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童年趣事(下)

美友117249648夏天来了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p> <p class="ql-block"> 小学后期与四十年后</p> <p class="ql-block">  大家还记得吗?家家户户的门头上面都安着一个五六寸左右大的小喇叭,天还不怎么亮,小喇叭里开始说话了,一个普通话说的很不标准的男播音员:“南岭庄公社广播站,现在开始第一次播音,下面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紧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及摘要节目”,然后革命红歌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绣金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通过这个小嗽叭唱遍了各家各户,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绣金匾》老幼皆知,优美清脆的歌声连俺们村一个叫刘文成(小名老九)的二五零也迷恋的不得了,从十四五岁开始一直毫不动摇,每天念叨着郭兰英的名字,见人就问郭兰英多虎来呀?赶到七十多岁临死的时候还梦幻着娶郭兰英做媳妇呢!人们最为渴望和企盼的是小喇叭里喊着“哎,大伙注意了啊,二队地社员们下午到西沙河的菜地里分大白菜和红萝卜去啊”!听到这个消息,人们开心极了,一家老小赶紧准备口袋、绳子,有条件的人家有辆手推车就很不错了,爹早早地给手推车打好气,一切准备工作就续,为了吃根红萝卜,狠狠咬上几口白菜瓤,幼小的我们推着手推车一阵的疯跑,不大一会就到菜地了,回过头来一看,己经把手里拿着口袋的爹和哥哥丢的很远很远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从萝卜堆里挑捡了一根(小屁股眼的,据说小屁眼的比较甜)泥乎乎的萝卜,用力撕下萝卜樱子随便在萝卜上宁吧几下,便大口大口嘎嘣嘎嘣地嚼起来,真甜,一连吃了三四个终于快饱了,但仍还感觉到缺点什么,忽然眼前一亮,啊,还有白菜瓤得尝一尝,又是一阵的稀哩咔嚓,哈,终于解餐了。这时候来分菜的大人们也陆续赶到了,生产队的干部们也开始按照家庭人口或者工分多少写着算着,用大称约着,分成一堆一堆的,每个堆上压个字条写着户主的名子,人们各找各的,然后有的背着,有的担着,有的用推车推着开始往家里运输了,回时车上装了东西娃们是推不动了,只能是爹和哥轮流推着,拴根绳子我们在前边拉,到家了天也基本黑了,让娘赶快做上一顿小米粥萝卜熬山药,全家人围坐在大炕上总算改善了一次生活。</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前一两天和腊月的二十几子,各个生产队是要杀羊、宰猪或杀牛分给社员的,消息一传出,全村的孩子们都轰动了,各自带着隐秘的动迹悄悄地打听着明天杀羊宰猪的刽子手,个别孩子硬是嚷嚷着让家长带着去找这个掌刀儿的大爷叔叔,有的干脆直接去找生产队长,为的就是能得到一个猪、羊或牛的水泡(膀胱),有脸面的总算说好了,第二天早早起来孩们便小跑着来到屠宰现场等候着,(一般都是在生产队院里),生怕误了,过了好大一会,生产队长,杀猪的大爷还有几个帮忙的陆续来了,我们赶紧大爷叔叔地打着招呼亲敬着,溜舔着,[呲牙][呲牙],牲口们是怎么死的我们不怎么关注,娃们眼叭叭地瞅着羊啊、猪啊、牛啊被开膛了,大爷熟练地用尖刀划来划去的,过了一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只见大爷左手用力一拽,右手用刀尖划拉了两下,啊,梦寐以求的大水泡终于到手了,孩们嘴里谢着大爷,身子早以跑的远远的狂欢起来了,狂欢过后赶快把手里的水泡放到干土堆上用脚碾来碾去,碾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水泡碾的薄薄的了,随后拿在手中,小嘴儿对准哪个尿腥味十足的水泡把儿猛吹一会,终于吹的大大的了,然后再放了气,让给跟随在身边的小伙伴们轮流地吹一吹,总算过了会瘾,然后我们便把这个来之不易的宝物带回家中,还别说,自从有了这么个玩物,带着羡慕的目光主动来找我耍的小伙伴就更多了,大家把它吹的最大最大,用线绳儿把把儿扎起来当足球地踢个没完没了。哪时的玩具太少太少了,家里有女半农半医亲戚的孩们偶尔还能弄个保险套儿吹一吹玩一玩[坏笑][坏笑][坏笑]你们还记的吗……!</p> <p class="ql-block">  娘……,抓来老闺女(小在)?娘我没算术本和铅笔啦,昂,女在,你看看鸡窝里有两颗鸡蛋哩你一个把它各老出来换去吧,嗯,知道了娘,一边答应着一边半爬在鸡窝门口麻利地用烧炕的掏灰耙子各老出了两颗鸡蛋,攥在手里,三奔两跳蹦哒到了哪时候的供销合作社,两颗鸡蛋往盘子称里一放,售货员叔叔抓起称砣放在称杆上称了一下,一两八,九分钱,叔叔给我买一个算术本一支铅笔一块起子(橡皮)钱够不?够了,还剩一分,哪再买两块糖吧叔叔,(男孩则会买上两根红满天牌香烟),售货员叔叔麻利地取着物品递过来,娃接过笔本放入书包,拿起一块糖果剥了皮极速塞入口中,剩下的一块小心翼翼地放入袄儿的咬迷哩(衣兜)按了又按生怕掉出来丢了,细心的女娃等着回家留给弟弟妹妹吃。然后蹦蹦跳跳一溜烟向学校跑去,当走进教室的时候含在嘴里的糖果还有大半,说不清哪时候的水果糖究竟有多甜有多香,嗨!全班的同学都闻到了,馋的有好多同学像似流了口水。</p> <p class="ql-block">  养兔也是哪个年代我们农村人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换点盐啦醋啦针头线脑啦啥地,尤其是小女孩们虽然岁数不大点,但好多的就早早的懂的打扮了,看到别人家的娃娃穿新衣服了硬是嚷嚷着爹娘又哭又闹地也想要件,爹娘拗不过她,只好不太情愿地瞅瞅兔窝,看来看去随手抓了一只大灰兔,提溜着耳朵,走吧闺女,咱可说好夏天就买这一回啊,哟,行,爹,我再回也不要了,爷儿俩在前边走,娘也在后边跟着,不大一会来到供销社,兔子是咋卖的,能卖多少钱女孩并不关心,关心的是选布料,裤子布料好选,只有一种蓝色的,好像叫泥伦华达尼,袄袄的布料有两三种,闺女选好了一种,娘给参谋了一下,行,女在,盘算好了尺寸,售货员叔叔熟练地用尺子量了几下,呲呲响了两声,布扯好叠好给了娘,拿过算盘扑拉着六上一去五进一,二六一十二,嗯,还剩你一块三毛二买啥不啦?哪年代的孩子咋说也很懂事,闺女满足地摇摇头,爹接过售货员给找的钱数了数紧紧地攥在手里,一家三口回家了,娘还有任务,得领着闺女找裁缝量尺寸做衣服去,刘俊梅她娘就是一个非常爽利的好裁缝,我们都住在西庄是前后邻居,哪时候无论是左右邻居还是前后邻居,各家各户都很要好,有事互相帮助,刘俊梅娘我叫大娘,哪时候大娘没少给我们家做衣服,记的一九七六年九月毛主席逝世上级要求村子里开追悼会还要让大人们戴黑袖章,我也嚷嚷着要戴,娘从家里实在找不到一小块象样的黑布儿,是大娘给我找了一块大爷穿破了的黑裤儿剪下一块来,不一会儿一个黑袖章儿做好了,人虽小但心眼里真得太感激大娘了。