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前卫报人·第2835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当年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之所处区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梁凯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位于济南南部,上世纪之前那里是荒郊野外乱坟岗。光绪30年(1904)济南开埠,济南南部也随之开始了开发利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新崛起的德国武力侵占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的修筑权。1899年6月,德国14家银行出资5400万马克组建山东铁路公司开工建设胶济铁路。1904年6月1日, 胶济铁路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 为抵制外来势力的经济入侵,清政府允许各省自行开埠。在胶济铁路通车前,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与山东巡抚周馥联名上奏清政府,要求在济南、周村和潍坊自行开埠,1904年5月清政府批准。确定济南西关外胶济铁路以南,东起十王殿(今馆驿街西头一带),西至大槐树,南延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计东西长约5里, 南北约2里的区域划分为商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04年济南开埠地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埠内的土地经济南商埠局确定丈量好,规划了商埠区的马路。把纵横的马路划分成若干小方块,确定东西为经,南北为纬; 然后以胶济铁路为界, 由北至南将商埠土地划分为四等, 即:福、禄、寿、喜,编号制定不同租价。例如:位于胶济铁路火车站的经一路与经二路的 “福”字地段, 每年每亩租价为36元,无疑是经商的黄金地段;而位于济南最南边的经六路至经七路的“喜”字地段,每年每亩租价仅为10元。可见济南南部是不发达地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4年到1924年建成了经一路至经七路的马路, 经七路之南的马路则是日伪时期(1937-1945年) 建成的,有“新民大路”“新亚街”等。1937年随着日军入侵山东, 济南日本驻军司令部设在济南市经二路162号。当时,济南南部人烟稀少, 绿树苲草连成片,虽有乱坟,但清理后环境倒也幽静, 又靠四里山,山下还有一条从南至北流过的小溪。日本人开始在那里经商、开办银行、学校和商店。后来那些商铺等被拆,建成了日本驻军司令部宿舍,也就是济南市纬二路149号大院。1939年日本人还征用了四里山以南,马鞍山以西的86亩土地, 在四里山建了“济南神社”, 主要是供奉台儿庄大战中死去的日本军人灵位和日本侨民骨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 1946年国民政府将济南经七路以南日本人命名的“新民大路”等路名,改为经八路、经九路和经十路,济南城区明显向南扩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日本人在四里山建的“济南神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南部真正令人瞩目,那还得从1949年3月山东分局(省委的前身)、山东军区和济南市特别政府(市委前身)等机关建立和调整后,自青州迁往济南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 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选择了济南原日本驻军司令部宿舍大院,作为山东军区机关集中办公住宿的场所,即: 济南纬二路149号。1955年5月山东军区扩编成立了济南军区,1956年迁址到经十一路80号新建成的济南军区办公大楼, 济南纬二路149号这个大院就改为济南军区司令部机关宿舍大院, 简称“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东南邻是 “八一礼堂”,对面是济南最大的“八一广场”;东边不到一公里处是省委办公大院;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北门马路斜对面则是济南市委机关。这个圈子的外围不远处,则有建于1931年的济南较大商业区大观园;东边有济南较大的农贸市场自由大街;南边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军区综合服务大楼。周边还有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三中、济南十六中、济南十四中、济南回民中学等中学和济南经九路小学、经十一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等小学;济南的国宾馆南郊宾馆、山东最著名的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省立二院,也在军区司令部大院不太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至90年代,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所在区域, 无疑是山东省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居住于此,阅尽了它周边的繁华盛世变迁, 见证了那段特殊年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东门外东行两条马路,济南纬一路482号是我党在山东省的最高领导机构——省委办公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中共山东省级党组织, 是1922年5月, 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基础上,成立的中共济南独立组,王尽美任组长; 1923年10月, 成立了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济南地委”),王尽美任委员长。1925年3月, 成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山东地委”),尹宽担任地委书记。1926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 山东地委扩建为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山东区委”)。1927年6月,山东区委改建为山东省委, 吴芳任书记。然而,1928年4月, 国民党军队由苏北进入山东, 奉系军阀张宗昌遂撤出济南,国民党对山东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大肆破坏和逮捕、屠杀。山东省委曾经历了13次大破坏,又经历了13次重建,直到1936年4月,中央北方局派黎玉到山东重建山东省委。1936年5月1日,在济南四里山(今英雄山)下的一片坟地里, 黎玉与在山东坚持斗争的赵健民、林浩会合, 黎玉宣布成立中共山东省委。