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老了学会开车

夕阳无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没想到,老了学会了开车</b></p><p class="ql-block"><b> 朋友说“你怎么不会开车呢?不相信,你早就应该会开车的”。战友和同事说,“快七十的人了,年龄大了,记不住了,现在学车晚了,还是不学为好”。老伴和儿子则说“为了满足你的愿望,车可以学,但不可以买嗷”,媳妇是支持我的。</b></p><p class="ql-block"><b> 其实,我知道,现在适合我们学的车,学名叫C2自动挡车,别名就是“傻瓜车”了,好学,但不一定开好。为了自己开心,我把学车,全当上一回老年大学了。边学边玩,在玩中学,在学中掌握技术。看看在这个学科里,在这个年龄段,能否学会车,看看在这个车水马龙的汽车世界里,能否开好车。实际证明,年轻人会了,我也会了,有些科目年轻人没过去,我却“一把过”了。经验告诉我,我们这个年龄的优势,就在于见多识广,沉着冷静,我们的劣势是,理解的快,忘的也快。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p><p class="ql-block"><b> 实践证明,一个近七十岁的老太婆,在这个年龄段,能考一个驾照,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驾驶员,这不是“燒道”,也不是“显摆”,这是上老年大学汽车专业的成果,也是想实现自驾游的前奏。</b></p><p class="ql-block"><b> 学车,纯属偶然,三月初的一天,姨侄打电话跟我说,他在我家附近一所驾校当教练,问我可想去玩玩。我说年轻时,那么多机会,都对学车不感兴趣,现在年老了,更不感兴趣。姨侄说“您在家无事,来玩玩呗,”就这一个“玩”字,让我“玩”上瘾了。于是坐上姨侄来接我的车,到了训练场。</b></p><p class="ql-block"><b> 姨侄说,“像您这个年龄,学车老人多了去了,您不老,一定能学会”。</b></p><p class="ql-block"><b> 他接着说,您们适合学自动档, 自动挡共有四个部分,第一和第四部分是理论知识,也叫科目一和科目四,主要是交通规则;第二和第三部分则是实际操作,也叫科目二和科目三。科目二包括倒库、入库,左右出库、入库,侧方停车,S湾,上坡、下坡,直角转弯等,比较难。科目三那就简单多了,开始上大路跑了,考你直线行驶、左右转弯、变道、会车,夜间行车,灯光使用等技术。整个科目学完、考完,就可以拿到驾照了,也就毕业了。虽然毕业了,但要真正能上路自由驾驶,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就需要开车技术和应变能力的不断提高。</b></p><p class="ql-block"><b> 按学车常规,应先考过科目一,才能开始学科目二,科目三。因为,我没想过要学车,只是跟着姨侄来玩玩的。</b></p><p class="ql-block"><b> 姨侄把车停在划了白线的停车库里,让我坐上驾驶室,教我如何调整好座椅、倒车镜等一切前期预备工作,然后我脚踩刹车,向右转动车钥匙,车子“轰”的一声吓了我一跳,我以为车子冲出去了。姨侄说别怕,你踩在刹车上,不会跑,你现在想让它跑,你要会操作五个自动档次的方法,才能让车慢慢的前进或后退。右手这个杆,分别有P挡、R挡、D挡、N挡和S挡,各有用途。P挡,停车档,R挡,倒车挡,D挡,前进挡,N挡,空挡,S档也是前进挡。车档后面这个“杆”叫车手闸,车子启动时,把它拉下,车子停下时把它拉起来。他说现在车已经启动,车在库里,你可以捏着开关往后挂D挡,前进出库,按照姨侄教的,我挂D挡,右脚轻轻的松开刹车,车子缓缓的出了库,那一刻我有些激动,我真的把车开动了!心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开车很有趣,也挺有意思。有了突然想把要它学会的冲动。就这样我“玩”了一个多小时,一直是,出库入库,后来,又练了左右出库、入库,几次“玩”下来,上瘾了,决定先去把理论知识考过,再回来学车。哈哈,姨侄把我”车瘾”胃口吊起了。</b></p><p class="ql-block"><b> 考理论知识过程,还真费了一些精力、脑力和时间。年龄大了,记不住。关键是,从未摸过车,对交通规则,一窍不通。平时走路,谁去注意那么多规则?只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就可以了。没想到,原来开车有那么多规矩和规则,一项不注意就会出危险。