喜干净爱打扮是一大部分娃娃,不论男女比较揣(不干净)的孩子也大有人在,鼻子下面的黄浓带(鼻涕)两垂,呲愣呲愣吸来吸去的是常有的事,要不就干脆用袄袖尖子橙橙擦两下,这样一冬天就把个袄袖子擦的黑亮黑亮的,摸上去凉叭凉叭地啦,有这事吗?大家来证实!</p> <p class="ql-block">  泥、土、石头、瓦块伴随着我们一天天一年年逐渐长大,看电影是哪个时代最为快乐的一大趣事,放影的头天或当天村里的大队会接到公社的通知,大队随即从某个生产队派出一套马、骡或牛车去指定的临村去拉电影箱子,听说有电影全村人都沸腾了,孩子们更是乐的屁颠屁颠的,一刻一妙地企盼着傍晚的来临,连上课也心不在焉了,当然这一天生产队会为社员们早散一会工,老师也给孩子们早放一会学,参加完生产劳动的家长们紧锣密鼓地张罗着晚饭,条件稍好一些的人们还会炒上一点瓜籽儿或用棒子面拌上一些黄豆儿,放些盐加水搅拌几下放在锅里炒熟了,我们称为“粑粑豆”全家按人口分配,无论大小人人有份,吃完晚饭,各自把分好的瓜籽、粑粑豆儿装入咬迷里(衣兜),有的扛着大板凳,有的拿着小马扎,孩子在前面跑着,大人在后面跟着,三串两跳蹦到村子的中央(放电影的地方),娃娃们都争先恐后地抢占着靠前一些的地方,这时公社电影放影员吃完生产队的派饭,也出来指挥着村里派的两三名助手用绳子拉扯捆绑固定着白色的幕布,还有的从学校里抬来课桌,放影员从大箱子里取出发电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拧开盖子往里边加完了汽油又从一个个箱子里拿出放影机、影像盘,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这个时候夜幕开始降临了,临村三里五里十里八里的看电影的人们陆续赶来了,个别有经济头脑的做小买卖的推着车担着担儿的也来了,剧场里人山人海挤的满满的,发电机拉响了,随着隆隆声,放影员熟练地操做着,电影开始了,人们立刻宁静起来了,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的幕布,品味着电影剧情,口里磕着瓜籽嚼着粑粑豆儿,有些上了年级的老人还会相互讲解着故事情节,看到精彩处孩子们还会手舞足蹈起来,夏天不感觉热,连蚊子咬也不在意,冬天即使站在雪地里也不感觉怎么的冷,实在太冷了也的等到放影员换盘的时候活动活动身子,搓搓手跺跺脚,不像现在放电影,电影屏幕下只有十只只摆放整齐的小塑料凳子空闲着,放影员一人孤独地躺在小汽车的座椅上打着哈喽、迷糊着,心焦地等待着剧终后好回家陪老伴儿。爱撒尿的娃娃们也是曾着换盘的空闲挤出人群尿一泡,有挤不出去的干脆在大人们的掩护下就地解决,紧接着盘换好了,经历了一会唧唧嚷嚷的喧闹声又恢复了平静,人们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电影的画面和故事情节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剧场里稍宽阔一点的角落里,耐不住寂寞的小商小贩们隔一阵就会大声喊叫几声:“卖麻花来,粱瓜籽来,卖豆腐干来……。”事前没有准备瓜籽、粑粑豆儿的孩子们嘴馋的直流口水,硬是嚷嚷着家长要上那么几分或一二毛钱,挤出人群瞅瞅卖麻花的,又看看卖豆腐干的,最后衡量了一下手中的钱决定还是买瓜籽吧,煤油灯下,蹲在地上的老头儿,身边放着一个大约有三五斤瓜籽的白布口袋(也有用箥摞放的),口向外翻着,露出奇香的瓜籽儿,口袋傍是大中小三个酒盅,根据五分、一毛、二毛分别用小中大的酒盅称一下,然后从另一个兜儿里拿出一块事先折剪好的正方形报纸一或书纸,把称好的瓜籽放在上面熟练地包起来,有的娃就直接倒入咬迷里,为卖瓜籽的老头节省了一块包装纸,买5分钱的也就一小把而已,直接攥在手里也就是了,也有花七分钱买一根麻花或花二分钱买一块豆腐干的。消费完了的孩子们大多数又各就各位看电影了,少数的做起了迷藏,劈啪玩起了砸宝,也有的互相追逐跳跃着,还有一些比较懂事的娃娃几个一伙回家门口互相看看有贼没,然后再跑回来向大人们报告。</p> <p class="ql-block">  一场电影一般是两小时左右,有时候还需加演,演完一场时大队会派一两个年轻的壮汉拿着影像盘连夜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去到几里十几里外的地方去换另一个片子,为了争取时间往往累的满身大汗,气喘吁吁,虽然累些但他们确非常高兴,等演完第二个片子,时间也就快后半夜了,电影散场了,人们才开始站起来伸伸腰活动一下筋骨,拿起板凳马杂儿,哼哼着小曲儿,念叨着电影里那个英勇牺牲了的董存瑞,咬牙切齿地骂着那个大坏蛋,讲说着今年的年景收成,恋恋不舍陆陆续续离开剧场,邻村的人们则开始摸黑越过沟沟坎坎,沙石河道向各自的村里赶去。</p> <p class="ql-block">  邻村的来我们村看电影看戏,同样的我们也去几里十几里,有时甚至还会去到二十里开外的地方去,前边故事己说过了遇逢有演电影唱戏的消息社员要早散工,学生要早放学,太阳未落山或刚落山时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出发了,孩子们在前边跑,大人们在后边跟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汇集在一起,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排成长长的队伍,大人们有说有笑,孩子们嘣嘣跳跳抓着扁担,玩着蚂蚱,嘴里嘟嘟囔囔喊着“扁担扁担簸簸箕,簸了二年我放你”,有的孩子撇起了树枝编个帽子戴在头上,女娃娃们则从路边的草滩上摘几朵野花儿拴在小辫上臭个美,十几里的路程一点也不感觉累,好像一泛眼的时间就到了,电影开始了,我们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结束了我们又原路返回,这个时候天黑透了,长长的队伍中不是你踩了我的脚就是我碰了你的手,生性爱跑爱跳的孩子们时不时地重重地跌倒在地,哼也不哼一声又爬起来继续前进,欧尔有个有条件的人打着了握在手里的“电棒”忽影忽暗的灯光为部分人提供了不少方便,途中突然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的事也常有相伴,但它阻挡不了人们娱乐路上的步伐,看戏看电影是哪个时代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件最为快乐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赶集,赶会是哪个年代人们进行骡马物质交流的最主要途径,我们最常赶集赶会的地方一般是西合营、代王城、有条件的人家偶尔还会去趟蔚县城,赶集时间一般都是固定的,比如县城和西合营逢农历三六九,代王城二七为集日,赶会一般是一年一次,会前十多天工商部门会派人到各个公社村庄四处张贴关于举办骡马物质交流大会的海报,有时还会通过公社广播站的广播传到各家各户,听到消息的人们开始叼叨咕咕议论了,有想法要做点小买卖的开始筹备了,有需要卖猪、兔、鸡、猫、狗的也在计划着,有要买布料给娃们做裤儿缝花袄的也在