黎玉任书记, 赵健民任组织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 林浩任宣传部长。随后,在党中央领导下,不到一年时间,全省各地的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跟随山东省委展开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后期, 中共中央在山东的代表机关为山东分局, 其前身是苏鲁豫皖省委,1938年12月奉中共中央指示改为山东分局。归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1945年9月19日, 与华中局一起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初,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重建。康生任书记,机关驻益都(现青州市)。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移驻济南市, 办公地址是现在省委办公大院。12月, 康生易地疗养,傅秋涛任代理书记。1950年8月,山东分局工作由向明主持。1952年12月,向明任第二书记并代理书记。1954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更名为中共山东省委, 舒同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东分局初到济南时, 在山东省委办公大院破旧的平房里办公,也有少部分人在省委老三宿舍办公。1954年至1956年间, 兴建了三座中西合璧式办公楼和省委小礼堂,即: 东南楼,西南楼,北楼。从此,山东省委机关有了集中的办公地点。省委办公大院南边常委楼,盖得较晚,比高层办公楼稍早,应在上世纪70年代落成。1966年文革前, 现省委办公大院南端中间有一条东西马路,即:经九路东段相隔,南院为省委门诊部和省档案局。后来, 东西马路截断, 南北扩大合为一院,经九路也因此成为济南市区内最短的马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年代, 山东军区与山东分局的许多工作, 例如:机要、保卫、通信和交通等都由山东军区承担。1955年5月,山东军区扩编改为济南军区, 这部分人员也作了划分,一小部分人到山东省委,大部分人留在济南军区。所以,1956年分到省委的干部也带枪去的。山东省委与济南军区的人际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省委子弟与军区大院孩子也大多在一个学校,小时候一起学习和玩耍,长大后联姻的自然也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的北门马路斜对面, 便是济南建国小经三路37号,原是济南市市委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 潍坊解放后, 济南战役迫在眉睫。华东局即按中央指示,未雨绸缪,委派时任华东局常委曾山主持接管济南的准备工作。1948年7月, 华东局在益都成立了济南市委、济南市政府、济南警备司令部联合筹备处, 下设政策研究室、干部训练处、勤务处和办公室,并调集了一批政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干部。为了保密,对外称为“青州建设研究会”,设在益都古城教堂内。1948年7月17日,华东局在益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通过了接管济南的准备工作预案,并决定曾山兼任济南市委书记(后刘顺元接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 华东局将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共济南市委、渤海区党委济南工委、冀鲁豫边区党委济南工委,3个系统的党组织归由济南市委统一协调指导。8月,“青州建设研究会”所属的3个地下党系统组织了1100余名地下党员,收集到济南城防工事、黄河两岸驻防、火炮阵地等方方面面大量情报,汇编后提供给华东局,为济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华东局根据研究会提供的训练干部数量, 先后从华东局直属机关、驻益都的山东省政府直属机关、胶东、渤海、鲁中三大区党政机关以及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建设大学、华东教师研究会等, 抽调了8000余名干部、教师、学员,另又调集山东、苏北600余名公安干部,集结到“青州建设研究会”进行统一训练,近万名接管干部大都身着黄军装齐集益都, 一时间古城呈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别样风景。1948年9月下旬,在济南战役激烈进行中,曾山亲率接管干部, 紧随攻城部队之后,冒着炮火硝烟,分东西两路进入市区, 按预定部署,攻城部队攻下一处, 接管一处。此后整个接管工作均按接管济南工作预案有序进行。至此,“青州建设研究会”光荣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去不解为什么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济南市政府不是从革命老区胶东迁址济南而是从青州,后来了解了这段历史也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特别市政府(济南市委前身)从青州搬来就在济南建国小经三路37号大院办公,但济南市委7层办公大楼建于1960年。当年这7层的市委大楼是济南第一高楼,也是济南地标式的建筑物。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英雄山俯瞰济南市,除了能看到齐烟九点外,也就数济南市委大楼是独一无二的最高建筑。2007年10月,济南市委搬迁到济南市龙奥大厦, 原来的大院成为济南市检察委员会办公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东门外东南处是英雄山。早在1948年9月, 济南战役的硝烟还未散尽,济南特别市政府便召开会议,决定在四里山修建烈士公墓,以纪念那些为解放济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四里山烈士纪念塔在1949年奠基,因方案未定而停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26日毛主席来山东视察, 在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陪同下来到四里山,悼念埋葬于此的黄祖炎烈士(他曾两度给毛主席当过秘书)。当得知许多烈士葬于此山时, 毛泽东感慨地说:“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有这么多的英烈长眠这里,四里山就成英雄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年, 济南市成立筹建处开始征集建塔方案;1960年由国家民政部确定了最终的建塔方案, 并于当年进入设计阶段。历时三年之久,1963年3月,纪念塔的施工图完成。1964年恢复建造, 最终于1968年4月5日竣工。1968年4月5日, 在烈士纪念塔落成时,四里山正式改名英雄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济南市城建档案馆1964年恢复纪念塔建造的完整纸质档案。