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p><p class="ql-block">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p><p class="ql-block">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p><p class="ql-block">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p><p class="ql-block">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p><p class="ql-block">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p><p class="ql-block">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p><p class="ql-block">附:何为三焦?</p><p class="ql-block"> 中医学将人体分为三焦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主要就是头面部,中焦就是胸部到肚脐这个范围,下焦就是从肚脐到脚掌大致的范围,三焦里边它的器官不一样,所以症状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上焦的病变多数见于像五官的疾病,头部的脑袋一些疾病比如头痛、头晕或眼睛的一些疾病,视力下降、畏光流泪、休眠或眼睛发赤、肿痛,另外包括一些鼻炎、鼻窦炎有鼻塞流涕。</p><p class="ql-block"> 另外像咽炎、扁桃体炎的嗓子疼扁桃体肿大,包括呼吸困难或者心慌等都属于上焦的症状,中焦脾胃主要是跟消化有关的症状,恶心、呕吐、烧心、反酸、下焦主要是泌尿生殖系统和下肢的一些症状,像尿急、尿频、尿痛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