盘算着,手里没钱的在思谋着该卖点啥东西换个钱好在会上买点生活必需品,不具备出行交通工具的想着该和哪个车官(赶牲口车的)提前打个招呼到时搭下人家的车,有的人家为了保证能搭乘人家的车提前从自己院子里割两把韭菜或摘两条黄瓜或拿五颗鸡蛋送到车官家中,车官们也开始盘算初三都拉谁,初四拉哪些人,初五初六都谁去,最后一天还有谁,依次排好队,也有的车官是拉一个人几毛钱的,日子到了,人们早早吃完饭,取出昨天刚洗过的衣服换上,稍微梳洗打扮一下,这时天刚蒙蒙亮,车官早就喂好了骡马在指定地点等候乘车的人们,不大一会数一数人到齐了,孩子在里边大人坐外边满满当当坐了一大车,哈,挤的丫丫的,车官“嘚,驾”喊了一声,马蹄声响了“蹋蹋蹋”,车子启动了“轱辘轱辘,咯噔咯噔”,人们说着笑话,拉着家常,叙述着到了集上都干些什么,男孩们央求着大人给吃点什么,让玩会什么,女孩们则嚷嚷着买一根红头绳两根玻璃丝,拉个花袄儿,买双粉凉鞋,这时来自各地的不少马车、牛车、毛驴车也各自拉的满满的跟上来了,推车的、担担子的,步行的,骑牲口的,牵上狗的、背着兔笼子的、赶着羊羔的,抱着大公鸡的、少数有钱的骑个半旧的二八自行车,前大粱上坐着俩娃娃,后坐上驼着妻子,用力蹬着脚蹬子咯吱咯吱,到底是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不一会儿就跑在了队伍的前头,人们都羡慕地议论着:“看看人家王老五做了点买卖有钱了,看人家周四,闺女寻查了(嫁人)给他要了一挂自行车兴地”,乡间不怎么宽阔的土路上的人啊车啊越聚越多,为了保证安全,好多车官都下车牵着牲口步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在人们的说笑声中不知不觉就到了,说好了下午回去的时间和聚集地点,大人们领着孩子开始了按原计划进行的事项,大街上,会场上说书的、卖艺的、打把式的、唱戏的、耍猴的,玩杂技的,练气功的、打拳的,套圈的,玩游戏的,演马戏的,开饭馆的、卖饸烙的,榨油条的、烙大饼的、杀猪卖肉的、卖猪狗鸡兔的,三教九流、五行八做的人应有尽有,最为红火的是哪时候的供销合作社,来自各个公社的供销社都搭上了席棚,经营着布匹,衣帽鞋袜,生活日用品、农业工具、纸墨笔砚、烟酒糖茶、水果肉蛋等各类物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人们根据各自所需所好一排一排一行一行地遛达来遛达去遇到便宜的就买一件,孩子们遇到好看的好玩的就花上哪么几毛钱看看玩玩,想吃点啥就买点儿让娃尝尝,大人们一般是舍不得吃的,实在饿了,买碗最便宜的饸烙吃,当然也有条件稍好一点的,一家人坐在一起下顿馆子解解馋,下午五点多了,人们开始陆续往事先说好的地点聚集了,车官早就坐在车上等候了,一家人花上二三十块钱除吃饭外能买到很多东西,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人们提着大口袋儿,里边都装的咕咕嚷嚷的,人聚齐了加上大小口袋车上显得更加拥挤了,为了节省地方,大人把孩子搂在怀里,大包小口袋的让孩子在抱上,布衣类不怕压的干脆坐在下边,马车儿又摇摇晃晃地行使在颠簸的乡间土路上,离村尚有三五里的路程,突然变天了,电闪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好在车官来时带来一大块的塑料布,赶快给人们拉着拽着盖上,尽管这样,也很难避免大雨的浇灌,泥泞不堪的路,车子左摇右摆着,不停地打着滑,车官更是费力,下车步行拉拽着骡马,一不小心滑倒了,身上滚的全是泥水,大雨淋的连气也喘不上来,车上的人们喊着、叫着、说笑着,终于到村了,大家互相搀扶着活动活动己压麻了的腿脚下了车子,各自背着自己的口袋,哈,真像落了汤的老母鸡,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会心地笑了,唉,哪个年代虽然贫穷,但人们非常知足,过的都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孩子们最最开心最最快乐的事情,吃了“腊八粥”,基本也就该放寒假了,天天扳着指头数,一天,二天,三天,五天,七天……,门头上的小嗽叭响了:“哎,社员们,拿着家具到队里分肉,分白面来吧”,家家户户找些报纸、拿上盆子高高兴兴地领上哪么二三斤肉,二三斤麻油,三四斤白面,这个时候大队开始安排村子里有文化毛笔字写的好的几名老前辈给乡亲们写对联了,家家户户各自准备好红黄粉绿等色纸,轮流着去指定的地方排队等候,有不少时候要连夜的加班,真可辛苦了这些老前辈了。大人们其他例如赶大集给娃们拉花布裁剪衣服、购买年画、筹备置办各类年货的事项也早就开始了,最辛苦的人肯定要数当娘的,白天裁洗缝补,晚上给一家人纳鞋底、做棉鞋、缝扣子、补袜子,一会给大娃盖盖被子,一会给四闺女掖掖背角,过会还的把叫老五尿尿,一忙就是多半夜。“炒豆儿”也是过年必备的一件不小的活儿,大人们抽出空闲来,从地里找来干黄土和细沙子,用筛子筛的细细的,炒的时候先把大锅烧热,再把一定数量的黄土或沙子放进来用大铲子翻炒的土或沙子变了色,然后放入大豆、黄豆、花生(大豆、黄豆、花生不是一块炒,是分开炒的),与土或沙子搅拌起来翻炒,烧火的和翻炒的大人们热的汗水直流,大锅里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瓜籽和玉米是不用土或沙子一起炒的,直接炒就可以了,哪时候花生很少或几乎没有,爹娘和大爷婶婶们有的用簸萁簸,有的用筛子筛着炒熟了的豆儿里的土和沙子,炒了一锅又一锅,炒完这家的再炒哪家的,孩子们着不时伸出小黑手抓着锅里正炒着的豆子往嘴里放,小手烫的直呲牙,舌头尖烫的伸出口外左右摆,压粉条、压饸烙往往也是左临右舍的邻居们合伙做,大人们累着,娃娃们傍边嘻笑打闹着,时不时嘴里还念叼着:腊月二十三麻糖把嘴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榨了萝卜榨豆腐,二十六黄糕肉,二十七杀了公鸡宰草鸡,二十八把家发(吃米面发馍馍),二十九蒸馒头,三十黑夜煮羊头”,其实也不见得杀鸡煮羊头的,那是哪个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三十也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这天就连平时爱睡懒觉的孩子们也早早起床了,大人们就别说了,天还没亮就起来生炉子烧炕做饭了,不大一会饭做好了,一家人香甜地吃完后就开始忙活了,娘麻利地刷完了碗筷,从瓮里盛了多半锅的凉水,呼它呼它拉起了大败(风箱),烧起热水来,水烧好了哥哥姐姐们自己忙着洗头洗脸了,娘则轮流着给我和弟弟妹妹洗起了头、脸、小黑手、小黑脚,张罗了一会总算洗的差不多了,弟兄姐妹们开始穿娘昨天晚上辛苦了多半夜事先给我们准备好摆放在炕头上的,而且也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最近这些时不知试穿了多少次的新衣裳了,条件好点的从头到脚都换上新的,还有很多家庭是买不起的,只有简单地给娃做个袄或裤,或买个新帽子或换双新鞋子,还有的给娃把穿了一冬天的外罩脱下来,把用袜腰缝了又缝的袄袖口裁下来,露出里边的棉袄棉裤,就这样也就算换新衣裳了,男孩们比较粗也不怎么去讲究,有好多女孩看到别的娃浑身上下都换的崭新,嫉妒的哭出了声,当娘的也不由的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唉,没办法,穷啊!