说明后的设计图纸上,“伍子昂”与“褚璞”的签字依然清晰可见。当年,纪念塔的修建由伍子昂主持设计完成, 褚璞为总建筑师。</p> <p class="ql-block"> 👆左图:<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建设中的烈士纪念塔;</span>👆右图: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济南各界庆祝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爬英雄山还是跟着司令部大院军务部组织的夏令营去的, 当时我年龄小,在半山腰处有一小沟我迈不过去,是夏令营领队张国良叔叔抱我过去的。山顶还有碉堡,碉堡四面都有射击口,小男孩还在那里拾到过子弹壳;小女孩们在山上摘野生的酸枣。</p><p class="ql-block"> 现在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扩建了, 除了安葬王尽美、邓恩铭、刘谦初等一批早期的共产党员外,济南战役牺牲的华野烈士和许多分散在外地山东籍烈士也回归故里被安葬在此。</p><p class="ql-block"> 在当年日本鬼子建“神庙”的地方, 建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在它南侧小广场的草丛里,还有遗留神庙的柱子等石料;另有几块日本人的墓碑躺在那里,成了日本侵华的证据警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英雄山下南广场草丛中,</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残留的日本“神社”的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南邻的“八一礼堂”和它对面的“八一广场”,是司令部大院孩子集体的记忆。小时候, 调皮的小男孩去“八一礼堂”看演出, 还将窗户上的铜插销拧下来偷带出去卖钱; 女孩子有时看演出没票,也会用没撕票根的旧票,改日期后趁人多往里混。那时济南礼堂很少, 看演出和电影都很难得。我还记得1976年年底,总政军乐团来演出,“八一礼堂”前人山人海拥挤不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一礼堂”这座当时济南最大的礼堂,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许世友司令员提出修建的。“八一礼堂”1950年动工,1952年10月建成,它的建筑面积5167平方米,池座1597个,楼座603个,苏式建筑风格。同时, 在“八一礼堂”马路东面建立了“八一广场”,与“八一礼堂”轴线相贯,呵成一气,更增加了其严肃、威武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八一礼堂外观及八一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八一礼堂内部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世友司令员对“八一礼堂”也有不一般的感情,他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后,来济南都要去“八一礼堂”看演出。我还清楚地记得1979年大约“十一”前夕,许世友来山东在“八一礼堂”看“前卫歌舞团”演出,那次“前卫歌舞团”专门排练了两个反映胶东人民独轮车支前和摊煎饼的新舞蹈。演出结束时,许世友将军非常高兴地走上台,鼓掌的手都要碰到演员的脸了,还对着那些舞蹈演员,双手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当时我不理解他为什么高兴成这样?后来了解军史后,才知道许世友在胶东军区、山东军区工作多年,对山东人民非常有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一礼堂”不仅是娱乐场所, 更是我省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节日群众集会的场所。当时,驻鲁党政军的重要会议和集会都在此处召开。例如:全省贯彻毛主席重要指示大会、济南军区党代会、庆祝“党的九大召开”等;每年的国庆节或大型的群众集会,都会在“八一礼堂”前搭建主席台,山东省、济南市党政军领导都会悉数到场,参会的群众则整齐地坐在“八一广场”,那种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每年的国庆节, 司令部大院每个部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搬着小板凳、带上面包和水壶到东门外左侧整齐地坐着,那是警卫营专门为大院孩子划分出的位置,便于观看各种庆祝活动和游行。游行队伍一般从“八一礼堂”十字路口以南待命。举行完庆典仪式后,游行方阵高呼着口号,依次走过主席台,接受全省党政军领导的检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们幸福童年时光的永久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为建八一立交桥拆除了老“八一礼堂”, 在八一广场的东北角建了新“八一礼堂”。1988年1月18日八一立交桥奠基,同年8月1日建成,但这弥补不了我们这一代司令部大院孩子心中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风中闪过几帧从前啊, 飞驰中旋转已不见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城市发展变化, 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已渐行渐远。不变的是,那个承载我们父辈红色故事的大院,永远镌刻在我们这一代军旅后代的心灵深处;父辈传承的红色基因,通过我们的努力,定会赓续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主要参考文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济南市辖区地名志,阎锡广整理.济南: 济南市地名协会;2022年1月</p><p class="ql-block"> 2.济南市地名琐话, 济南地名协会编.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年1月</p><p class="ql-block"> 3.今日青州网, 华东局“青州建设研究会”;2018.05.22</p><p class="ql-block"> 4.百度/中共山东分局</p><p class="ql-block"> https://baike.baidu.com</p><p class="ql-block"> 5.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档案首次公布http://news.ijntv.cn/jn/jnm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鸣谢:</b>陈淑毅、于宏升、戴玉成、高黎光、耿冬冬、济南市建筑档案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图源于 从军营走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