位以后,舜仍然尊敬父亲,把象封为诸侯。</p><p class="ql-block">2、拾葚异器:汉代末年的蔡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拾取桑葚充饥。赤眉军士兵问他为什么要把两种桑葚分开盛装,蔡顺告诉对方:自己吃红色的桑葚,母亲吃黑色的桑葚。赤眉军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个牛蹄,表示敬意。</p><p class="ql-block">3、涌泉跃鲤:东汉的姜诗和妻子庞氏都很孝顺。婆婆喜欢喝长江水,庞氏就经常到长江边取水;婆婆喜欢吃鱼,庞氏经常做鱼给婆婆吃。一次,大风劲吹,庞氏取水迟归,被姜诗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把辛勤纺纱织布换来的积蓄托邻居送给婆婆。婆婆让姜诗请回庞氏。庞氏回家这天,院子里喷涌出口味与长江水一样的泉水,每天还会从中跃出两条鲤鱼。</p>  <p class="ql-block">四: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社会的孝道,它虚伪残酷,为了孝顺长辈不顾一切,而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这样评价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孝顺就无非是听话从命,自从得到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里面宣扬的孝义,虚伪残酷,束缚人性自由,扼杀人的创新精神,阻滞社会改革的进程。</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还认为,孝顺是应该的,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宣扬”孝“,但我们不应该愚昧无知,盲目从众。</p>  <p class="ql-block">五、《二十四孝图》作品鉴赏</p><p class="ql-block">作品鉴赏:</p><p class="ql-block">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p><p class="ql-block">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p>  <p class="ql-block">六、我们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有感</p><p class="ql-block">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所提到的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应该是非常感人的,但是经过很多人对它的过度修饰,反而让人产生了反感。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不可否认,我们是应该继承和弘扬孝的,对父母的尊敬、关心,以及发自内心的爱,这些都是好的,正面的情感。但是我们不能迷信,愚孝。在这个故事中,郭巨为了让母亲得到照顾,就想埋掉自己的儿子,认为儿子可以再有,而母亲不能。我认为这是违背人性的,为人子女,要孝顺父母,为人父母,也要爱护子女,这都是人之常情。鲁迅先生也提到,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也害怕父亲做孝子,不然被埋的就是他了。所以我们提到的孝,应该是文明的,合乎常理的。在现今这个社会,父母与子女在人格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父母有责任照顾子女,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当然,有个别父母遗弃、虐待、卖掉甚至杀死自己的子女,也有一些子女虐待、杀害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丧失人性并且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是道德所不容许的行为。鲁迅先生对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封建思想要予以摒弃,孝顺父母的美德予以传扬。</p>  <p class="ql-block">研究结论: </p><p class="ql-block">所以《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道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