心痛地左说右劝着可爱的闺女,许付着过完年等几只兔子长大了卖了钱一定给娃好好买一身新衣裳,哪时的孩子不管咋说也是比较懂事的,擦擦鼻涕和眼泪,不太情愿地点点头:“娘,我不要了,过完年卖了兔给我做个粉花袄,这回可不能戏哄我啦啊,娘”,“哎,闺女,娘不戏哄俺孩子”,哄乖了的孩子们奔奔跳跳着去婶子大娘家让人们篇(炫耀)新衣裳去了,这个时候大街上的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聚起来了,你瞅瞅我的花袄,我瞧瞧你的新鞋,走几步拍拍身上的土,又跑几步拍拍鞋上的土,生怕弄脏了,尤其是小女孩们小辫儿上比平时多了红头绳、玻璃丝扎成的花朵儿啦,蝴蝶结啦之类的头饰,一会摸摸一会又捏捏,意识就是引起别人的注意,小心眼里说:看我打扮地多俊哩,……!</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忙个不停,院子里所有的男劳力都出来铲雪扫院打扫卫生,女人们则十分用心地擦着小空儿玻璃、糊着窗户、粘着窗花儿,折落着家,贴着年画儿,切着肉,清洗着早就杀好的鸡兔,早早放入锅里煎炒烹炸着,一股股肉香味满街满巷都是,哪时候大多家庭没有钟表,只有少数人家的红躺柜子上摆着一只马蹄表,秒针嘀嗒嘀嗒嘀嗒地响着,大约十点多了,天气也浙渐暖和些了,娘把浆糊也出好了,打扫完院子卫生的男人们又贴起了对联,屋檐下,大门口、猪圈上,鸡窝免窝、井岩上都贴上,贴完对子又挂起了灯笼,哪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邻里之间互通有无,比亲戚还要亲近,钱没有多少,而欢声笑语却如同春风化雨,真正的纯朴民风,整个村子一片和谐热闹的景象,因为忙,一般除夕午饭比较简单,但肯定是比平时好些,其码是白菜豆腐粉条肉泡黄糕,饭后大人们根本顾不上休息,东寻西找好不容易弄来些干草、树根,豆秸之类的东西各自放在自家堂屋与院子对正的院中间等点旺火用,女人们也开始准备上供的物品了,蒸的白藤藤的小馒头上用快子沾上红墨水中间点个红点点,炕上几片豆腐,切上几片黄萝卜,白刷刷的粉条用哪时叫做洋粉的东西染上颜色,像模像样地搭配着放在木楪木碗里,供品就算做好了,摆放在祖先的供桌上,划着洋曲灯儿(火柴)点燃着了三柱香,上供的人虔诚地跪倒在供桌下烧上几张鬼票子,心中乞求着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儿孙吉祥如意,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响头站起身来,供就算上好了,这时哥哥从窗档上取上几个大炮:“咚,踏,咚,踏”响了起来,意识就是告诉故去的先辈吃年夜饭了……!</p> <p class="ql-block">  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走东家串西家念着对联上的词句,磕着瓜子嚼着炒豆儿,噼里啪啦响着五彩的小鞭炮,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家家户户的灯光点亮了,忽明忽暗的,全家十几个人齐聚一堂坐在一条大炕上吃着比平时好的多的年夜饭,瞅着爷爷和爹香甜地细品着十里飘香的美酒,心中幻想着“要是天天过年多好哇”,一年中最解馋的一顿年夜饭吃的小肚儿溜圆了,大人们开始刷锅冼碗准备明天五更拜年的物品了,左邻右舍的兄弟姐妹们相拥着观起了人们自制的鱼儿灯、西瓜灯、走马灯、五角灯、方型灯,有庙宇的地方和堡门上摆着五颜六色的灯碗,用蜡或煤油点燃着,哪时候是没有电的,门里门外红红的对联,家中贴好各色的年画,,爆竹声声,远处时不时传来阵阵狗叫,孩子们跑啊跳啊,欢呼雀跃,一阵冷风刮来满街满巷飘来酒肉的香味,大街上叔叔伯伯们敲着锣打着鼓,炮声阵阵,锣鼓喧天,到处一片欢声哭语,半夜十二点又是一阵鞭炮齐鸣,一种叫做簇火箭子的东西点燃后“呲,呲,吱……一道闪光飞上了天,景象非常壮观”,这时街上的灯基本都灭了(人们穷,节约油、蜡),刚才还闹哄哄的大街上才逐渐安静下来,大多数人们都钻被窝休息了,还有少数玩牌的,喝酒的,睡不着的娃娃们熬着夜,等待着五更拜年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快凌晨四点了,门头上的小嗽叭响了,传来大队看门的叫周孝弟的幽默的喊叫声,“哎,乡亲们起来拜年了,孩子们拜年挣压岁钱了啊,快起吧,不了就误啦啊……”连喊好几遍,喊完了小嗽叭里唱起了山西邦子,二人台啥地,平时起床散慢的孩子们今天可精干了,小手麻利地穿起了衣裤,系起了鞋带,洗了小手脸蛋儿,自己扎起小辫儿,大人们也穿上清洗一新的衣服,把火炉烧的旺旺的,院子里街门口的灯笼也点着了,奶奶和娘忙罗着给老祖宗的供桌上、井岩上、窗台上点香了,开始点旺火了,先是娘点上三柱香轻轻插在小土堆上,给早就备好的柴草上放个点了红点的小馍馍,有柏树枝的放上面,没有的抓几把块盐放上面,一根小小的洋曲灯点燃了柴草,腾空⽽起的焰⽕光彩夺⽬,乒乓,噼里啪啦地响着,整个院子、巷子、村子、三里五村点燃的旺火时⽽像是⼀只凤凰冲破云霄,时⽽像是⼀层⽕红的薄暮四散开来,时⽽如同闪烁的⼣阳照向⼤地,整个地球一片火的海洋,久久凝结在空中,这时“叮当,叮当,咚咚咚,咚,踏,噼里啪啦的炮声”锣鼓声、与孩子们:“过大年,响大炮,爷爷把叫奶奶尿,奶奶尿地哗哗滴,爷爷笑地哈哈滴的”的喊叫声交响在一起,好像整个世界都要沸腾了……!!</p> <p class="ql-block">  五更天了,开始拜年了,十四五岁以上的女孩子们一般不出去,和娘在家迎接拜年的,小女孩和男孩们由爹和其他大人们领着八个一群十个一伙走东家串西家,孩子们不时地问着:“爹,我叫这家叫啥来?二大爷我叫啥来?二姥爷我叫啥哩?”,大人们一一地回答着:“昂,你叫三太爷,三太太,你叫三姥爷,三姥姥”,往往由于拥挤,进屋时孩子们先进,大人在后边跟着:“二爷二奶奶过年好,二大爷二大娘大姑姑过年好,四叔四婶过年好,大舅过年好,大舅母过年好”,紧接着长辈们大声还礼了:“好好,好,你当好老小,女在,咱大伙都好,看哪小手冻地红地,欢欢烤烤手,上炕喝碗红糖水暖和暖和甜甜地恒块塘”,说完抓起了豆儿,瓜籽,2块糖一一给孩子们,完了又从大裆裤的咬迷里掏出钱包来,五分钱的大甭儿一个孩子一个,比较亲近的偷偷给两大甭或一张一两毛的票票:(还有给二分的),“给了你没老小?你有没来女在?太太还没给我来!哎,短俺三肉地来,给你一毛”。娃娃满意地出来了,大人们边进门边喊着过年好,“作揖啦哈老叔老婶子”,“昂,贵福,起地早不早?快点锅子烟暖和暖和,这时坐在热炕头上的小脚老婆儿说话了:“哎,这不是俺大臭蛋家的闺女,哎,女在,长这么大了,小辫上拴根红头绳,小脸蛋洗地白白地,可俊啥呀,哎,看哪喜人地,长大可不楼寻个好女婿,冷不冷女在?”,“我不冷,二太太”,亲热了好一阵,摸了好几次装在大裆裤里的钱包,哎,哎了好几声也没舍得给娃淘个大甭!你们大伙可慢点啊,白天有空过婶婶家坐着来啊,昂,婶,别出来啦冷地回去吧,俺们走了!