</b></p><p class="ql-block"><b> 现在考理论知识,特别省事,没有什么培训班,也没有什么教材和书本,发给你一个“驾车宝典”网址,下载下来,交上几十元钱,宝典里出来一千多道题,你慢慢“刷”去吧。“刷”题,其实就是做题目。光看题目,就让你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刷”起,如何记得住搞得懂。我是早也刷,晚也刷,夜里醒了还在刷,就连做梦也在找答案,前“刷”后忘。尤其是,搞不明白,白底、蓝底、红底和黄底标志牌的各色作用。比如,白底三角形黑杠人行道和黄底黑杠人行道区别,哪个是“人行横道”,哪个是“注意行人”?总是混淆。后来,我想,既然是交通规则,马路上应该有答案。于是我来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马路上去记答题。终于搞清楚了标志牌竖立在人行道口白底黑杠的,是“人行横道”,竖立在人行横道附近的“黄底黑杠”三角牌标识是“注意行人”,茅塞顿开。在马路上我摸清楚了,白底是通用最多的标志牌,红色是禁令,黄色是提示和警告,蓝色是路名,地名和方向。掌握了什么是左转箭头,什么是掉头箭头,什么是最高车速,什么是最低车速,什么是引导线,什么是潮汐线,什么是实线,什么是虚线,什么是减速,什么是停车,懂得了,学车为什么先学交通规则,大脑洞开,记忆力大增,原来脑子是越用越聪明啊。我认为人再老,只要大脑清醒,思维和记忆力依然在线。当我拿了97分理论考试学车资格时,正式拜姨侄为师傅,开始了我的学车生涯。</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学车的过程是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我放弃了一切爱好,专心致志学车,每一次学车,我都会做笔记,记感受,找过错,分析存在的问题,给自己打气,帮自己加油。告诉自己,人老,怎么了,不就是一个数字嘛,我要跨越这个数字的鸿沟,要和年轻人一样,不能输给他们。但,我从不和年轻人争学车时间,他(她)们都有工作,我可以见缝插针。</b></p><p class="ql-block"><b> 当然,姨侄也会给我开“小灶”,只要有空我就去练车,每次跑大路时,姨侄都会让我从训练场,开到高架桥,给了我练胆量的机会。那时我驾照还没拿到手,有一次姨侄专门带我跑了一趟几十里外的乡下,那天,回来的路上,遇上暴雨,其实,我不想开了,姨侄还是要我开,我坚持把车开到家,这一趟给了我实际操作的经历,让我经历了乡村崎岖不平的道路,经历乡村混合公路的会车,更经历大暴雨行驶过程,受益颇多。</b></p> <p class="ql-block"><b> 姨侄让我享受着BL车接车送的待遇,为了不辜负姨侄的辛劳和汗水,我认真学,用心记,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科目考试,我都应对自如“一把过”了。后来,因受疫情影响,科目三五月份就考过了,但科目二却整整等了一个月,直到七月五日才约上考试。上午考完科目二,下午我就接着去考了科目四,一切很顺利的考过了科目四,现场看了警示宣传教育片,接着又宣誓,一切结束后,管理人员对我说“老人家,你可以到一楼去领驾驶证了”。哇塞,这么快啊?当场能拿证,甭提多开心了!拿到驾照证,我亲了又亲,立即拍照发给姨侄和老伴,他们为我高兴,晚上老伴还为我加了餐。</b></p> <p class="ql-block"> 自<b>从驾照拿到手,我就正式上路行驶了。教会我开车的是我二姐的儿子,陪着我上路练车的是我大姐的儿子,这个姨侄不仅陪练,还贴车,为了我练车,他把他的车险调整为全险,他说“姨娘,您大胆练车,保险300万”,没想到,他一松手,我单独出去,就把他的车挂了彩,保险公司赔了两千多块,可他说“没事,人没事就行”。我很感</b>激,也很感动。我感激我的侄男侄女们,他们的给力,又让我惭愧。</p> <p class="ql-block"><b>在上路过程中,始终是大姐的儿子陪着我,他若有事,大哥的儿子,我的大侄子陪着,侄子有事,大姐的孙子,我的姨侄孙陪着,我有这么多好的晚辈是我的福气,感恩、感谢他们。</b></p><p class="ql-block"><b> 自驾照拿到以后,我一直在路上,家里的兄弟姐妹和老伴,走亲访友,参加宴会等活动,先后都搭乘过我开的车,他们说,“你学的比较扎实,车开的也比较稳,不错”。这份功劳应归功于教会我开车,陪着我上路练车的两位姨侄。</b></p> <p class="ql-block"><b>如今,我驱车穿过大街小巷,跑过混合道路,进过小区,逛过高速和高架,但我依然由他们陪练着,我害怕放飞,但又期待着放飞。</b></p>