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近郊有块地,是从天能绿色基地租种的,这一分小田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大人总借种田来教育(威胁)我: 你不认真上学,以后就只能种田。这里面包含了几个信息,种地是最辛苦的,种地没有技术含量,种地算是个“鄙事”。</p><p class="ql-block"> 诚然,种地的辛苦不言而喻,但绝不是鄙事,民以食为天,劳作吃食天经地义。且古贤中也有陶潜耕种南山下,苏轼开荒东坡畔,皆为赖以糊口并有寓情于耕之趣也。而现在和我一起在种地的人们,也不泛高知白领老板退休老人这些,都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耕种几年里,我也体会到种地也绝不是不要技术含量的。不说我同学金教授他们几千亩地的科学化数据化种地,也不谈种植大户们的精细化种植,就说我们种的这巴掌大的菜地,也不是随便种种的,而是需要有正确的技术支撑的,土壤的特性与改良,品种与种植时令的选择,合理密植与施肥灌溉的管理等等,无一不依靠自古流传的农谚和媒体知识的指导,违背了就没有收成。</p><p class="ql-block"> 比如,“处暑萝卜白露菜”,“七葱八蒜”,“晚浇萝卜早浇菜”等等这类通俗的谚语,就清晰指点了长江中下游这几种蔬菜的播种时节,按照这个规律播种的,会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维持作物最好的生长状态,会在最合适的时间收获,也是这些菜吃口味道最好的时令,否则就不能令人满意,去吃那些乱了时令的没有灵魂的大棚菜了。</p> <p class="ql-block"> 还有茼蒿菠菜这类不喜高温的叶菜,如果抢了时间在中秋之前播种,不仅会因为有秋天的反热影响出苗和生长,即使碰巧有收,也没有那种应该有的美妙味道。</p><p class="ql-block"> 瓜果茄椒这类果蔬,因为种植时节气温高,发育都比较早,苗活了就急忙的开花挂果,必须果断清理早花和赘芽,不然后期就没有硕果累累的景象出现。</p> <p class="ql-block"> 在种菜的过程中,还可以修养自己的心性,我们的菜友大多坚持不使用化肥农药,只使用有机肥,这样传统方法种出的菜口感味道都是大棚菜远不能相比的,但是这也给种植带来不小的难度,生长速度明显慢,有虫害,遇到天气反常都是常见的事,长的慢可以接受,毕竟美味需要酝酿,虫害天气因素有可能会把你辛苦种好的菜彻底覆没。但是,千万不要心急,千万不要泄气,可以重新再种,土地不会让你失望!</p> <p class="ql-block"> 假如不是有这块菜地侍弄,我的空余时间估计也都消耗在手机上,刷朋友圈刷视频刷到眼睛糊涂呆滞,而现在我只要稍有闲暇,就会到地里去,漫不经心的听着喜马拉雅有声书,不用太费心地打理菜地,除草施肥,看种子发芽,看菜苗生长,欣赏成熟的蔬菜,心情极度放松,基本上不会想到不愉快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有收获的时候,自然都是满满的愉悦,我的菜都尽量让其充分长成熟,这样才有饱满的味道和口感,更因为过程中都赋予了我的情绪,所以我觉得这些算是有灵魂的菜,有时候我也分享给我周围的人吃,大家都说特别好吃。</p> <p class="ql-block"> 现在再读陶渊明的诗</p><p class="ql-block">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p class="ql-block">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p><p class="ql-block">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p><p class="ql-block">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p><p class="ql-block">就更深刻领悟到诗人尽管贫贱,生活清苦,却能在南山下的田园里找到逃避喧嚣尘世而自得其乐的闲适趣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