出的门来孩子们互相问开了:“给你几块糖?给你瓜籽没?给你多少钱?给了我两毛,给我一毛,唉,给我五分把她娘地"!村里有一个比我们大的多的叫陆军子的孩子只要有光亮有门的地方都要进,甚至连茅石也要进,他进去不看有人没人也要喊“过年好”,不论去到哪家哪户,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瓮声瓮气地重复着可能是娘提前教好的一句话:“过年好,俺娘给我缝了个大咬迷,给我两块糖,给我抓把豆,给我点根烟,再给我个大红澡(枣)”,逗的傍边拜年的人们笑的鼻涕直流!淘气的孩子们边走边笑边嘟囔着,嘴里嘎嘣嘎嘣嚼着太姥姥给抓的一把豆,偶尔还有一两户给个核挑的。</p> <p class="ql-block">  天亮了,太阳快一杆子高了,娃们满载而归,各自回家从鼓鼓囊囊的咬迷里(衣兜),把豆啦瓜籽儿啦核桃啦糖果啦都掏出来,一块两块三块……地数起来,挣个三块两块钱的就算大户人家了,时不时地拿出来一毛两毛地数了一遍又一遍,这些钱总是舍不得花,实在馋的不行了跑到供销社花上一毛二加二两梁票或七分钱加一两粱票买个大饼或一根麻花,偷偷躲到角落里吃,生怕别人看见抢去,挣来的压岁钱、糖果、瓜子大豆啥地兄弟姐妹多的各抬(保存)各的,尤其是糖果要吃多半年的,吃完的糖果纸也要伸出小舌头舔几下,然后用手捋平了保存起来,大年初一晌午一般的户都吃油榨糕,初二跟着大人们上完坟,把供品(馍馍)拿回来全家人分着吃,冻硬了的炕豆腐红萝卜片粉条啥地做中午菜,中午吃饺子,大人们捏饺子时给里边包上一两个一分钱的甭儿,谁吃出来谁就有褔,我吃出来好多次,有些时候饺子吃完了也没吃出甭儿来,第二天从孩子拉下的粪便里找到了,洗一洗拿着去供销社买两根红满天牌香烟抽一抽,正月的这些日子大街上常来买大蛋茄子的、泥哨儿的、小笛子的、还有我们这些买泥冰棍的都想法戏哄着娃们的压岁钱,这时的我们开始了偷着拿根木棍儿各老人们院子里街门上的对联和窗钱大纸做“风葫芦”了,红的粉的黄的绿的串在一根邦邦郎上,拿在手里满大街疯跑,借着跑的风力,这风葫芦儿的转动发出“嘚,嘚,特,特,特”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哪时候人们的思想非常封建,讲究的很多,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五这些天嫁出去的闺女是不能回娘家的,好像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属外姓人,这些天老祖宗回家受香火吃供奉时看到会不高兴的,闺女这时回娘家,会给娘家人带来不好的运气,因此在过去凡娘家给祖先上供的日子是严禁己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封建的东西己淡化了,人们基本不在讲究了,但少数老封建思想还是有的。外村有长辈亲戚的初三、初四、初六、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四、十六这些日子大人们常常带着小孩或步行,或骑驴、或坐牛、马车前去拜年,有极少数的家庭有辆半旧的自行车骑上哪可真气派啊,近路的一般在亲戚家吃午饭后返回,远路的就的住上一夜,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天是禁忌出门的,中午饭有吃莜面饺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平时的状态,因此哪个年代过了初五就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了。</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六俗称“迎婿日”嫁出去的闺女、女婿及外孙子们这天都要回娘家拜年,尤其是新女婿这一天要早到来一些,先给岳父岳母拜完年,然后再逐一到娘家近亲属家拜年,新女婿拜年是要带礼物的,礼物也就十多个小馍馍而己,问完好,长辈们要给新女婿压岁钱的,一般也就二三块钱,同时新女婿也会给长辈家的小孩们二毛或五毛,少数大气的也有给一块钱的,寒暄一阵临出来时长辈们还会把新女婿给拿的礼物(小馍馍,哪个时候点心是极少的)退还一半,名为“回礼”。拜完了年闺女和新女婿一般要在娘家住一段时间,这些长辈们要轮流着请闺女女婿吃上一顿饭,如果这时候正碰上村里耍船灯,船灯对敲着锣打着鼓,王八和老妈子还要拜一拜新女婿,女婿们递着烟、端着茶笑脸相迎,最后还的装做大方的样子给船灯队掏个三五块或十块的大票票!</p> <p class="ql-block"> 初七不出,初八不归,不知这又是啥讲究,这两天一般也不出门,正月十三是“杨公忌日”,也被人们称为“杨公十三忌”。</p><p class="ql-block"> 传说,古时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3个儿子,而他的邻居一个儿子都没有,然后他经常在邻居面前显耀,他的邻居在与他争吵后,说到:“不要嚣张,人有旦タ祸福,你的儿子不一定能够活地长久。”</p><p class="ql-block"> 杨公笑着说到:“我有13个儿子呢,我什么都不怕,就算老天一个月收走我一个儿子,还能留一个儿子为我送终的!”</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事情就是那么凑巧,后来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年孤苦伶仃非常凄惨。</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都是他应得的。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因此这一天一禁忌出门、二禁忌婚庆嫁娶,总地来说这天是百事禁忌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还有这样一种传说,正月十三是杨家老将杨老令公杨继业战死沙场的日子,是一个大凶之日。那天老令公率领八个儿子,保护宋太宗赵光义等人前赴北国会谈,行至两狼山前,遭到敌军伏击,兵败金沙滩,杨家将受到严重损伤。大郎、二郎、三郎、七郎为了保护宋王,全部阵亡,四郎八郎被番邦抓获,五郎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只剩一个杨六郎,杨老令公看着阵亡的儿子们,心痛万分,无颜独活世上,一头碰死在李陵碑前;杨家男将兵败失散。这一天,是杨家将的忌日,人们为了纪念保家为国的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为“杨公忌”。</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春节后的又一个重大节日,活动有闹花灯、舞狮子、吃元宵(哪年代我们是没吃过元宵的)、耍龙灯等,我们叫做耍船灯,预备工作一般从初四五就开始了,满街挂满灯笼、各色的灯碗,村里的老艺人们精心裱画着旱船、金龙、狮子、小马、小驴、小骡,骆驼等,所有的男女演员抹眉画眼,穿着各式各色的衣服,个个精神抖擞,妖艳滑稽,最有表演艺术性的业余演员是俺村一个叫周动的,细高个子,走起路来蔫哩巴几左摇右摆的,因患肺病一动弹就上气不接下气的,但俏皮话一串一串的,总能逗的观众笑个不停,而且他的摸仿能力也很强,也可以说是第二个赵本山,所以村里人都喜欢看他的表演。彩色的标语挂满大街小巷,到处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十四进入高潮,十五为正日子,持续到十六,这三天每天演出两场,中午和晚上各一场,三里五里十里八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声,做买做卖的叫喊声,船灯队左摇右摆、上跳下串的说笑声,扭秧歌的伴奏声,孩子们的操闹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天都要炸了,热闹极了,无论是耍船灯还是舞龙灯,也就是人们折祷上天的保佑,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普通的歌谣,表达了深刻的含义,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寓意了人们祈求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这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大锅里炒些瓜籽(葵花),全家或用大勺或用小碗或用酒杯做衡器,平均分配一人一份,凉凉了各自装入咬迷哩,过年的新衣己重新清洗一遍,干干净净穿在身上,锁好门子,或各奔东西或孩子跟上大人或左临右舍相互串联着去往热闹的地方看耍龙灯的,看唱大戏的,也去河边,沟沟岔岔,田间地头,边走边磕着瓜子边欣赏着大自然的风光,吸收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有说有笑,孩子们更是奔奔跳跳说不上都玩些什么,人们把瓜籽皮儿唾的远远的,意味着“疾病远去”,有条件的买上几斤鸭梨,一家人一人吃上一个,意味“离病”,年就这样匆匆忙忙过去了,人们又正式开始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做了。</p> <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教育事业 逐步兴起, 一九八一年八月下甸,根据人民公社中心校的统一安排,小学五年级也就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由原来的复式班编制为单式班,把南石化村的五年级学生合并到中石化学校,与中石化村的五年级学生统一编制五年级单式班,老师调来了,是南石化村人,名字叫王义,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中等个子,梳着大背头,可能是发油抹的太多的原因头发显约异常油光闪亮,面皮很白净,上身着白色衬衣,外套黑兰色的中山装,下身穿约一尺左右宽的“嗽叭嘴裤”,脚上一双让人羡慕的擦的黑亮黑亮的三节头皮鞋,由于裤脚儿宽,走起路来裤脚与皮鞋和风声交帜在一起,发出啪啪啪的响声,王老师非常干净,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语音中略微沙哑带有清脆,新调来的老师我们难免会感到一些拘束。在这前些日子村里给腾出了坐落在原校区最西侧一大间与大队相邻的单一教室,这一天我们与丁老师道了别,早早来到略微粉刷一新的新教室,不大一会儿南石化的同学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陆续到齐了,这群孩子也略显出一些陌生拘束和胆怯,打扮一新的王老师也来到了教室,先是逐个登记每个孩子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这个时候我们这群属鸡的孩子有的蹲班了,还有几个早早辍学了(不念了),原有的25名娃娃和上届五年级蹲入我们这个班的几名同学,差不多只剩下十一二个了,具体也记不太清了,第二件事就是分桌了,男女生按照个子高低各排成一队,也许出于尽快消除两个村孩子们的陌生局面,相互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考虑,根据排列个子大小,个小的在前,个大的在后,每桌两个村各安排一人,由于哪个年代受封建思想的束博,没能安排男女同桌,两个男生一桌,两个女生一桌,我和高有江同桌,周喜清和王建花同桌,刘建英和王桂峰一桌……,全班学生总数大约三十左右个吧,桌安排好了,下一件事王老师讲话了:可能讲了尊守纪律、加强团结,注意上下学路上安全,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好好学习及学生守则等事项,经王老师提名,全班同学举手通过由我担任班长,最后还安排了卫生值日组,确定了作息时间等。</p> <p class="ql-block">  正式开学了,五年级教册除语文、数学(四年级前叫算术)、科常、政治外又多了一门历史,教室里也比以前的复式班安静多了,过不了几天两个村的孩子们也互相熟悉了,彼此也很友好,起初的时候王老师还是很尽业的,每天手执教杆反复在黑板上指点着每门课程的重点,细心讲述着难点,精心批改着作业,对学生管理的也很严格,时不时还会用教杆敲打不求上进的学生,偶尔还会拳打脚踢,但对女生大多数还是网开一面的,基本不使用武力,王老师对音乐也很有特长,期间教唱了我们不少当年很流行的歌曲,还坚持了一个阶段晚自习,煤油灯下使绝大多数学生改变了惰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体育方面也略有长进,但到了后来,好像是第二学期吧,王老师可能由于个人婚姻问题吧,对学生的管理逐渐放松了,以前的责任心淡化了,经常留几本教科书给我,哪个时候没有印刷技术,每天由我把教科书上的作业题抄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学习,并且以班长的身份对班纪律进行一些必要的管理,哪时候由于小不懂事,严格的管理给部分同学带来了一时性的面子伤害,有时争的面红耳赤,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怪对不起大家的,在此诚肯各位同学谅解,这个时候的我由于迷恋上了当一个“小木匠”,的理想,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班内尖子生有刘建英、王焕宝、郭美丽、丁建峰等同学,刘建英小个子,上身穿稍带一些蓝花点点的白衬衣,下身穿一条半旧的哪时候叫“泥伦花达呢”的蓝裤儿,脚穿一双娘在煤油灯下做的方口灯芯绒布鞋,非常的精干、整洁,脖子上总喜欢围一条粉色的头巾儿,圆圆的脸蛋儿白里透粉,一头秀发上镶编着两条麻花式的小辫儿,弯弯的柳叶眉下,纤镶着一对水晶葡萄般的杏核眼,挺白的小牙儿,笑起来一边一个小酒窝儿异常明显,走起路来两条小辫儿摆来摆去的,言行举止端庄娴雅、落落大方,尤如一朵含苞未放的牡丹花,生性善良,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怜爱……。周喜清会唱又会跳的,是很富有文艺细胞的(前文己表过),当然我们这一届的所有女同学人人拿出来都是顶呱呱的,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虽然有个别鼻子下面时不时会带两垂浓带的(鼻涕),但也个个眉清目秀、亭亭玉立,唱起来跳起来尤如“天女下凡”,能使月亮躲避,花儿含羞,由于编者水平原因就不一一描述了,肯请我的小伙伴们多多谅解。王焕宝南石化村的娃娃,也是小个子,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非常利落,白静的小脸蛋儿,不善言谈,专心学习,从不贪玩,是我们男同学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数学方面有些时候胜过老师,剩余男生高大的瘦小的,黑的白的丑的俊的,穿破窟窿袄的,带补丁裤的,留长发的,剃光葫芦的,学习认真的,唱哥很好的,历史精通的,语文满分的,说话一串一串的,生性很淘气的,戴着帽子不摘的,作业抄袭别人的,男孩子中有一个叫王宝的,乳名叫臭老小的,个子高高大大的,学习是不行的,淘气是挺内行的,挺喜欢和女生各业的,常敢和老师斗嘴的,上课总是反复举手要去茅石尿尿的,我们常和他开玩笑:“老小老小屁股眼子夹个烧山药”,他也就是憨厚地呲呲牙笑笑,其实王宝这娃心地挺善良,也可算个是好老小,总之我们这个班的男女同学人人各据特色,但是都很喜人的……!</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学生们在徘徊中前进,总体学习成绩也不咋地,两个学期的时间弹指一挥间,面临毕业了,王老师为我们请了照相师傅,每人八毛钱,照片是在我村新建的戏台上照的,由于哪年代人们还很封建,男女生是不坐一桌不说话的,挨挨碰碰是没有的,穿短裤短裙是会被潮笑的,男女是不敢互相帮助的,但心里悄悄爱慕也是有的,连合照一张毕业照也没被老师说服了的,因此只好男女生各照了一张不带彩色的黑白相(哪时还没照彩照的技术),前排的坐着长条板凳,后排的站着,男生11人,女生13人,共24人(中途有不念的,照相这天有请假的估计,己记不清了),过了不多几天王老师领着我们去北石化村参加了全公社五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考试后就放假了,五年快乐的童年生活就这样悄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此我们这群鸡孩子各奔东西了,有的辍学了,有的学了泥匠、有的当了木匠,有的上了初中又念了高中,后来很多女生织起了地毯,没过几年,一些十七八九岁的女孩子们就早早嫁人了,以前男女生不说话的时代结束了,同学之间也有成双成对的。</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八月下甸我们一部分同学去了距离俺村2里多地的北石化中学读初中,同时来此就读的学生有南石化、中石化、北石化、杨庄、新水峪、小贯头等几个村的孩子,起初学校坐落在村北头的一所破院子里,差不多过了半年多又搬迁到村最南头的新校址,哪时读的功课有语文、代数、几何、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我们村到学校要经过两道非常险要的深沟,羊肠小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每天三五成群的小伙伴要跑两个来回,边走边玩,逢雨雪天大家就互相拉着拽着往沟顶上爬,摔倒了再爬起来,身上滚的泥呼呼的但从来也没见过一个哭鼻子的,就连女孩子们也很坚强,上下学也不需要家长接送,有时候带着早晨娘做的小米粥熬山药蛋放在哪时候非常盛行的铝饭盒里,带到学校,饭盒上写上各自的名字送到食堂里让一个姓裴叫裴养金的大师傅给蒸一蒸,中午饭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哪时候老师上课给讲一讲,留的作业也不多,每到冬天作息时间就改成一晌,就是早晨9点上学下午3点放学,回家后饿极了的我们香甜地吃着娘做的黍子糕泡山药格愣熬干白菜,肉是没有的,豆付也是偶尔才有的……。</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根本没有休息的概念,大伙相互串联着有的背着滑冰船去沟里滑冰,有的玩布蛋,有的玩跳皮筋儿,有的玩dei光,有的开土仗,总之玩来玩去也离不开石头土块,直到很晚很晚了才回家,不用洗手,爹娘也不咋责怪,拿起煮熟了的山药蛋子用脏手略削下皮狼吞虎咽地一口咬一个,最后喝碗棒子面糊糊就点太太那辈子腌的老腌菜也就算吃饱了,脚也不用洗钻盖窝了……。</p><p class="ql-block"> 该读初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北石化中学倒光了,剩下不多的十几个学生又迁到南岭庄中学就读,十三四里的路程我们也是靠步行,偶尔趁着爹不注意悄悄地从堂房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推出来骑到学校去一次,二八大自行车,个子小的我们够不着车坐子只能骑在大梁上,哈,别提多高兴了,周六中午放假回来的路上可犯愁了,咋啦?偷骑自行车怕回家挨骂,门外犹豫了好一会,还是壮着胆儿进院了,可好,爹只是牛了两眼没吱声,这才放下心来。学校宿舍是老式的窑洞,土混混的,一间小房住八九十来个同学,下了晚自习吹灭了油灯躺在床上来只烟抽,有一次一名叫霍跃齐的同学把四支兰钻石牌香烟接起来刚点着就见一小黑影破门而入,霍跃齐误认是隔壁的同学,一把抓住来人帽子摘下来,只见这黑影“咔嚓”打火机亮了,呀,原来是查夜的李世德老师到了,吓得跃齐出了一头冷汗,可也好,李老师只是拍拍他的肩呲着呀说“咋不把你爹的烟锅子拿上”?逗的孩子们哈哈大笑,看来当老师个儿不能太小啊,个太小了黑暗中学生会把你当成娃娃。每天都是嚷叫说唱着折腾到后半夜都才安静下来甜甜地进入梦乡,早晚吃着粗糙甚至带着小虫子的小米粥,用水一泡虫子就会白花花地飘在上面,有时候花上二两饭票买一块锅巴(各炸),香甜地解解餐,午饭只提供毛糕,我们自己去豆付房花二毛钱买块豆付倒点周一来校带的盐水拌一拌泡糕吃,两个大师傅分别叫何银和连稳,何师傅还有抽风的毛病,动不动病发做起来就会拿起煤铲子在锅里搅。这时候功课又多了一门简单的英语,我们似懂非懂地听着老师讲英文,在哪里就读了近一年的时间又结识了后来的许多新同学,哪个年代家长也不注重孩子们读书,孩子们也没几个有上进心的,五月份毕业了,很少几个同学上了高中、师范,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三年没有意义而又很有意义的初中。</p> <p class="ql-block">  1985年5月初中毕业后~2016年11月这几乎32年期间除了少数几位同学有过联系外,与大多数同学没过联系,2016年12月以赵志武、李猛、余建银、李昌军为主要代表和组织者的南岭庄中学九十班聚会倡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建起了以赵志武为群主的约40余人为成员的同学群体,经过紧张有序的储备2017年1月1日“南岭庄中学九、十班师生大聚会”在蔚县城华文酒店隆重举行,几位组织倡导者和邀请的几位老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席上多年不见的同学们相互拥抱、打骂说笑声不绝与耳,大家一致感谢几位同学为大家搭建回忆青春,增进友谊的感情平台,席间弟兄们各自做了自我介绍讲述了分别后这30多年的奋斗历程,同学们推杯换盏、相互敬酒,互致问候,酒过三巡后,借着酒精的威力,部分同学的手脚己不再是哪么稳当了,男女生开始耍笑着动手动脚甚至动口了[憨笑][憨笑],当然过头的嘻笑打闹是没有的,必定都是当了或准备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老爷们和老娘们了[呲牙][呲牙],社会进步了,和七八十年代哪社会环境不一样了,男女授受不清的封建思想也不存在了,所以三十多年的同学情使同学们放荡起来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并不算什么,也只是一种友谊的美好像征,餐后大家一同到歌厅K歌,我们的这群小时候的娃没有几个会唱会跳的,都哼哼叽叽随着音乐的伴奏疯狂地嚎着跳着[憨笑][憨笑],歌厅里闪光灯下的同学们窃窃私语着,有着说不完的活,玩不够的感觉……,总之我们这次初中同学大聚会办的很成功也很圆满!</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我们虽然没有过再次大型相聚,但在群里的相互不断聊着问候着,互相关心着,一人有事大家帮着,有时候六个一群八个一伙的也小聚聚,会擦山药粉的同学也不时约喊上我们去家中吃个新鲜饭[呲牙],一个小名儿叫"春草正旺’的淘气鬼经常喝完二两小酒骚扰同学们,大家不旦不嫌弃他反而觉的这个高海海非常非常的可爱,比爱小猫小🐶 小老虎也喜欢他[憨笑][憨笑]…….</p> <p class="ql-block">  从小学毕业的1982年到2022年的今天,整整走过了40年,我们这群鸡娃娃离多聚少,天南地北早就各奔东西了,一半以上的人40年来基本再没见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那些刻骨铭心的儿时记忆一直深深印在脑海:中,说是漫长的过程也罢,挥手一指间的过程也罢,每一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那些奋斗与拼搏,欢笑与泪水,聚合成历史的洪流,奔腾万里,不可阻遏。</p><p class="ql-block"> 这四十年太快了,这四十年,是不寻常的四十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梦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使我们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康生活,然尔绝大多数人为了生活,为了子孙的前途、命运、住所、婚姻可以说是一刻也不停息,人人努力奋斗着,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辈的人们都承担起了孙子外孙子的勤务员了。繁重的课外作业和各种类型的辐导班使孩子们彻底失去童年的快乐。但我们的脑海还恋恋不舍徘徊在四十年前的场景,时刻佛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十分留恋在那个时代,那时我们还幼小,还年轻,如今我们都已五十多岁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是有感情的,我们梦幻中的童年,无忧无虑,贫穷而快乐,2022虎年的5月通过多方努力,找到了我们小学毕业时的照片,我们建起了由20名发小组成的梦幻儿童时代的“六九鸡群”,大家终于有了交流之地,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老头老婆儿们嘻嘻哈哈忆往事,拉家长,谈当今,叙发展……,我有一个愿望,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我们这20左右个属鸡人来个大聚会,相信远在千里之遥的你、她,相信近在咫尺的他、我,愿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吧!! </p> <p class="ql-block">  请您欣赏苏红演唱的歌曲《小小的我》</p> <p class="ql-block"> 送您一段短视频,愿张也的一首《走进新时代》伴随广大读者朋友四季发财,事业一帆风顺,天天好心情!!</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60年代末出生的农村孩子,没有高科技的玩具可以玩,没有网络,没有电子产品,但是我们凭借着农村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孩子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自己制作玩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意义深远而又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  同年故事到此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了,肯请广大读者朋友提出保贵意见,结尾时再重申一遍 。 祝大家开心、快乐、幸福、吉祥、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童年趣事》第二部共33个自然段,18200字,选配插图100副,文章最后插入8分钟和10分钟短视频各一段,全文选入七八十年代流行在校园的一首老歌《校园的早晨》伴您走进梦幻时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请大家留意作者可能会继续编辑发布《那个年代的童年趣事》续。</p>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丁云,一九六九年十月生,出生于蔚县南岭庄乡中石化村,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号称“夏天来了” ,1987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蔚县南岭庄乡卫生院、蔚县西合营中心卫生院工作,第一次编辑写作,2021年1月至今供职于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